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联合早报:吸取印度“九一一”的惨痛教训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2月02日 09:0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中新网12月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日发表社论《吸取印度“九一一”的惨痛教训》指出,恐怖分子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国籍、肤色和性别的,而恐怖袭击也可能在人们最不经意之处之时发生。因此,反恐、防恐,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打恐则必须不断提高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社论摘录如下:

  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发生的60小时恐怖袭击虽已结束,但这次被形容为印度“九一一”的恐怖袭击所引起的震撼,仍在世界各个角落回荡。这回,全体新加坡人也深深感受到,恐怖袭击并不遥远,因为我们也有一位出国公干的有为年轻公民,不幸无辜遇害。悲伤更笼罩着死者卢慧燕的家庭。恐怖分子的残酷行径,确实人神共愤。

  据报道,迄今已知至少有195人在恐怖袭击中死亡,其中遇害的包括26名外国人,他们来自新加坡、泰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足见恐怖分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人不眨眼,只求通过残暴的杀戮来制造恐怖的气氛。

  在本土,我们曾经及时化解了回教祈祷团的恐怖袭击阴谋,躲过了一场浩劫,但是,有多名国人却在遥远的孟买亲身体验到恐怖袭击的可怕。正如李显龙总理写给遇害女律师家属的慰问信中所指出的:“这是第一次有新加坡人丧命恐怖分子手中。恐怖主义是没有疆界的。这对你们来说是个家庭悲剧,但也同时提醒我们大家,恐怖主义的威胁是很真实的,保持警惕对抗恐怖主义很是重要。”

  同胞不幸遇害,除了悲愤和同情,我们的确应该再次从发生在外国的恐怖袭击中吸取惨痛的教训,提高反恐和防恐意识,并锤炼我们抗击和抵御恐怖袭击摧残与破坏的韧力。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卢慧燕的家人和亲友在接到她被恐怖分子挟持为人质的消息后,是如何的忐忑不安,牵肠挂肚。而她被杀害的噩耗,更如晴天霹雳,令他们痛不欲生。

  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一个无辜者身上呢?悲伤、不解、愤怒,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然而,这就是恐怖主义的现实,恐怖分子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国籍、肤色和性别的,而恐怖袭击也可能在人们最不经意之处之时发生。因此,反恐、防恐,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打恐则必须不断提高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孟买恐怖袭击再次凸显的,是诸如豪华酒店这样的“软目标”,已经成了恐怖分子最喜欢下手和最容易得逞的目标。因此,在这些地方加强保安,实属必要。

  卢慧燕遇害,除了她的家人和亲属直接感受到无比的心灵创痛和哀伤之外,由于她是第一个惨遭恐怖分子杀害的新加坡人,我们相信所有国人肯定也会有切肤之痛,感受极大的心灵震撼。因为,新加坡人如今几乎都有亲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管是去旅游还是去公干、经商、谋生,世界的每个角落,现在都有新加坡人的足迹。孟买恐怖袭击说明,一个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随时可能遭逢不测,成了恐怖分子枪弹下的牺牲品。

  那些在孟买躲过劫难,逃出生天的国人以及他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最能体会,在异国他乡遇上恐怖袭击事件是怎么回事。这些国人从枪林弹雨中逃出,感觉就如从鬼门关捡回一命,安然回返国门,则是恍如隔世,尤其觉得新加坡社会安全之可贵。孟买恐怖袭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印度社会、保安系统、政府治理能力,以至印度民主的软肋,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

  然而,事实说明,我们终究无法完全避免恐怖主义必将带来的伤痛,此时此刻,我们除了吸取惨痛的教训,就是必须学会加强我们的心防,加强个人、家庭、社会以至全国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吴颖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牛年股市股民牛盼
美俄卫星相撞
大明星小沈阳
多省市发消费券刺激消费
我国多省旱情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