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将会一一解决,医疗卫生下乡就是新医改精神的直接表现。医疗资源配置一直是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结构的大问题,而医疗下乡,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
在新医改中,城市医院的住院床位虽然不断增加,但还是满足不了来自各地的患者。对老百姓而言,如果能免去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如今医疗卫生下乡活动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但是,在医疗卫生下乡中,许多不正常的做法却使本来应该造福农民的事情走了样,反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看病少,卖药多。现在一些医疗机构在组织医疗下乡时,不是出于真正为农民兄弟服务,而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缓解城市中医疗竞争的局面,开辟农村卫生市场;二是为了增加医院收入。因此,不少医疗下乡带着经济指标,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这样一来,在为农民看病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以卖药为主的现象。
低价药少,高价药多。其实,许多常见病用较便宜的药就能治好,而且农民本来收入就不高,医疗下乡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农民受益。然而,一些医疗小分队下乡所带的药品,低价药少,高价药倒挺多,有的甚至比城里还贵。下乡卖高价药,从服务农民的角度来讲,不免有些背道而驰。
回访少,不回访多。不同于别的下乡,医疗下乡主要是向农民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为农民诊治一些常见病、地方病。因此,看完病后,过上一段时间,就应该回访复查一下,看看吃的药见不见效,是需要增药、减药,还是需要换药,如不行,再看要不要改变治疗方法。但是,部分医疗小分队不当“回头客”。因此,许多农民朋友对于医疗下乡的热情也就逐渐冷淡下来。
还应看到,许多医疗单位在抽调下乡的医务工作者时,往往都采取了轮流下乡的做法,组一次团换一批人,这样一来,也就无法实现医疗下乡的科学延续。而且,下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们不仅仅是向农民灌输医学和卫生常识,还应该针对他们个人的病症提出一些治疗建议以及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