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方便面国家标准不久将正式推出。国标明确提出,方便面中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专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目前,方便面中一般添加的所谓“防腐剂”,指的是碳酸钾、碳酸钠、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等。凡未在该标准中注明属允许添加的添加剂,一律不得在产品中检出。(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登陆我国市场以来,方便面的生产销售日渐火爆,2007年我国方便面总产量为489亿包产值已达357亿元,然而却始终缺少国家标准。面对这份迟来的方便面“国标”,我们理应叫一声好。不过,叫好之余有些问题依然不得不考虑——方便面“国标”能否方便消费者做出选择? 毋庸讳言,关于方便面,坊间存在质疑与非议,其中的焦点莫过于大量存在的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增味剂、辣椒红、焦糖色……这些都是经常出现在方便面中的添加剂名称。虽然此次“国标”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要求方便面包装上必须予以显示,但是又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明白,这些名称的背后到底对应着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以及这些化学物质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通过相关检测,名正言顺地进入自己的口中?据悉,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种类约有14000种,我国允许使用的有近2000种,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管理都采用允许使用名单制,即名单上列出的食品添加剂是可使用的,名单之外的不得使用。显而易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是经过专家论证以及科学风险评估的,那么,除了告诉消费者最终结果之外,论证与评估的详细过程和数字依据能否适时对外公布? 除此之外,消费者更为关注的问题是,方便面“国标”只是规定了合格的方便面可以使用哪些添加剂,以及不能使用哪些添加剂。但是,如果添加剂本身质量不合格呢?添加剂本身又该遵守怎样的国家标准?“三聚氰胺”奶粉至今,虽然有关方面迅速增补更新了奶制品检测内容,但高额的检测费用却远非个人所能接受。作为一项与民众安全息息相关的大事,颁布的标准对消费者充其量只是一种消费参考,无法也不该苛求每一位消费者都身体力行地扮演质检员。 方便面“国标”的从无到有是一种进步,但颁布标准不仅仅应意味着规范方便面的成分,更应该将其中流程公之于众,同时也意味着应该加大监测力度扫除不规范操作的害群之马以建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确信,被强制要求印刷在方便面包装之上的是商家的信誉保证以及相关部门的质检承诺,而不是一行如坠五里雾中的化学名词。颁布标准之外,实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质检员 包装 风险 高额 火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