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励志行 | 忆"糖丸" 文化特派员团队开讲
2024-07-08 09:5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双百”惠民行第二季

  7月5日下午,“知行合一 铸魂教育”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13堂课开课了!

  一颗小小糖丸,造福亿万儿童。

  这颗类似奶制品的糖丸,学名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不少“80”“90”后都有印象。

  你知道,它是谁研制出来的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当天下午,思政巴士载着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到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前王村,也就是“糖丸爷爷”的家乡,探寻时代变迁下的乡村巨变和文化传承,开启“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13堂课。

  探访“糖丸爷爷”的家乡

  这堂思政课很特殊,由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陆晓莉团队开讲,这也是基于团队前期调研梳理洞桥镇前王村文化资源而设计的移动思政课。

  “我们希望将思政课与地方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讲好宁波地方文化的思政故事,建设好大思政课,拓展思政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助力地方文化发展。”陆晓莉说。

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陆晓莉教授。

  移动思政巴士第一站关于“糖丸爷爷”顾方舟的思政课,首先由陆晓莉开讲。

  洞桥镇前王村是顾方舟外婆的故乡。从小失去父亲的顾方舟,由母亲和外婆带大。4岁时,顾方舟的妈妈去杭州学习现代助产技术,便把顾方舟寄养在外婆家。

  或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种子在顾方舟心底萌芽。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儿麻痹症从江苏南通席卷全国。据统计,1960年前,我国每年有2万—4.3万个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症。顾方舟从苏联学成归国,临危受命组建研究团队,仅用四年就研制出减毒活疫苗。

  为了验证疫苗效果,顾方舟瞒着妻子给不满一岁的儿子试药。为了解决疫苗在全国偏远地区的保存和运输问题,顾方舟又从“宁波汤圆”中得到灵感,研制出“糖丸疫苗”。

陆晓莉教授为大中小学生讲授糖丸爷爷的故事。

  “2000年,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那一年顾方舟74岁,从青丝到华发,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持续42年,守护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健康,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糖丸爷爷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陆老师询问。

  “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活疫苗有毒,他给别人的孩子吃之前,第一个给自己小孩吃,这是奉献精神。”

  “他把毕生精力放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家庭,这是一种大爱。”

  ……

  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们提炼“糖丸爷爷”的精神品质,深受教育。

  吃八戒西瓜,感受桥梁文化

  之后,大家乘坐思政巴士来到洞桥镇西瓜种植基地,探访有名的“八戒西瓜”。

  “阿姨,怎么种西瓜?一斤多少钱?”“八戒西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有名?”在种植基地,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们问起“十万个为什么”。

  市级文化特派员团队成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导师严然介绍了“八戒西瓜”背后的故事。

市级文化特派员团队成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导师严然(右二)上思政课。

  2001年,洞桥西瓜已经出名了,海曙区洞桥镇政府有了注册商标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取名“八戒”,是因为《西游记》里猪八戒吃西瓜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里的西瓜皮薄脆甜,特别好吃,八戒西瓜注册商标后,效果特别好。一说到洞桥,大家第一个会想到八戒西瓜,这就是品牌文化的力量。”严然说。

大中小学生吃上原产地八戒西瓜。

  思政课上,小学生变成“吃瓜群众”,吃上了原产地正宗八戒西瓜,还为八戒西瓜想出了响亮的广告词:“八戒西瓜 脆甜多汁”“吃八戒西瓜 口感顶呱呱”……

  吃完西瓜,学生们又来到百梁桥。

  百梁桥是浙江省文保单位,始建于北宋年间。在当地人朱文伟、朱用榓父子主持下,建造了长达百米、宽7米、高达10米的6墩7孔木梁桥。由于其中6个桥洞中,每洞铺架直径50厘米大木14根为梁,中间桥洞用16根木梁,合成百梁,故称百梁桥。

参观百梁桥。

  “你看这座桥木质结构,廊屋保护了木梁,石砌桥墩制成船形,经历上百次洪水江潮袭击屹立不倒,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桥上风光无限,有人把它和七塔寺放在一起写了副对联:‘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是不是很有意思?”严然的生动讲解,让小学生在直观感受桥梁特点外,还对传统文化有了价值认同。

  “这让我想起了赵州桥,非常稳固,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惊叹。”海曙外国语学校学生金思含说。

  “我们要保护古桥古建筑,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古老的桥梁和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张琳说。

  记者 王冬晓 张培坚 实习生 吴瑜哲 徐锦雯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励志行 | 忆"糖丸" 文化特派员团队开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7-08 09:53:00

  7月5日下午,“知行合一 铸魂教育”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13堂课开课了!

  一颗小小糖丸,造福亿万儿童。

  这颗类似奶制品的糖丸,学名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不少“80”“90”后都有印象。

  你知道,它是谁研制出来的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当天下午,思政巴士载着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到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前王村,也就是“糖丸爷爷”的家乡,探寻时代变迁下的乡村巨变和文化传承,开启“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13堂课。

  探访“糖丸爷爷”的家乡

  这堂思政课很特殊,由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陆晓莉团队开讲,这也是基于团队前期调研梳理洞桥镇前王村文化资源而设计的移动思政课。

  “我们希望将思政课与地方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讲好宁波地方文化的思政故事,建设好大思政课,拓展思政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助力地方文化发展。”陆晓莉说。

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陆晓莉教授。

  移动思政巴士第一站关于“糖丸爷爷”顾方舟的思政课,首先由陆晓莉开讲。

  洞桥镇前王村是顾方舟外婆的故乡。从小失去父亲的顾方舟,由母亲和外婆带大。4岁时,顾方舟的妈妈去杭州学习现代助产技术,便把顾方舟寄养在外婆家。

  或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种子在顾方舟心底萌芽。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儿麻痹症从江苏南通席卷全国。据统计,1960年前,我国每年有2万—4.3万个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症。顾方舟从苏联学成归国,临危受命组建研究团队,仅用四年就研制出减毒活疫苗。

  为了验证疫苗效果,顾方舟瞒着妻子给不满一岁的儿子试药。为了解决疫苗在全国偏远地区的保存和运输问题,顾方舟又从“宁波汤圆”中得到灵感,研制出“糖丸疫苗”。

陆晓莉教授为大中小学生讲授糖丸爷爷的故事。

  “2000年,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那一年顾方舟74岁,从青丝到华发,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持续42年,守护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健康,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糖丸爷爷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陆老师询问。

  “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活疫苗有毒,他给别人的孩子吃之前,第一个给自己小孩吃,这是奉献精神。”

  “他把毕生精力放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家庭,这是一种大爱。”

  ……

  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们提炼“糖丸爷爷”的精神品质,深受教育。

  吃八戒西瓜,感受桥梁文化

  之后,大家乘坐思政巴士来到洞桥镇西瓜种植基地,探访有名的“八戒西瓜”。

  “阿姨,怎么种西瓜?一斤多少钱?”“八戒西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有名?”在种植基地,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们问起“十万个为什么”。

  市级文化特派员团队成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导师严然介绍了“八戒西瓜”背后的故事。

市级文化特派员团队成员、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导师严然(右二)上思政课。

  2001年,洞桥西瓜已经出名了,海曙区洞桥镇政府有了注册商标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取名“八戒”,是因为《西游记》里猪八戒吃西瓜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里的西瓜皮薄脆甜,特别好吃,八戒西瓜注册商标后,效果特别好。一说到洞桥,大家第一个会想到八戒西瓜,这就是品牌文化的力量。”严然说。

大中小学生吃上原产地八戒西瓜。

  思政课上,小学生变成“吃瓜群众”,吃上了原产地正宗八戒西瓜,还为八戒西瓜想出了响亮的广告词:“八戒西瓜 脆甜多汁”“吃八戒西瓜 口感顶呱呱”……

  吃完西瓜,学生们又来到百梁桥。

  百梁桥是浙江省文保单位,始建于北宋年间。在当地人朱文伟、朱用榓父子主持下,建造了长达百米、宽7米、高达10米的6墩7孔木梁桥。由于其中6个桥洞中,每洞铺架直径50厘米大木14根为梁,中间桥洞用16根木梁,合成百梁,故称百梁桥。

参观百梁桥。

  “你看这座桥木质结构,廊屋保护了木梁,石砌桥墩制成船形,经历上百次洪水江潮袭击屹立不倒,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桥上风光无限,有人把它和七塔寺放在一起写了副对联:‘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是不是很有意思?”严然的生动讲解,让小学生在直观感受桥梁特点外,还对传统文化有了价值认同。

  “这让我想起了赵州桥,非常稳固,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惊叹。”海曙外国语学校学生金思含说。

  “我们要保护古桥古建筑,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古老的桥梁和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张琳说。

  记者 王冬晓 张培坚 实习生 吴瑜哲 徐锦雯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