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和黄宏“笑傲春晚”19年。这说法乍一看挺牛的,但更“牛”的是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19年了,19年的春晚都靠这么几张脸撑着门面;19个大年夜,全国观众也都是看着这几张脸度过的。这个过程中,虽然谁都有过不耐烦的时候,但就算再不耐烦,脸还得露,大腕儿还得有,春晚还得办,观众就算再怎么腻歪也还是百看不厌。
由此可见,央视春晚剧组和中国电视观众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执著。前者可以不厌其烦地让同样的面孔穿梭于历年的春晚舞台,后者则在故作矫情地挑肥拣瘦之后欣然接受这样的安排,久而久之,他们还达成了一个“共识”———春晚上必须要有谁谁谁,只要那个人能来,一切都好办,他的作品可以苍白到没有内涵,他的搭档可以随他怎么换,他的台词肯定是“经典永流传”,没了他春晚就没法看……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精神,这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以赵本山、黄宏为代表的春晚常客,跟央视春晚和观众并肩走过了万变不离其宗的19年,且直到今天也没人敢先说“分手”,大有“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的趋势。
有着如此浓重的感情基础,注定了春晚的主角永远就是那么几个人。相比之下,再大的明星也都成了小人物,再有实力的新人最多也只能混个脸儿熟,再好的作品也难出头,反正最后的大奖归属已定,对此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又何必在新年伊始的重要时刻强行守在电视左右,只为寻找一个快乐的理由?
《梅兰芳》里有句台词说得好:“人哪,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所以,管不了别人了,反正我自己没那么忠烈,面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春晚,我也不骂我也不盼,我只挑有意思的看,管你是风还是沙,我的电视我说了算。文/翟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