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7月21日电(记者王鑫方 章苒)22日“世纪大日食”出现前的一周,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文专家就已经开始在浙江安吉海拔近1000米的天荒坪安营扎寨,静待日全食奇观。
记者20日来到聚集了200多位天文专家的天荒坪观测基地探营。
截至20日,国内外共有243位专家在天荒坪上“安营扎寨”。天荒坪拥有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这里视野开阔,污染较小,人迹罕至,加上近水楼台的电力供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专家两年多前就将这里确定为2009年“世纪大日食”的观测基地。
中国国家天文台也将安吉列为其主要观测营地之一。据介绍,安吉天荒坪在华东长江流域属于海拔较高地段,海拔900多米,透明度好,特别便于观测平时不易看到的日冕和色球。
20日上午,天荒坪4000平方米的临时观测点已经汇集了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法国等国的日食观测组。大大小小的帐篷错落其间,标有不同国家文字的设备箱三三两两堆放着。
中国国家天文台三顶帐篷自中间向北一字排开,三顶帐蓬分属于三个不同的观测组:太阳光学组、冕流组和云南天文台的太阳光谱组。隔着人工湖,对面有一座属于上海天文台的科普基地,而设在圆形屋顶上的是国家天文台第四个观测组——太阳射电研究组。
一位天文学专家说,天文观测者都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文观测器材十分昂贵,而且调试精度很高,观测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花费几天时间调试好的天文望远镜要是被过往的人不小心碰一下,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开始。
记者发现,无论在草坪还是屋顶露台,所有的望远镜极轴都齐刷刷指向一个位置——北极星的方向。
对此,美国国家宇航局太阳物理学家斯特林格解释说,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望远镜极轴与自转轴保持同向的话,便于观测者调整望远镜、精准地跟踪太阳。
“这台光谱仪花了我们足足3天时间。”一位追了25年太阳的印度天文专家指着三角架上一米多长的黑箱子告诉记者,“我们这次带来的设备重540公斤,从印度一路运到这里,光路上就折腾了好几天。”
斯洛伐克观测组没有搭帐篷,一名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安装观测镜,由于没有准备插座转换器,导致调试遇阻,他急得大汗淋漓。追日之旅,其实异常艰辛,远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浪漫。
记者发现,自从专家组入驻以后,半夜一两点到观测地“观天象”是家常便饭,有的国家的专家们要一直观测到凌晨三四点。
自15日起,国家天文台的工作人员杨尚斌已连续6天后半夜三四点到草坪上观测。“因为日全食时间较短。”杨尚斌说,“要确定日全食拍摄所用的曝光时间,需要根据先前几天的天体例如月球的亮度提前判断。”
天文学家告诉记者,虽然太阳是白天可见的恒星,但是观测日全食的准备工作中,核心工作得在夜间完成。因为只有确定了曝光时间这一核心技术参数,才能精确无误地拍摄下日全食全程的五百多张天文照片,而这正是科学家研究日冕、色球等太阳物理的珍贵资料。
不过,虽然天荒坪具备了观测夜间天象的许多优势条件,但是专家们仍然对夜间光污染深感头痛。为了获得尽可能理想的观测条件,他们已经要求全食期间关闭营地内所有光感路灯,同时也向纷至沓来的媒体提出了一个让记者们十分为难的要求:日全食出现的六分钟内,禁用闪光灯。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草坪 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