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老外滩给城市带来丰富想象空间和开发潜力
2024-06-19 09: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蓝色脉动

20世纪90年代外滩全貌(本文图文除署名外均由江北区外滩街道提供)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8000年海潮回望,4万里文明探寻。

  “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6月17日,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该系列报道之近代宁波开埠篇,受到网友点赞,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这组报道以崭新的视角聚焦老外滩,生动讲述了外滩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故事,报道从矗立在甬江岸边的浙海关旧址开始,向大家展现、梳理了百年外滩风云。”江北区外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红波告诉记者。

浙海关旧址。

  在吴红波看来,外滩已经成为一种中西交融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兼具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文商互动性等特征,给所在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开发潜力。

  自1844年开埠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第一批海关和邮政局”等机构,更走出了投资大亨朱旭昌、宁波帮第一人严信厚、“赤脚财神”虞洽卿等宁波帮代表人物。

  港源城始看外滩。

  近年来,江北区深挖宁波国际化港口城市特质,聚焦“最时尚、最宁波、最国际”建设主线,倾力将老外滩打造成为国字号步行街;搜集梳理宁波开埠180周年史料,打造能充分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文化品牌”——

老外滩夜景。(唐严 摄)

  在沿江打造海丝广场、启航广场等文化广场,在甬江大桥下建设面积450平方米的老外滩展览馆,在朱旭昌宅打造外滩记忆陈列馆,还打造了主题为“创时代、筑荣光”的沉浸式3D灯光秀,等等。

  “这组报道不仅深入挖掘了老外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着力展现了其通商口岸风貌的建筑特色,事实上,这里汇聚的众多近代优秀建筑,是构成宁波名城风貌的一大特色。”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周冬从历史建筑与城市风貌之间关系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周冬以建筑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老外滩的改造提升工作,“对于老外滩历史街区,我们不仅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还要保护那些看似破旧、但反映城市过去发展历程的各类近代建筑、设施、传统街巷。”

宁波邮政局旧址。

  周冬表示,在此过程中,他们也碰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在建筑群落内提升符合当代需求的现代、舒适、便捷的设施,与保护老外滩原有历史风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

  “对此我们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毕竟,要让传统建筑保持生命力,要争取年轻人的参与。另外在交通动线上,通过地铁2号线开通,打通绿地中心、来福士中心的负一层商业,通过人民公园地下商业及停车场项目将之与老外滩串联起来,将客源引流到老外滩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来老外滩游玩并逗留。同时解决老外滩停车老大难问题。”周冬说。

朱旭昌宅。

  对此,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宁波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都为宁波在近代海丝中的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

  “宁波的港口建设从三江口到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再到今天朝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机遇,宁波人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

  网友的每一条精彩评论都饱含着大家对这座城市深沉的热爱,对这座城市海洋文化的钟情,展现着刻在宁波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20世纪初外滩。

  而老外滩的故事未完待续。

  记者从江北区外滩街道了解到,今年老外滩焕新的“小目标”已经制定好了——

  倾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网红滨水岸线,串联活化南北岸沿线码头,加快打造三艘特色游轮,引入“游轮+”沉浸式演艺、水上餐饮、日咖夜酒等商业项目,于待泊区和北岸吊机码头开展演艺、走秀、球赛等吸睛活动;

  挖掘老外滩海丝文化、港埠文化等元素,迭代升级老外滩“滩”系列专属IP,开发文创产品,开展动漫展、城市戏剧、晚风市集等活动;

  策划开展如国际人文交流、国际青年创业交流、国际音乐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利用街区桥下空间、垂直立面、边角空间等增加国际化微场景,进一步呈现富有欧陆风情的街区风貌。

  未来的老外滩,将更靓更潮。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老外滩给城市带来丰富想象空间和开发潜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6-19 09:22:00

20世纪90年代外滩全貌(本文图文除署名外均由江北区外滩街道提供)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8000年海潮回望,4万里文明探寻。

  “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6月17日,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该系列报道之近代宁波开埠篇,受到网友点赞,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这组报道以崭新的视角聚焦老外滩,生动讲述了外滩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故事,报道从矗立在甬江岸边的浙海关旧址开始,向大家展现、梳理了百年外滩风云。”江北区外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红波告诉记者。

浙海关旧址。

  在吴红波看来,外滩已经成为一种中西交融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兼具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文商互动性等特征,给所在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开发潜力。

  自1844年开埠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第一批海关和邮政局”等机构,更走出了投资大亨朱旭昌、宁波帮第一人严信厚、“赤脚财神”虞洽卿等宁波帮代表人物。

  港源城始看外滩。

  近年来,江北区深挖宁波国际化港口城市特质,聚焦“最时尚、最宁波、最国际”建设主线,倾力将老外滩打造成为国字号步行街;搜集梳理宁波开埠180周年史料,打造能充分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文化品牌”——

老外滩夜景。(唐严 摄)

  在沿江打造海丝广场、启航广场等文化广场,在甬江大桥下建设面积450平方米的老外滩展览馆,在朱旭昌宅打造外滩记忆陈列馆,还打造了主题为“创时代、筑荣光”的沉浸式3D灯光秀,等等。

  “这组报道不仅深入挖掘了老外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着力展现了其通商口岸风貌的建筑特色,事实上,这里汇聚的众多近代优秀建筑,是构成宁波名城风貌的一大特色。”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周冬从历史建筑与城市风貌之间关系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周冬以建筑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老外滩的改造提升工作,“对于老外滩历史街区,我们不仅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还要保护那些看似破旧、但反映城市过去发展历程的各类近代建筑、设施、传统街巷。”

宁波邮政局旧址。

  周冬表示,在此过程中,他们也碰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在建筑群落内提升符合当代需求的现代、舒适、便捷的设施,与保护老外滩原有历史风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

  “对此我们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毕竟,要让传统建筑保持生命力,要争取年轻人的参与。另外在交通动线上,通过地铁2号线开通,打通绿地中心、来福士中心的负一层商业,通过人民公园地下商业及停车场项目将之与老外滩串联起来,将客源引流到老外滩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来老外滩游玩并逗留。同时解决老外滩停车老大难问题。”周冬说。

朱旭昌宅。

  对此,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宁波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都为宁波在近代海丝中的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

  “宁波的港口建设从三江口到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再到今天朝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机遇,宁波人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

  网友的每一条精彩评论都饱含着大家对这座城市深沉的热爱,对这座城市海洋文化的钟情,展现着刻在宁波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20世纪初外滩。

  而老外滩的故事未完待续。

  记者从江北区外滩街道了解到,今年老外滩焕新的“小目标”已经制定好了——

  倾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网红滨水岸线,串联活化南北岸沿线码头,加快打造三艘特色游轮,引入“游轮+”沉浸式演艺、水上餐饮、日咖夜酒等商业项目,于待泊区和北岸吊机码头开展演艺、走秀、球赛等吸睛活动;

  挖掘老外滩海丝文化、港埠文化等元素,迭代升级老外滩“滩”系列专属IP,开发文创产品,开展动漫展、城市戏剧、晚风市集等活动;

  策划开展如国际人文交流、国际青年创业交流、国际音乐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利用街区桥下空间、垂直立面、边角空间等增加国际化微场景,进一步呈现富有欧陆风情的街区风貌。

  未来的老外滩,将更靓更潮。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