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海荣 郜菲菲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建国以来,我国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初期,一首红遍大江南北歌颂改革开放30年的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那一年,我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市北城办大冯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改革开放的钟声,随我亲身见证一下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和谐体育发展的“三变迁”,即: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三个阶段,以此折射出伟大的祖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取得的巨大成就。
变迁一:80年代体育健身意识朦胧感。打我记事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宣传口号时常响彻耳边,在我上小学时,广播体操是我每天学习之余的必修课。当时,村委因为经济困难,只好把原先的生产大队和学校“合二为一”,即:村委和学校合在一起,供村里适龄孩子上学。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各班老师准时组织学生到“简陋”的操场集体做广播体操,以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学习压力,有的同学因为学校地方紧张,只好享受一下特殊待遇“站二楼”做操,也就是站在用来座的青石板上,“幸运”的学生还引以为荣,总觉得的“高人一等”。升学到初中以后,除了每天课后广播体操必做,另外还增加了一道“大餐”,即:眼睛保健操,体育课同时也列入了教学大纲。
变迁二:90年代体育健身思想渐增强。90年代初期,除了学校正常开展各项体育项目比赛,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比赛思想重视程度还微不足道,因为经济原因,体育锻炼相对物质生活而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人们除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享受在当时最为“时髦”的词语。除了唱歌跳舞,再者就是收听收看精彩纷程的体育赛事。尤其是球迷如遇到球赛,相比过年大呼“过隐”。1998年12月,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到武警总部服役,真正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每天除正常的军事训练外,体能锻炼更为重要,长跑、障碍、器械、射击等多项军事技能大比武无疑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头戏,因此说,体育建设不仅关系自身健康,还关系到祖国家兴旺发达。
变迁三:新世纪体育健身方式多样化。跨入新世纪,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思想彻底转变,体育建设与大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与大家修身养性密不可分,呈现体育休闲多样化。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修养身心的最佳“伴侣”,还是我市积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真实写照。随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现如今,高平市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民社区和农村都配备有先进的体育器械,供大家随时随地锻炼休闲使用。每天下班以后,我也抽出一定时间,与家人聊聊天、唱唱歌、遛遛弯、跑跑步、打打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2008年,在高平市委书记、市长谢克敏同志的提议下,投巨资的高平市文化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高平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2009年5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钓鱼锦标赛开幕式;7月下旬,成功举办了政法武装系统运动会等多项重要赛事。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高呼,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体育项目 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