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之纯 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踏上改革开放的历程。自此,中国进入告别贫困愚昧的30年,经济转型的30年,繁荣富强的30年。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将在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时期,中国容纳了市场经济,融合了多元文化,人民生活明显提升,由积弱积贫而走上复兴之履,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近300年的路程。 变局之“变”,既在经济建设之硬件,亦在精神文化之软件,两者齐驱并进,相辅相成。这30年,发生于精神文化层面的最显著变化,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文化生活的形式由简单匮乏变得极大丰富,评价由万众趋同而至对个性化的崇尚;是国人公共精神的成长、权利义务观念的普及和个体意识的日渐清晰。比如,回望一下那些已经烙在记忆深处的精神印记,翻检一下当年的影像、图书或服装等种种文化标签,30年来中国人精神文化形态之巨变,真令人有“脱胎换骨”之感: ——国人的阅读方式、内容和便捷程度发生了很大改变。想当年一本小说便引“洛阳纸贵”、一部电影便能“倾城倾国”、一首歌曲便得万众传唱;而“web2.0”时代的年轻人,更无法想象“手抄本”是一种怎样的历史存在。只能从有限的几份报纸杂志中获取信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也迈进了信息爆炸时代,人民的知情权得到了很大满足; ——国人的文化类消遣和消费得到极大丰富。想当年,国人只知八部样板戏,听邓丽君歌曲也要偷偷摸摸;现在,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侃侃而谈,对好莱坞明星如数家珍,对人类文化遗产孜孜以求; ——国人的审美追求被很好地激发起来,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变化。比如无论严肃的古典艺术,还是较前卫的行为艺术,都有了一定的市场;比如当年中国人着衣非蓝即绿,现如今早已五彩缤纷; ——市场经济让国人得到了现代商业文化的启蒙,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譬如许多原本“耻于言利”、“以商为奸”的国人,开始崇尚劳动致富,以商为能; ——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认知世界、发表意见、交游联络等诸多的行为方式;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国人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写作和出版成为许多普通人的权利,博客技术带来的“自媒体”时代更是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 ——久被冷落的诸多传统节日,得到了制度性的恢复,清明、端午、中秋甚至获得了法定的假期; 30年来国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是十分显著的。30年之前的国人虽然不乏激情狂热,但许多人所谓的公共精神只是盲从,权利和义务的概念颇多模糊,自我意识更是往往扭曲,法治意识淡漠。当下国民之素质,比之当年简直判若霄壤:人们有了更加成熟的公共精神,所以人们为灾区捐款十分踊跃;有了更加明确的权利、义务概念,可以批评政府职能部门甚至“民告官”;人们也开始懂得自我,对个性的张扬使得整个民族更加充满生机。中国人在精神领域的变化,丝毫不逊于经济领域,30年见证中国人精神上的“脱胎换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签 标志 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