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杭州,从南京到深圳,为了拉动内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向市民发放消费券。 2月9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态称,消费券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揣测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的可能性。 近日,记者通过权威渠道获悉,商务部相关部门已经对部分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行为进行了密切关注和研究,目前,调研部分已基本结束,研究报告几易其稿后,已经交到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办公桌上。 据商务部内部人士透露,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很可能将在全国“两会”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发放主体是由国家还是地方,发放金额以及发放范围等。 据悉,为了掌握更详细的情况,2月初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曾率调研组赴深圳调研。相关人士透露,此次调研除了了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广泛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经验之外,调研组还向深圳市有关部门做了针对该市发放消费券的可行性调研。而没过多久,当地媒体便报道“深圳或将于近期对户籍居民发放消费券”,并称“深圳将作为广东省发放消费券的试点城市”。 与此同时,“消费券”在各地两会上也成为了热门议题。 小券拉动大消费 “欧元之父”蒙代尔的一句话似乎成了“灵丹妙药”。 2008年底,蒙代尔建议,中国可拿出1万亿元发给民众,限定一个季度内用完,由此测算可拉动经济1.33万亿。 成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随后,杭州、重庆也纷纷效仿。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公开表态肯定后,其他各地政府更是闻风而动。 据了解,2009年春节期间,杭州市尝试向部分市民发放了价值1亿元的消费券,中小学生每人100元,其他人员每人200元。来自杭州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8日,杭州各指定商户共收消费券4772.41万元,占总发放额的47.72%,而杭州市贸易局对23家指定商户的抽样调查显示,苏宁、国美、话机世界等3家家电卖场和手机连锁店已回收消费券81.4万元,带动消费441.7万元,放大效应为5.42倍;解百、银泰等四大商场的拉动效益为3.95倍,刺激消费作用明显。 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吉绯表示,消费券是一种短期有益,长期无害,操作简单的有效拉动内需方法。 目前,全国各地发消费券的热情高涨。2月16日,南京向本地居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预计拉动消费5亿元以上;17日,广东首发20万张总价值2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期望能拉动4亿元消费。此外,宁波也将向社会发放超过1亿元的旅游消费券;成都市准备把消费券扩大到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据悉,4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也将于2月下旬在上海开始发放。 商务部实地调研 随着各地政府踊跃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将上升为国家计划的说法开始被广泛猜测。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商务部早已开始关注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情况,并对其拉动内需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目前,“研究报告已经提交给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据悉,此份研究报告针对消费券的发放主体、金额、范围、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主体是国家还是地方,金额是几百元还是上千元等。而研究报告中的这些相关问题很可能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进行讨论。此外,商务部还赴各地了解消费券的具体实施情况。最近一次是2月初,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率调研组赴深圳进行调研。 与此同时,消费券也成为各地两会上的热门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山明就建议,作为特殊时期的非常政策,上海不妨从50元消费券起步,进行持续的消费刺激;南京市政协委员杨林建议一次性向困难群体每人发放500元购物券。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教授袁钢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可以在全国推行。” 不过,硬币有两面,对于发放消费券,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坚决反对发消费券,他说:“消费券不是可持续提振消费的措施,不管是无差别发放,还是向低收入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都不太可能实现有效提振消费的目标,反而可能产生负面后果。”他认为,提振消费应该是可持续地提振,而消费券即使有效果,也仅是一次性的,而且效果也不可高估。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基本赞同。她表示,发放消费券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本身就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 (责任编辑:方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办公桌 50元 热门 手机连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