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长江口二号”古船下半年正式发掘
2024-06-24 10:3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梅子满 张颖 史米可

  “‘长江口二号’古船,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发掘!”站在恒温保湿的保护舱内,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告诉专程前来探访的甬派记者。

  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是“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的“家”。

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自2022年11月21日,从长江入海口的浑浊海水中被成功打捞出水至今,它已在此“休眠”一年半。

  如今,为配合即将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家”也将“新建”。

  “按计划,保护舱外的大棚将在近日拆除。待新的大棚安装完毕,即可开展考古工作。而拆装时间乐观预估最早在七八月完成。”周浩说。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

  1-2小时保湿一次

  日前,记者在1号船坞内设的临时保护舱内,见到了“长江口二号”的真容——

  古船的埋藏状态清晰可见,整个船体呈倾斜姿态;

  大部分船体结构被埋藏在泥面之下,隔舱板、主桅杆等部分结构裸露在外;

  船体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残垣断壁“长”满贝类藤壶。

  ……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王结华(左)和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中)探讨古船保护。

  “临时保护舱已运行一年多,主要功效在于可以有效、精准地控制舱内温湿度,从而保护和监测古船。”周浩介绍,“下半年正式启动发掘,考古发掘时间预期在3-5年。”

  记者看到,保护舱内特别设计了全自动、智能化的喷淋装置,通过定时喷水,对船体进行全覆盖的保湿。

  “基本上每1-2小时就要喷淋一次,通过不同喷洒方式,对古船起不同的保水的目的。”周浩告诉记者,在古船周围配备了土体温湿度监测仪、空气污染物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内水分含量、空气污染物数值等数据,上传到环境监控平台。

  这些数据,都将为后续的保护和考古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古船现状。

  下半年启动正式发掘

  在保护舱的外面,已然承载一些考古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的考古大棚面积预计达到3670平方米,能为考古挖掘和文保提供理想环境。

  周浩表示:“整个考古大棚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棚的概念,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化的现场挖掘、保护和处理的场所。”

  作为一艘清代晚期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长江口二号’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这样评价。

  早在去年底,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翟杨曾对媒体表示,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会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未来想对古船的船型做进一步确认。通过船货的发掘、来源产地的科技研究,复原航行和贸易路线。”

2022年11月20日在“大力”号上拍摄的等待作业的“奋力”轮。图/新华社

  将为古船建个博物馆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

  “当时,在国家文物局统一牵头下,我们邀请了宁波市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团队,一起参与到长江口水下沉船的调查。”曾任宁波博物馆馆长的褚晓波表示,出水的古船船体保护,过程是漫长的。

  如何保护?答案是不计成本。

  只因“长江口二号”,或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例证。

保护舱外景。

  而保护方式,即上海将建造一座古船博物馆(暂名)。展馆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博物馆“第三馆”。

  褚晓波透露,古船博物馆(暂名)的项目已列入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争取大概在“十五五”期间能够建成开放。

  “选址也定了,就在杨浦滨江的两个老船坞,即现在古船保护舱一块区域。”他说,这样既能将原有的老船坞利用起来,同时也为沉船的考古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条件,“当然,未来展馆不会只有一条古船,还将会充实很多其他的考古成果,包括田野考古。”

  新闻多一点

  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

  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长江口二号”古船下半年正式发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6-24 10:38: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梅子满 张颖 史米可

  “‘长江口二号’古船,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发掘!”站在恒温保湿的保护舱内,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告诉专程前来探访的甬派记者。

  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是“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的“家”。

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自2022年11月21日,从长江入海口的浑浊海水中被成功打捞出水至今,它已在此“休眠”一年半。

  如今,为配合即将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家”也将“新建”。

  “按计划,保护舱外的大棚将在近日拆除。待新的大棚安装完毕,即可开展考古工作。而拆装时间乐观预估最早在七八月完成。”周浩说。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

  1-2小时保湿一次

  日前,记者在1号船坞内设的临时保护舱内,见到了“长江口二号”的真容——

  古船的埋藏状态清晰可见,整个船体呈倾斜姿态;

  大部分船体结构被埋藏在泥面之下,隔舱板、主桅杆等部分结构裸露在外;

  船体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残垣断壁“长”满贝类藤壶。

  ……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王结华(左)和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员周浩(中)探讨古船保护。

  “临时保护舱已运行一年多,主要功效在于可以有效、精准地控制舱内温湿度,从而保护和监测古船。”周浩介绍,“下半年正式启动发掘,考古发掘时间预期在3-5年。”

  记者看到,保护舱内特别设计了全自动、智能化的喷淋装置,通过定时喷水,对船体进行全覆盖的保湿。

  “基本上每1-2小时就要喷淋一次,通过不同喷洒方式,对古船起不同的保水的目的。”周浩告诉记者,在古船周围配备了土体温湿度监测仪、空气污染物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内水分含量、空气污染物数值等数据,上传到环境监控平台。

  这些数据,都将为后续的保护和考古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古船现状。

  下半年启动正式发掘

  在保护舱的外面,已然承载一些考古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的考古大棚面积预计达到3670平方米,能为考古挖掘和文保提供理想环境。

  周浩表示:“整个考古大棚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棚的概念,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化的现场挖掘、保护和处理的场所。”

  作为一艘清代晚期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长江口二号’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这样评价。

  早在去年底,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翟杨曾对媒体表示,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会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未来想对古船的船型做进一步确认。通过船货的发掘、来源产地的科技研究,复原航行和贸易路线。”

2022年11月20日在“大力”号上拍摄的等待作业的“奋力”轮。图/新华社

  将为古船建个博物馆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

  “当时,在国家文物局统一牵头下,我们邀请了宁波市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团队,一起参与到长江口水下沉船的调查。”曾任宁波博物馆馆长的褚晓波表示,出水的古船船体保护,过程是漫长的。

  如何保护?答案是不计成本。

  只因“长江口二号”,或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例证。

保护舱外景。

  而保护方式,即上海将建造一座古船博物馆(暂名)。展馆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博物馆“第三馆”。

  褚晓波透露,古船博物馆(暂名)的项目已列入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争取大概在“十五五”期间能够建成开放。

  “选址也定了,就在杨浦滨江的两个老船坞,即现在古船保护舱一块区域。”他说,这样既能将原有的老船坞利用起来,同时也为沉船的考古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条件,“当然,未来展馆不会只有一条古船,还将会充实很多其他的考古成果,包括田野考古。”

  新闻多一点

  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

  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