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产品中低端化,是宁波多数民企生存状态的写照。“产品向高端升级发展,需要高端的生产设备,高端的检测设备,人工检测已不能适应需求。”昨天,市人大代表叶鸿星呼吁,在产品检测中引入“机器视觉”,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引导“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 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的叶鸿星,为何对制造业的检测感兴趣?叶鸿星举了个例子:前年,慈溪一家轴承生产企业,把一批价值不菲的产品发到德国,结果被对方抽检出个别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退货。“在宁波,因为产品检测技术不过硬,导致外商退货的例子经常听到。”他说。 他说,比如轴承产品,装配和检测工序繁多,有清洗、分选、合套、铆合、检测包装等10多道工序,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化生产,每一道工序都单独进行生产。如一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的加工企业,完成这些复杂的工序需要150名工人,不仅生产效率不高,质量问题也无法控制。叶鸿星认为,运用“机器视觉”来检测产品,至少能为企业带来两点好处:一是使产品的合格率从80%升到99.9%,二是检测人员减少到十分之一。所谓“机器视觉”,其实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它被喻为“现代工业化的眼睛”。 叶鸿星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机构投入机器视觉技术的研发、生产、使用中,培育一批技术、设备过硬的检测机构,“只有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了,才能形成新的利润源泉。”他说。(记者 蔡铁锋)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口 化工 检测人员 一批 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