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讯 联合早报网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布什何以迎来两只伊拉克“民主之鞋”》,文章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之一、在其八年白宫岁月中尴尬不断的布什,在即将走入历史之际,却迎来了人生最为难堪的一幕。 文章写道,2008年12月13日,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而已声名狼藉的布什出人意料的最后一次访问伊拉克---这个被视为他任内最大遗产,无论是功绩还是沉重包袱的国家。不料就在他大讲“尽管伊战难不易,但对美国安全、伊拉克的希望和世界和平却是非常需要”并得到共同出席记者招待会的伊拉克总理近乎肉麻的赞扬----称之为伊拉克人民的伟大朋友、帮助我们解放了伊拉克----之时,两只出其不意的鞋子近距离先后飞向谈兴正浓和十分受用的布什。更出乎意料的是布什居然十分灵敏的成功躲闪----显然他对此类事件已经十分的经验老到。而令人意外的是,直到此时,保镖才反应过来,将布什团团围住。 显然,能够出席这样级别新闻招待会的记者绝对是千遴万选之人,绝非好事激进之徒或是美国现行政策的反对者和利益受损者,可以说都是放心的“自己人”----这也是千锤百炼的总统保镖何以反应迟缓的原因。然而,就是在这样放心的“自己人”中,却以这种非夷所思的方式对布什的政策说了“不”,应该说这才是伊拉克人民真正的民意,而不是依靠美国大兵才掌权的伊拉克领导人的吹捧。而且令人深思的是,在伊拉克这个乱世之国,能够进入布什记者会的人,如果不是身居上层社会至少也是主流社会,虽然此举不会让其丢掉生命,至少他的工作、前途和现在的地位难保不失。这样高风险的事情,绝非一时冲动而只能是深思熟虑之举,究竟是什么力量----道德、信仰、正义----促使他宁可放弃在手的安逸生活,在全球聚焦之下而向当今第一强国的最高领袖奋力掷出这两只“民主之鞋”?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王”,恰当的说,这不应该是“民主之鞋”,而是“反强权”之鞋,为伊拉克人民“鼓与呼”的鞋。 当年美国不顾全球的反对之声,面对法国将预以否决的声明,绕过联合国,以莫须有的名义入侵伊拉克,推翻他曾长期支持的萨达姆政权。自此,获得“自由”和“民主”的伊拉克失去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全球最不安全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占领了伊拉克全境的美国却无论如何找不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到后来,全球才知道居然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失误”所致----而这种“失误”也曾出现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而且随着真相的披露,原来是美国情报部门用了五十万美元收买一位伊拉克高官,伪造了一封给萨达姆的信件,并由此成为了威胁美国的证据。而这位高官一拿到钱,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到如今,美国已为伊拉克战争付出8500亿美元(据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估计费用将高达3万亿美元)和四千多条美国士兵生命的代价。如此庞大的开支,导致美国面对有动摇国本之虞、“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时,居然连拿出7000亿美元救市都勉为其难。这个时候,布什也才能够体会到什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此外,伊拉克的民主只所以现在还能维持不倒,主要在于美国的坦克和大兵的存在,可是依靠武力建立并且依靠武力才能维持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吗? 在美国金融危机和石油大幅贬值的今天,美军在伊拉克的继续存在不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经济,毫无利益可言。而一旦美军撤走,留给伊拉克人民的将是怎样的水深火热呢? 冷战结束后,西方高举“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大旗,在全球输出“民主革命”,大搞“人权外交”,谋取自身私利。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今天伊拉克的两只“民主之鞋”算是给出了答案。不错,在萨达姆时代(也是美国扶持出来的),不会出现这样的“民主之鞋”,就是出现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如布什自己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他自己仍然自豪的声称“我们在伊拉克建立了民主”,可是对于生活于朝不保夕、完全丧失安全感的伊拉克人民来讲,这样的答复是否可以满意? 美国也许在这两只“反强权”的鞋子的惊醒下,会幡然醒悟,从而带给世界真正的多元化、和平与发展。(宋鲁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风险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