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蛇年话蛇丨灵蛇传奇 穿越古今
2025-01-27 09:42:00 稿源: 广西云-南国早报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六,它的象征意义相对复杂:时而令人心生恐惧;时而在诸多历史文化情境里承载着吉祥寓意,象征着智慧、灵动与顽强,更代表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令人崇拜与敬畏。让我们顺着历史长河,探寻蛇在神话传说、考古遗迹以及当代潮流中的印记。

  神话传说 蛇的地位神圣而崇高

  古人常将蛇视为吉祥的象征,称其为“祥蛇”“灵蛇”,民间还称之为“小龙”。

  神话传说里,创世神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蛇在此被赋予了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山海经》则记载了操蛇之神、蛇耳之神等蛇神。

  在广西,也有关于将蛇奉为神的传说:邕江的大江口曾有一座神秘的“蛇宫”。这座蛇宫就是一艘木船,宫内设有神龛。小青蛇盘旋在供桌上的小叶榕树上,被尊为“龙王”,船民经常来祭拜,献上香烛和生鸡蛋等贡品。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介绍,壮族流传着龙母起源的传说,也就是“掘尾龙拜山”的故事:古时,在南宁大明山下的一个村子里,有个贫穷的“娅迈”(壮语中寡妇的意思)。一个寒冬,她在挖野菜途中,发现路边有条发光的小蛇快被冻死了,便将其带回家当孩子养。小蛇越长越大,大到茅棚装不下,“娅迈”只好砍断它一截尾巴。因壮话中秃尾巴叫“掘”,就给它取名“特掘”。而这条蛇也懂得报恩,离开后仍不时给“娅迈”送来鲜鱼和鲜果。“娅迈”病逝后,“特掘”化身巨龙将她抬到大明山安葬,此后每年三月都来扫墓尽孝。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纹藏中国纹样数据库发起人黄清穗提到,蛇报恩的情节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屡见不鲜,《白蛇传》便是家喻户晓的例子。故事里,蛇精白娘子能化为人形,言行举止、情绪情感都与人无异,才有了篷船借伞、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情节。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蛇的形象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丰满。

  考古遗址 诉说猎食蛇类的历史

  南方地区气候温润,向来是蛇类繁衍栖息的乐土。广西博物馆原院长蒋廷瑜介绍,《楚辞·招魂》用“蝮蛇蓁蓁”来形容南方多蛇的情景。

  根据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2023年发布的考古成果,广西左江流域曾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在距今约6000年的崇左市龙州县宝剑山、无名山、大湾等贝丘遗址出土的蛇骨中,科研人员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

  据介绍,这些蛇骨表面大多存在一些疑似烧灼痕,在与其共同堆积的哺乳动物遗存骨骼中,则普遍存在人工切割或敲砸的痕迹,很有可能是人类猎食后的残留,且不排除此地的史前人类用烧烤方式加工肉食的可能。由此可见,华南地区猎食蛇类的历史,可能上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潮流演绎 蛇元素在当代的创新

  蛇年春节将至,蛇元素正以时尚化的方式融入潮流审美。网络上,网友们创作了各式各样的蛇年表情包、插画等,成为社交新宠。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中,一幅幅由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创作的现代版画格外吸睛。画中,蛇的形象俏皮灵动,展现出年轻人对传统生肖文化的独特理解。

  广西博物馆文创商店里,蛇生肖挂件正火热售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有不少属蛇的顾客前来选购,期望借助蕴含祥瑞寓意的挂件,为自己祈愿。

  今年,中国体彩也推出顶呱刮蛇年新春票,巧妙融合蛇年生肖元素与传统吉祥图案,生动展现了蛇年的特色与传统文化内涵,受到大众的喜爱。

  中国邮政发行了以“蛇呈丰稔 福纳百祥”为主题的《乙巳年》特种邮票,金蛇盘曲,口衔“嘉禾”,意味着“仓廪实,衣食足”,而蛇身上则装饰细长飘逸的云纹、圆润层叠的团花纹等,充满敦煌壁画的精巧华丽之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5春晚吉祥物“巳升升”,是一只穿金戴银、憨态可掬的灵蛇形象,既参考了甲骨文的“巳”字,又融合了蝙蝠、如意、寿字盘长结等,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

  从现代设计师的文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肖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不断激发出中国蛇文化的生机活力。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