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帅 “书记、市长带头,到1万多名公务员,再到国家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要切出5%至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杭州市近日提出,公务员小部分现金收入换成消费券,政治效应远远大于经济效应。(据2月10日《都市快报》报道) 之前杭州等地给弱势群体,老人和孩子发放消费券以拉动内需,我认为是不错之举,但将工资的一部分变成券,还是有待商榷。 消费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场面前,包括书记市长都和老百姓一样,是身份平等的消费者。无论他们选择消费什么,何时消费,他们能起到的社会效应都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对国家经济和消费的贡献也是等效的。如果非要在此强加上所谓的政治效应,那么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贵意识在作怪——为什么官员会觉得自己消费就是在带头消费呢? 其次,老百姓愿不愿意消费?取决于腰包,而不是政治觉悟。大多数老百姓其实也很爱国,也有消费的欲望和热情。但很多人在经济上缺乏安全感,而不敢去消费。拿杭州来说,房价就上万一平方,很多家庭还得为高昂的学费、医疗费用保障支出等核心消费考虑。他们得必须靠节俭和储蓄的习惯,来应对这些经济支出带来的压力。认为政府官员带头消费,就可以刺激他们拿出这些储蓄来消费救市,未免太天真了一些,说到底还是不了解民情的体现。 最后,公务员工资福利部分以消费券形式发放,带着一种“强迫”的味道,你可以鼓励别人消费,但不能强迫别人消费,即使他们是公务员。而且更糟糕的是,这种强迫消费会不会带来一种消极的示范效应?从而引来一些企业效仿,打着刺激消费,人人有责的名义,以类似的方式去强迫劳动者消费自己一些滞销的产品。毕竟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些企业工资奖金发不全,就把一些滞销的产品发给工人当作工资或奖金福利。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其实本质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政府不妨间接地出台各种刺激消费的积极政策,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基本保障,更优质的公共产品、为企业减轻沉重的税负,解决好失业问题,真正为民众免除了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恐怕比“钱改券”更实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