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受即将出台的《汽车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刺激,昨日汽车股开始受到市场追捧。作为“规划”最核心的内容,车贷利率有望下浮四成最为惹人关注。
作为汽车信贷市场最重要的力量,银行方面显然不愿轻易伤害自身利益。银行对稳定汽车消费市场的看法是:“厂商更应该考虑贴息”。
银行难下浮车贷利率
据媒体报道,汽车金融公司车贷利率为10%。“规划”设想,如果未来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发行3年或5年债券,其融资成本为3%,低于当前从银行贷款的利率5.76%,从而创造利率“折价”空间。
“规划”基本没有涉及银行的内容,但当前80%以上的汽车贷款由银行提供。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银行车贷利率在7%~9%,平均资金成本在1.2%左右甚至更低,然而银行却不愿轻言“折价”。
去年年底,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曾建言“实施汽车与房地产消费信贷利率相似的政策”。但由于贷款性质、收益、成本、风险的差异,这一设想难被银行接受(本报曾做报道)。
深发展上海分行一高层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最近5~6年其车贷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以下,“车贷利率也许会有一定的调整余地。”但考虑到当前仍有部分银行车贷不良率高达10%,目前大幅度下浮利率恐难以实现。
银行主张汽车厂商贴息
昨日万事达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未来12个月中国计划购车的消费者占比为18.27%,成为近年来的历史新低。疲软的市场需求,也让银行方面比较悲观,对“救市”银行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刺激手段目前过于局限于降价。”一银行内部人士认为,降价对于产业的损伤很大,当前车商更应该学习国外的做法,即在保持车价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以厂商贴息的方式,降低贷款购车客户的成本。“在库存多的时候先让利消化库存,待市场转暖后,放弃贴息的方式,能够弥补一部分损失。”
在银行方面看来,目前部分车商推出的“零息贷款”并非真正的贴息。因为很多符合“零息贷款”的车型,可能实际销售价已经下降,但选择“零息贷款”的客户必须按原价购买。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车型 风险 收益 乘用车 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