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年
江东,位于宁波最繁华的三江口东侧,宁波城市向东发展的前沿,正在建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毗邻泱泱东方大港北仑港。伴随着宁波城市的东扩,江东城市化进程得以迅速腾飞,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空间在不断延伸,环境优雅、宜住宜业的江东,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你的眼前。
住房-----心中那段情
“新阿大旧阿二,修修补补住三年。”这是老宁波人对解放初宁波住房的描述。江东的史岳令老人回忆起当年住房感受颇深:他家祖辈住在宁波江东彩虹北路老式木屋二层楼,门前石板路小路边一排低矮平屋横着一条小河,人工造起二座石桥,南面卖蓆桥,冲桥下对面甬江供销社,转弯是划船巷口,北面彩虹桥,桥东里外潜龙漕老屋东面沿河高低不平小路是状元房张斌桥连后塘河,南面沿小路跨过百丈街末梢穿豆腐店弄到四眼碶直到新河头航船,当时芦坊用毛竹搭棚生活在拮据中艰难度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江东,曙光新村刚建成时,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房,在阳光的映照下白晃晃的格外刺目。新村里最常见是新搬家的卡车,时常听到新搬来的住户在楼下放起震耳的鞭炮。新村不远处还有农田,夜晚隐约可以听到阵阵蛙声。早些年,“新村”的诞生更像是农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当时,惊驾桥附近的一条河被垃圾和泥土填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条小河就在眼前永远消失了。几年后,这里被住房和马路所替代。
白鹤街道张先生回忆起楼市低迷期说,当时销售压力很大,房子造好了卖不出去,比如“中兴小区”一期1996年底结顶的时候,销售率只有20%左右。为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1997年以后,开始出招救市,如设立奖项,鼓励开发商进行景观、智能化、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引导和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如“中兴小区”一期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小区后,销售达为好转。
1997年,城乡建委开始评选优秀小区后,开发商才开始普遍重视环境建设,比如“中兴小区”、 “东海花园”等加强景观规划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益。尤其是“东海花园”,创造了宁波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几个最早:最早在小区内建造大型中庭花园,并实施人车分流,最早建造露天、室内游泳池等,是目前宁波市唯一一个由建设部批准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示范小区。
江东的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以鸟类植物来命名。什么“白鹤”、“丹凤”、“黄鹂”、“朱雀”、“丹桂”、“凤凰”、“紫鹃”、“樱花园”小区等。这些楼盘的名称,表达了这一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有很多污染的一种无声的抵触,并对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能够与自然融合。
再后来江东区福明街道张隘、松下、柳隘、邵家、王家园等五社区的居民过去也许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旧村落会规划建成宁波新的城市中心。原来这里的变化并不大,改革开放以后,马路修得越来越宽了,漂亮的房子也越造越多,但是总体感觉仍是城乡结合部。环境没有根本改观,看过去多数破破旧旧、参差不齐,居住的外来人员是本地居民的好几倍。
教育—心中那片海
“宁波解放60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在课堂。宁波解放60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教师保障尽开颜。”这是宁波一位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解放后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
划船小区住民回忆说,解放初,当时学校的教室是木屋结构,桌椅是高低不平的,电脑之类的高科技产品更是没有听说过。教室里老师上课的黑板也是破破的,天色不好的时候很难看清楚黑板上的文字。一到下雨天,经常出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到来的时候,寒风会从教室各个缝隙渗透进来。而酷热炎炎的夏天更是一种折磨,教室里没有吊扇,晚上洗澡时发现衣服上原来的汗水都结晶了。
1984年8月,邓小平在与时任国务委员的谷牧谈话时说:“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但质量较高。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随着这个口号的提出,对宁波今后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宁波的面积是香港的十倍。香港550万人口,有4所综合性大学,而宁波500万人中,没有一所大学。在全国向四化进军、宁波要改变面貌的今天,高等教育那么落后,怎么行呢?”1984年10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家乡宁波探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并且马上行动起来,满足家乡的办学渴望。在时任外经贸部顾问卢绪章的大力促成下,包玉刚当场答应拿出50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
1986年,宁波大学正式开学,这是我市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宁波大学的出现,使我市的教育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之后,包括邵逸夫、包玉书、赵安中、曹光彪、顾国华、闻儒根、王雄夫等在内的“宁波帮”人士,都纷纷捐资兴建学校。迄今为止,有近50位海外“宁波帮”人士先后捐赠逾2.5亿元人民币用于学校的各项建设。
解放后,宁波的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硕果累累。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全区拥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6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小学,32所幼儿园。教职员工2952人,在校学生32080人,在园幼儿751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升学率99.35%。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保持100%,全区中小学校都达到了省标准化学校水平, “四点钟学校”入选省“十佳社区服务项目”。江东区5所学校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医疗---心中那份爱
胡贤林当时在宁波一个最贫困的山区,卫生院还只是一幢木结构矮楼,黄泥墙、烂泥地,医疗设备也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只有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近1万人口分布在120平方公里的群山间,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百姓生活困苦。解放前,这片大山里没有一个医生,村民生病,要赶40多里山路到黄坛镇把医生抬进来给病人看病,很多小村的村民生病了还是靠吃草药或求神拜佛,只有病重不得已才送到卫生所来。不少病人因贻误时机,小病变大病,有的甚至就死在半路上。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顺口溜表达了群众无钱看病、因病返贫的无奈与辛酸。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社会保障事业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从原来“单位保障”到现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常规的“小三件”开始不断升级换代,更多更大型的医疗设备也陆续引进,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网络已能纾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改革开放后,X光、B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可是对于医院来说,是物有所值的,医院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的病情更加明确。
2001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在我区参保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模分别达到了8万人和2.68万人,为广大居民、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架起了医疗保障的安全网,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区的“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全区建成了3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面积增加到5451平方米,全部增配了39种基本医疗常用医疗服务设备和办公设备,其中31家服务站配备了预防保健室。出台了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妇保院被评为省级规范门诊单位。特色医疗建设成效显著,第六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建成投用,江东眼科医院成为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手外科成为省重点扶植学科。
原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