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有人举报,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此前公开发表的两篇署名论文涉嫌抄袭或过度引用,举报材料被发上网后引多方热议。两年过去,学校及相关部门至今仍未公布结论。针对有关疑虑,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称,校方就此早已展开调查,且有专家组给出初步结论,学校正委托更高级别的“第三方”专家组再次核定,“应该不超过两个月就会有结果”。(7月14日《成都商报》)
两年前举报副校长论文抄袭,两年以后校方仍不公布调查结论。西南交大对学术腐败的调查效率让人实在不敢恭维。这到底是官官相护、学校保护涉嫌抄袭的副校长,还是学校学术生态本身就不健康,没有底气查处副校长抄袭?如果不是近期多起高校领导剽窃案曝光,网络舆论穷追不舍,西南交大岂不悄悄关闭了副校长抄袭门?西南交大应对副校长抄袭案“躲猫猫”难以服众。
笔者注意到,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被质疑抄袭的其中一篇论文是两人共同署名。与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帮助学生杨伦发表文章情形相似。浙江大学声称“造假行为系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辽宁大学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副校长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论文发表,非直接责任人。两校分别把把院士与副校长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果公众舆论逼着本不愿回应质疑的西南交大表态。西南交大是否也会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帮助副校长“金蝉脱壳”呢?
其实,不管署名第几作者,署名就意味着文责自负,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值得追问的是,副校长在学生论文上署名,这不是强占学生的劳动成果吗?论文是否能够发表,本应依据论文学术价值确定。论文为何署名副校长才能发表?论文抄袭者无疑应该文责自负,学术成为权力婢女的问题也值得关注。该事件再次戳到了高校学术腐败的痛处。
除了院士、大学领导身陷剽窃门以外,近年来,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学术造假、学钱交易的事情屡见不鲜。除了明目张胆学术腐败以外,一些教授拿着纳税人提供的工资,忙于走穴创收,不亦乐乎,甚至热衷为利益集团代言。导致搞科研、进课堂的精力被大大挤占。高校领导各种社会事务更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副校长剽窃门一再被打开,或许并不奇怪。
而且,高校官场化、学术权力化倾向比较突出。某些高校领导本身学术不端,丑闻迭出,查处学术腐败事件,一来底气不足,二来担心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打击学术腐败尚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这一点,从辽宁大学查处副校长剽窃事件态度暧昧,西南交大迟迟不公布副校长涉嫌抄袭的结论中可以得到佐证。
当然,在查处学术腐败中,也有过一丝亮色:复旦大学公开通报学术违规情况,清华大学校长自曝校内学术不端事件。两校自曝家丑值得肯定。但是,不少院校对学术腐败的处理态度并不坚决,甚至是姑息迁就。就西南交大副校长涉嫌抄袭个案而言,如果没有第三方展开独立调查,让西南交大调查一名在职副校长抄袭,其调查过程与结果难言公正。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校长越来越不像校长,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大学校园弥漫学术不端氛围。令人忧虑。大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正义的职责。如果领导带头剽窃,不仅有辱学术尊严,还会误导学术风气。大学领导自身学术不端,如何道貌岸然给师生讲学术道德?因此,对校长、教授们进行学术道德约束十分必要。只有对学术不端行为刮骨疗毒,才有望铲除学术腐败的土壤。
对此,西南交大无疑应该自证清白。既然西南交大声称正委托更高级别的“第三方”专家组再次核定,但愿调查结论不再“难产”。而且,面对越来越多的学术腐败特别是高校领导涉嫌抄袭,教育部不应保持沉默。教育部尽快介入调查,查清事实真相,启动问责程序。完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守住学术道德底线,留住大学精神。我们拭目以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工资 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