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陈维旺:爷爷这句话是我一生的使命
2025-04-01 11:04:56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文润四明——宁波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

甬派客户端记者 廖惠兰/文 陈驰/摄

书香传承人

陈维旺,象山县东陈村陈氏第20代,一代鸿儒、国学大师陈汉章先生最小的孙子。现管护着陈汉章故居。

陈汉章出生于清同治三年,原名得闻,字伯弢,自幼饱览群书,后取《诗经》“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改名为陈汉章,寄托了志博云天之志。

陈汉章学识渊博,有“两脚书橱”之称,多次被聘为官,但他专心致学,并未出仕。他先后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等校就学和任教,桃李满天下。冯友兰、顾颉刚、范文澜、茅盾、许德珩、季羡林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陈汉章总纂的《象山县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志之一。

陈汉章铜像。廖惠兰摄

耄耋老人守护书香故居近20年

走进位于象山县东陈村的陈汉章故居,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小青瓦、瓦楞脊、马头墙与故居内陈汉章的家风家训陈列馆的书香气质十分契合。

出门迎接我们的是陈汉章的孙子陈维旺,他今年已经88岁了,虽然清瘦,但精神矍铄。

陈维旺向记者介绍家训。

在老人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这座中西合璧的清代四合院。

这座由学圃堂、缀学堂、老宅门、约园等院落组成的故居,既是陈汉章出生、治学之地,也是陈氏家族耕读精神传承的见证。

“爷爷去世5个月后我才出生,虽然未能谋面,但我从小在这座宅子里长大,这里的每一处,都有爷爷留下的故事。”陈维旺带着一丝遗憾说。

在陈维旺的介绍下,我们得知老宅门是汉章先生的出生地,约园是陈家私塾,而学圃堂是先生晚年著书立说的场所,如今是陈汉章史迹陈列馆。

“爷爷希望有子孙留家照管家业,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自己成了故居的管护人。”陈维旺自幼时起就随母亲留在了象山,受战乱影响,陈维旺未能接受完整的教育。

开馆、打扫、接待客人、解说……日复一日,守护好陈汉章纪念馆,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你看门楣上方有两个繁体大字——戩穀,这就是我们家风的凝练之词。”在采访中,陈维旺反复提起这两个字。

他说,这是祖辈留下的家训,希望他们为人行事,要尽善尽美。

“我小时候就在故居中的缀学堂长大,最让我们痛心的是爷爷不计其数的藏书,在20世纪50、60年代被毁了。”陈维旺惋惜地说。

陈维旺最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是爷爷的家训著作《毓兰轩训语》。

“这本书是以我们家中的藏书楼‘毓兰轩’命名的,共有242条。”陈维旺说,这本书里的警句都是陈氏子孙必背的,也早已刻入陈氏子孙的血脉。

“读书人不可无一根傲骨。”“求人交、谋人利,总不如读书。”采访期间,已经88岁高龄的陈维旺,对爷爷留下的警句,仍能脱口而出。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留下守护老宅时,老人说:“总要有人守住书香,留住文化的根。”

陈维旺说,不知道自己还能向多少人讲述关于祖父的故事。“不知道还能讲多久,但后代定会继续守下去。”

陈维旺已守护这座老宅近二十载。青砖黛瓦间,一位老人与一座故居的故事,勾勒出一个家族的书香传承。

百条家训滋养书香门第

“有书不读子孙愚,有田不耕仓廪虚”,这是陈汉章的治家家训。

“爷爷临终前也一再嘱托儿孙,‘书要多读’。” 陈维旺说,在爷爷的影响下,这句家训也化作家族基因,孙辈们都遵嘱学习。

在学圃堂的玻璃展柜里,泛黄的《象山县志》手稿静静陈列。这部陈汉章总纂的地方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志之一,其严谨考据的治学态度,也成为子孙辈的榜样。

陈维旺先生带着我们,边走边介绍。“声震文林业堪垂世,香浮学圃人尽鉏经。”陈维旺说,这副对联中,“鉏”通“锄”。少年陈汉章勤学苦读,每日在公鸡未鸣时就起身读书,琅琅读书声让村民误以为天已亮而纷纷下地劳作,最终竟带动全村形成耕读之风,东陈村也成为象山县闻名的耕读名村。

在陈汉章家风家训的影响下,陈氏家族人才辈出。

陈维旺指着展墙上的族谱细数:民国时期家族走出30名大学生、中专生,恢复高考后,家族更涌现父子状元、兄妹登科、海外留学者等,研究生逾10人。

陈汉章手稿。

“我的父亲陈庆粹,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做过奉化、临海、黄岩、温岭等地方的法院推事。”陈维旺说。

大伯陈庆麒(陈汉章的长子)从北大毕业后,初供职教育部,历任华北大学、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教授。

陈维旺说,陈氏家族能有今天的兴旺,深受祖父的影响。以前东陈村只有几家私塾,村里的孩子上学难,他就捐资兴办学校,为本乡与外乡的学生解决了读书之难。

“祖父捐建乡学,让寒门子弟有书可读,我们这些后人怎敢懈怠?”陈维旺指着族谱墙,语气中透着自豪。

陈汉章家训语录。

听着陈维旺老人的讲述,我们走在这座老宅里,耳畔仿佛响起了一代代孩童的琅琅书声。

而故居里的每个细节,仿佛在诉说着这位国学大师的处世态度和传家哲学。书香的传承,也藏在陈氏家族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中。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