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北仑区紫微岙深处,福明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正迎来一场艺术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封思勇作为宁波市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带领学生团队用创意画笔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探索“艺术唤醒乡土”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郭巨街道供图
走进福明村“青年艺术谷”,封思勇正指导学生进行实地勘测和墙绘创作。作为派驻该村的文化特派员,他计划将农房改造为“乡村美术馆”,通过驻村创作实现艺术与乡村的有机融合。
“我们不是来施舍文化,而是和村民一起发现乡土之美。”封思勇表示,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墙绘的底稿设计,预计4月底前完成全部创作,将昔日的灰瓦白墙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打卡地。
除了艺术创作,封思勇还深度参与了村庄的整体规划设计。他带领团队打造的“寻梦溪坑”项目成为典范之作,在保留原始溪流生态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改造提升了景观品质。同时,作为数字非遗馆的设计顾问,他运用数字化技术呈现郭巨传统非遗项目,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魅力。

郭巨街道供图
“我们培育的是乡村文化造血能力,而非简单地进行文化下乡。”封思勇介绍,文化特派员采用“1+N”工作模式,即1名特派员带领高校团队、本土匠人和运营企业组成服务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机制。这种“政府搭台、专业赋能、村民受益”的模式,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样本。
在封思勇看来,文化特派员就像“乡村魔术师”,用专业眼光发现乡土价值,用现代手法激活传统文化。随着墙绘项目的推进和各类文化设施的完善,福明村正逐步实现从普通山村到“露天美术馆”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