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九堂课开课了!
“同学们,听了刚才我们讲的卓恺泽烈士的英雄事迹,你们对哪一点印象最深?”老师问。
“他在23岁就英勇牺牲了!”好几个同学答。
“对,23岁,正是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那我们现在23岁的时候一般在干什么?”老师又问。
“在读大学。”有同学回答。
“对,那么卓恺泽又是为了什么在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老师再次发问。
“为了革命事业。”有同学答。
……
这是7月3日,从奉化居敬小学驶往卓兰芳纪念馆的大巴车上,发生的一段师生间的对话。
当天,“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八课——“寻访松岙三杰”开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余瑜老师带着30名孩子探寻身边的红色基因。
思政巴士来了。
余老师和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奉化校区景观生态学院的7名大学生助教,在开课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巴车上,同学们拿到了“寻访松岙三杰之旅任务单”。任务单上,余老师和助教们附上了松岙的地形图,列出了11个问题,作为此次移动思政课需要小朋友们解锁的任务。
“你知道松岙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松岙有哪些名人和特色吗?”“你能说出奉化籍第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字吗?”“这趟旅程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伴随着任务单的发放,余老师和大姐姐大哥哥们接力给孩子们讲起了奉化松岙的地理特色、松岙三杰卓恺泽、卓兰芳和裘古怀的英雄事迹。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老师们在讲解的时候特别注意问答互动。
巴士上的“热身”。
来到卓兰芳纪念馆。
有了在大巴车上的“热身”,到了纪念馆里,同学们认真地聆听、了解烈士的生平事迹。大家知道了,卓恺泽、卓兰芳、裘古怀被后人誉为“松岙三杰”,卓兰芳和裘古怀都是受卓恺泽的引导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革命事业的胜利,不是靠个别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群人前赴后继奋斗得来的。
记者看到,看反映卓兰芳的纪录片《初心如磐》时,孩子们寂静无声,十分专注。听讲解参观纪念馆时,部分小朋友一路上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有的小朋友笔记做得图文并茂,不仅有卓兰芳烈士的信息,还画上了纪念馆里展出的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如冲锋号、行军水壶、手榴弹等。好几名同学还详细地画下了卓兰芳当年被关押的监狱,因为他在狱中的坚贞不屈,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倾听、记录。
返程时,大学生们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一张A3纸大小的贴纸,贴纸又分成了136格,每一格上面是不同的字样,比如“无所畏惧”“红色记忆”“赤子之心”“澎湃向前”等等,让小朋友们自由组合,形成一首诗,该环节被命名为“诗青春”。
孩子们思考几分钟后,便在话筒递到身前时一个个大方地朗诵起了即兴“创作”的现代诗。“很厉害”“很棒”……大哥哥大姐姐不吝表扬与鼓励。
“同学们创作得都很好,我感受到大家已经很自然地将青春、祖国、我,和100年前的革命烈士进行了联结,这种联结正是我们这趟移动思政课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余瑜老师适合地点评道。
孩子们的笔记。
途中,记者观察到,有些孩子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不太了解,因为他们还没怎么在课堂上学到过,但也有的孩子了解颇多,这是自己看书看来的,或者在此次出发前特意做了功课的。
而在返程填写的任务单上,记者看到,不少小朋友说此行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身边的英雄。
记者 王伟 张培坚 实习生 吴瑜哲 通讯员 刘芳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