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陈逸飞:从油画家到视觉艺术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1月14日 17:22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在海外的华人画家中,陈逸飞无疑是最有成就、最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成为一种楷模。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如同油画艺术一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

  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创作,成就卓越1946年,陈逸飞出生于宁波新碶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他从小在上海长大,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故乡在陈逸飞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这在他日后创作的《水乡石桥》、《江南遗韵》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对上海情有独钟,他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经过上海式的改造,就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1980年他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1982年夏天,他乘火车开始近两个月的欧洲之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了大量欧洲名画原作,了却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当年年底,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慧眼识才,与之签约,并收购其12幅作品。第二年,陈逸飞在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时隔一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在海外的华人画家中,陈逸飞无疑是最有成就、最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成为一种楷模。他的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巧归功于他对画面锲而不舍的钻研,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中国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1991年,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打破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再创卖价新纪录;1994年,他的《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收藏。

  在他眼中,银幕就是一块画布陈逸飞始终将大美术、大世界的观念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中,他希望将这种视觉艺术的审美融入在电影之中。在他眼中,银幕就是一块画布,摄影机就是一支画笔,他常常在拍一部电影之前在纸上勾勒场景小样。最具有陈逸飞油画色彩的影片是1993年完成的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这是一部真正的诗化电影,他的个人风格为影片增添了非常个性化的色彩。上海曾是十里洋场的聚集地,是旋生旋减的各种事件不断交替的舞台。然而,在那充满了戏剧性、偶然性的历史场景中,陈逸飞所撷取的只是一副安详的回溯视野,一个浪漫的女性喻体和一种高度象征化的写照。整个影片没有故事,没有对白,画家梦游似的追随一个女子,使画面就像是一幅幅游动的油画。《人约黄昏》改编自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家徐讦的小说《鬼恋》。这部影片虽然在艺术上与《海上旧梦》一脉相承,将镜头对准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寻觅转瞬的繁华和沧桑,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段缠绵悱恻的人鬼恋情。曾监制过《醉拳》、《赌圣》等卖座港产片的吴思远以及梁家辉的加盟,让《人约黄昏》在上海公映时票房一路飘红,这给了陈逸飞对拍摄电影的极大信心,也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1995年,《人约黄昏》入选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单元,陈逸飞受到电影节主席接见。此后,陈逸飞又拍摄了一部史诗巨制《逃往上海》,可以说这部片子补充了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辛德勒名单》所涉及的历史,讲述了犹太人“逃亡上海”的历史。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陈逸飞与他的摄制组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世界各地,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收集珍贵的纪录片资料,摄录那些当年逃亡上海的犹太人和他们后代的叙述,他甚至掏腰包请犹太人来上海参观。现年65岁的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格林拍格,在片中自述自己在上海的那段经历。由他演奏的那段忧伤、深沉的小提琴旋律贯穿着电影的始终,成为影片的灵魂。而之所以会拍摄这样史诗型的战争题材,陈逸飞坦言,1999年,他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中了解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深深为之感动,最终将它搬上了银幕。陈逸飞拍摄《理发师》,是因为被凡一平原作中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很早就买下影片拍摄版权。该片在拍摄过程中,陈逸飞因积劳成疾,胃大出血,不幸于2005年4月10日英年早逝。

  大美术的理念,让他的视野无限宽广陈逸飞的大美术理念,使他的视野变得无限宽阔,在他眼中,人与环境也都隶属于美术的范畴。他发现人们的生活几乎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住在单调的公寓单元里,都用挂历来装饰家里的墙壁,并且无一例外地穿着蓝色或褐色的衣服,缺少个性。他还提出了“城市家居”的的概念:“当建筑无序地汇集在一个城市里时,城市中真正需要留给外界很具特点的视觉记忆符号却给淹没了,城市的个性也就被抹杀了。如果让到过那里的人们在很多年后重提某个城市或某幢建筑时仍是津津乐道,这才是最高境界。”陈逸飞要将审美的品位带给人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不遗余力,勇敢地涉足时装、模特、家居装饰和环境设计等领域。1998年,陈逸飞创建了“layefe”高级服装连锁店,没几年,这一品牌在全国35个城市拥有100多家分店。接着,他又瞄准了中国人的购房热,涉足家居装饰设计领域。为了让自己的美学王国更为完善,陈逸飞还开办了一家模特公司,创办了备受艺术学院青年学子钟爱的《视觉》杂志、经营了一家年收入达2500万美元的广告公司。陈逸飞说,“中国人现在有钱了,但是,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怎样消费才显得有品位。”陈逸飞作为一个艺术家,经营着数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这在常人眼里似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他究竟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呢?陈逸飞认为,要经营好企业,首先必须有时间观念,二是分析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三是要有非常好的团队,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对于团队,陈逸飞满意地说:“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我挑选设计师看他们的素质、悟性、才气,而不在乎名气大小。”他手下的设计师每人至少10个护照,国外一些大的展览他都安排设计师去观摩,有时他还买回国外最新的成衣让他们解剖参考,公司里弥漫着很独特的艺术空气。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设计师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而他们的激情也让陈逸飞觉得自己充满活力。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如同他油画艺术同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陈逸飞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进行自我界定。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

  人物简介:陈逸飞,1946年出生于宁波北仑新碶星阳村。5岁在上海入学,15岁考取上海美专,1963年以优异成绩升入同校大学部油画专业。1965年提前两年毕业,成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首批专业画家。1970年至1980年创作了《黄河颂》、《红旗》、《开路先锋》、《占领总统府》等优秀作品。1980年赴美留学,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并进入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在他与哈默画廊合作的十年间,许多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逸飞回到祖国,除继续作画外,还将艺术触角伸向视觉艺术的非绘画领域,在上海创立逸飞集团,业务涉及影视、服饰、环境艺术、多谋体等,拍摄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等多部影片。1995年,他与世界著名的玛勃洛公司签约,《浔阳遗韵》、《罂粟花》、《山地风》等多幅作品屡创华人画家拍卖纪录。2005年在拍摄电影《理发师》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胃出血病逝。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衣 
稿源:  编辑: 朱慧慧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牛年股市股民牛盼
美俄卫星相撞
大明星小沈阳
多省市发消费券刺激消费
我国多省旱情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