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讲好渔文化故事 “浙江渔业第一村”来了文化特派员
2024-08-06 10:38:21 稿源: 甬派  

【专题】文化特派员来了

  近日,一场旨在探索海洋文明、深入了解渔村文化的研学之旅——“东海奇渔记”,在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启动第一期活动。

  此次活动由派驻东门渔村的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团委书记林华奇与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携手镇村、宁波晚报小记者俱乐部共同发起。

  而这正是林华奇致力于为东门渔村构建“渔文化生态圈”的一个先期尝试。

研学团聆听东门灯塔的故事。(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均为受访者供图)

  东门渔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浙江渔业第一村”,文化底蕴深厚。

  一个多月以来,林华奇多次来到东门渔村,走街入户,踏访历史遗存,拜访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与镇村领导深入交流,了解文化建设需求。

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林华奇(右)和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左)一起参观东门渔村非遗馆。

  如今的渔村依然保留着昌国卫古城墙遗址、烽火台等抗倭海防文化遗迹,灯塔与任氏二难墓等文物是全国文保单位“浙东沿海灯塔”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声誉的电影《渔光曲》的外景拍摄地。

  目前,村里很多村民还在从事海洋捕捞及相关产业。漫步码头,随处可见渔民修补渔网渔船、准备出海作业等原生态的生活和劳作场景。

  这里的渔文化氛围相当浓厚,有渔民们自发组织的龙灯队、锣鼓队等文艺队伍,每年大家都会自发组织渔民兄弟文化节、开洋节、谢洋节、开渔节等民间节庆活动,祈福丰收。

  而现在还居住着许多原住民的东门老街就是渔村渔文化的浓缩地,有非遗馆、研学基地,还有承载着渔民精神信仰的天后宫等。

  前几年,东门渔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和3A级景区村。

东门渔村“关公磨刀节”千人宴。摄影/谢定会

  那么,如何通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将“文化存量”转变为“发展流量”“经济增量”?

  林华奇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县、镇两级有关工作负责人以及村干部等充分讨论后,拟定了工作方案。

  计划利用东门渔村的历史文化禀赋、海岛风光资源以及独特的渔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围,激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系列创意举措让“低调”的东门渔村走进大众视野。

  “我们将围绕文化旅游视角,设计学生研学、亲子度假游、青年团建等多样化旅游线路,同时加强与旅行社以及其他特色景点的合作,实现游客资源共享,助推文旅发展。为吸引年轻人,计划在东门老街、东门灯塔周边及岛上其他景点,结合渔村非遗资源,修复破损设施,并设计一批出圈的打卡点,借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雄厚的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打响东门渔村‘渔文化’品牌”……面对未来两年的“驻村”工作,林华奇胸有成竹,他的方案也得到了“娘家人”的大力支持。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邓少华(左二)带队走访东门渔村。

  6月18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邓少华带队走访了东门渔村,了解村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建设情况,并对工作方案的完善提出了要求和意见。

  宁波日报、宁波晚报、“HiTangyuan”国际传播视频号、甬派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多次聚焦东门渔村的民俗文化和渔民活动,宁波晚报小记者团队专门与林华奇一起研讨研学路线的设计。

体验鱼拓。

学做石浦美食麦饼筒。

  7月29日,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东海奇渔记”渔文化研学团如期来到象山。

  22位小朋友以东门渔村为中心营地开展了为期三天两夜的研学之旅。他们有的是宁波市区和象山等地的孩子,有的是象山县慈善总会无忧花义工大队慈善爱心暑托班的留守少年。

  他们一起赶小海、抓螃蟹,体验滩涂乐趣,听老师讲述象山的传奇渔事,参观中国海洋渔文化馆,了解象山海洋渔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习传统的渔网编织技艺和鱼拓的制作,缝渔包、唱渔歌,体验制作石浦美食麦饼筒,坐船环游石浦渔港,全方位地体验渔村生活,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领悟海洋的广阔与深邃……

结业仪式。

  这场研学活动不仅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也受到了相关各方的广泛好评。三天全程陪同的林华奇从中看到了“渔文化”开拓与发展的潜力,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也借此通过记者向宁波乃至长三角的广大青少年发出邀请:“第二期研学活动将于8月21日至23日举行,欢迎大家走进东门渔村,体验不一样的海洋生活。”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讲好渔文化故事 “浙江渔业第一村”来了文化特派员

稿源: 甬派 2024-08-06 10:38:21

  近日,一场旨在探索海洋文明、深入了解渔村文化的研学之旅——“东海奇渔记”,在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启动第一期活动。

  此次活动由派驻东门渔村的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团委书记林华奇与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携手镇村、宁波晚报小记者俱乐部共同发起。

  而这正是林华奇致力于为东门渔村构建“渔文化生态圈”的一个先期尝试。

研学团聆听东门灯塔的故事。(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均为受访者供图)

  东门渔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浙江渔业第一村”,文化底蕴深厚。

  一个多月以来,林华奇多次来到东门渔村,走街入户,踏访历史遗存,拜访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与镇村领导深入交流,了解文化建设需求。

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林华奇(右)和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左)一起参观东门渔村非遗馆。

  如今的渔村依然保留着昌国卫古城墙遗址、烽火台等抗倭海防文化遗迹,灯塔与任氏二难墓等文物是全国文保单位“浙东沿海灯塔”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声誉的电影《渔光曲》的外景拍摄地。

  目前,村里很多村民还在从事海洋捕捞及相关产业。漫步码头,随处可见渔民修补渔网渔船、准备出海作业等原生态的生活和劳作场景。

  这里的渔文化氛围相当浓厚,有渔民们自发组织的龙灯队、锣鼓队等文艺队伍,每年大家都会自发组织渔民兄弟文化节、开洋节、谢洋节、开渔节等民间节庆活动,祈福丰收。

  而现在还居住着许多原住民的东门老街就是渔村渔文化的浓缩地,有非遗馆、研学基地,还有承载着渔民精神信仰的天后宫等。

  前几年,东门渔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和3A级景区村。

东门渔村“关公磨刀节”千人宴。摄影/谢定会

  那么,如何通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将“文化存量”转变为“发展流量”“经济增量”?

  林华奇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县、镇两级有关工作负责人以及村干部等充分讨论后,拟定了工作方案。

  计划利用东门渔村的历史文化禀赋、海岛风光资源以及独特的渔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围,激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系列创意举措让“低调”的东门渔村走进大众视野。

  “我们将围绕文化旅游视角,设计学生研学、亲子度假游、青年团建等多样化旅游线路,同时加强与旅行社以及其他特色景点的合作,实现游客资源共享,助推文旅发展。为吸引年轻人,计划在东门老街、东门灯塔周边及岛上其他景点,结合渔村非遗资源,修复破损设施,并设计一批出圈的打卡点,借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雄厚的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打响东门渔村‘渔文化’品牌”……面对未来两年的“驻村”工作,林华奇胸有成竹,他的方案也得到了“娘家人”的大力支持。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邓少华(左二)带队走访东门渔村。

  6月18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邓少华带队走访了东门渔村,了解村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建设情况,并对工作方案的完善提出了要求和意见。

  宁波日报、宁波晚报、“HiTangyuan”国际传播视频号、甬派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多次聚焦东门渔村的民俗文化和渔民活动,宁波晚报小记者团队专门与林华奇一起研讨研学路线的设计。

体验鱼拓。

学做石浦美食麦饼筒。

  7月29日,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东海奇渔记”渔文化研学团如期来到象山。

  22位小朋友以东门渔村为中心营地开展了为期三天两夜的研学之旅。他们有的是宁波市区和象山等地的孩子,有的是象山县慈善总会无忧花义工大队慈善爱心暑托班的留守少年。

  他们一起赶小海、抓螃蟹,体验滩涂乐趣,听老师讲述象山的传奇渔事,参观中国海洋渔文化馆,了解象山海洋渔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习传统的渔网编织技艺和鱼拓的制作,缝渔包、唱渔歌,体验制作石浦美食麦饼筒,坐船环游石浦渔港,全方位地体验渔村生活,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领悟海洋的广阔与深邃……

结业仪式。

  这场研学活动不仅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也受到了相关各方的广泛好评。三天全程陪同的林华奇从中看到了“渔文化”开拓与发展的潜力,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也借此通过记者向宁波乃至长三角的广大青少年发出邀请:“第二期研学活动将于8月21日至23日举行,欢迎大家走进东门渔村,体验不一样的海洋生活。”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