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市妇儿医院的输液室人满为患。输液室外,一位年轻妈妈用一根长树枝举着输液袋,给两三岁的儿子输液……这是本报去年1月刊登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让市第六医院常务副院长袁建树代表思索了一年。在昨天的小组审议中,他言辞恳切:“我们应该反省一下,文明城市,真不该出现这样的一幕。”
袁建树说,“看病难”问题讨论了好几年,看病为何难?主要是因为基层医院条件没跟上,没法从大医院分流患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医疗卫生的均等体现在哪里?不光是社区、乡镇卫生院的房子要造好,人才、设施也要跟上来。袁建树专门做过调研,一方面不少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医生匮乏。老百姓不相信基层医院,才会一窝蜂到大医院来,才会出现商报照片上的一幕。
袁建树认为,让各级医院的人员双向流动,实行轮回制,或许是个好办法。
袁建树的想法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杰民的赞同,他补充说,让市级医院的医生轮流下去,两年、三年,一定可以把基础的医疗水平拉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