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又十年 期待“河海共荣”新气象
2024-06-07 20:0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冯瑄

  一条大运河,承载着半部宁波文明发展史。

  6月4日一早,中华海洋文明探源第五篇报道《六百里水路,一船云月一帆风》刊发后,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各类点赞留言数千条。

  “这篇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落笔到现代经济发展的维度,既可读,又有深度。”宁波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英这么认为——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宁波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建设上有着悠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过去十年,宁波在大运河文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政策引领、研究积累、活动举办、媒体传播多方面发力,形成了政界、学界和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良好格局。

  但是与扬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宁波在落实相关举措上还略为滞后。比如,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绍兴的浙东运河博物馆早已建成、运营,而宁波河海博物馆(暂名)还在前期推进阶段。

  “下一步,宁波应该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宁波段)特色资源,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抓紧落实河海博物馆(暂名)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实质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弘扬富有宁波特色的运河文化,打造‘中国大运河出海口’金名片。”张英说。

  “这篇文章,通过经济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发展,让老百姓不仅了解了运河史,更清楚了其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在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杨晓维看来,大运河(宁波段)以其“脉络城市,贯通江海”的独特优势,稳固地撑起了利济天下的“河运”和“海运”。

  大运河(宁波段)的这一历史贡献,持续千年,赋予了大运河独特的价值和别样的意义。

  杨晓维认为,宁波要以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十年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文化+”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大运河(宁波段)和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的“捆绑式保护”和“区域化共建”,推进河海特色文物资源在“关键节点”和“前沿阵地”的融合展示,再现新时代宁波“河海共荣”的文化气象。

  诸如,拓展“同一条运河”朋友圈,以运河文化联动杭绍甬一体化发展;

  深挖甬江北岸近现代工业遗存;

  致力于大运河与海丝系列非遗谱系传承与保护,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推广;

  积极为运河沿线非遗搭建有效传播平台,共享“非遗+旅游”融合场景,让一颗颗散落在运河两岸的“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格局。

  下一个十年,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保护和发展,还要与内河航运、一流强港建设等宁波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文章里讲述的高红斌夫妇的跑船故事,是我们内河航运发展的缩影。”宁波市航道管理中心航道处工程师刘华锋表示,接下来,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继续常态化开展航道疏浚工作,保障航道畅通,重点实施甬江航道的航道疏浚;

  同时推进航道设施维护工作,实施待泊区的维护、新建,进一步提升完善杭甬运河宁波段航道的基础设施。

  他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随着航道数字化建设的加快,“高红斌”们很快就可以用上“浙闸通”2.0版,未来跑船将会更便利

  《六百里水路,一船云月一帆风》一文,也在派粉中引来一波“运河热”。

  网友“虹处拾荒”留言:“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它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延展空间、促进了当时的经济繁荣,也拓展了文化交流。如今这条运河将与文旅融合,实现全线通水,以崭新的盎然生机继续讲述人与河的故事。

  网友“静_EU3h” 认为,“宁波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还是现代运输的重要通道,继续发挥着作用。这种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为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奋的见证,更是智慧的结晶。大运河不仅仅是条河,它是促进人文流动,经济发展的大河。它见证百年历史,至今辉煌依旧。”网友“郑建钢_eEVg”表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从宁波开始,既还原了大运河的史实,又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宁波历史的肯定。”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又十年 期待“河海共荣”新气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6-07 20:04: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冯瑄

  一条大运河,承载着半部宁波文明发展史。

  6月4日一早,中华海洋文明探源第五篇报道《六百里水路,一船云月一帆风》刊发后,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各类点赞留言数千条。

  “这篇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落笔到现代经济发展的维度,既可读,又有深度。”宁波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英这么认为——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宁波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建设上有着悠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过去十年,宁波在大运河文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政策引领、研究积累、活动举办、媒体传播多方面发力,形成了政界、学界和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良好格局。

  但是与扬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宁波在落实相关举措上还略为滞后。比如,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绍兴的浙东运河博物馆早已建成、运营,而宁波河海博物馆(暂名)还在前期推进阶段。

  “下一步,宁波应该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宁波段)特色资源,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抓紧落实河海博物馆(暂名)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实质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弘扬富有宁波特色的运河文化,打造‘中国大运河出海口’金名片。”张英说。

  “这篇文章,通过经济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发展,让老百姓不仅了解了运河史,更清楚了其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在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杨晓维看来,大运河(宁波段)以其“脉络城市,贯通江海”的独特优势,稳固地撑起了利济天下的“河运”和“海运”。

  大运河(宁波段)的这一历史贡献,持续千年,赋予了大运河独特的价值和别样的意义。

  杨晓维认为,宁波要以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十年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文化+”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大运河(宁波段)和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的“捆绑式保护”和“区域化共建”,推进河海特色文物资源在“关键节点”和“前沿阵地”的融合展示,再现新时代宁波“河海共荣”的文化气象。

  诸如,拓展“同一条运河”朋友圈,以运河文化联动杭绍甬一体化发展;

  深挖甬江北岸近现代工业遗存;

  致力于大运河与海丝系列非遗谱系传承与保护,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推广;

  积极为运河沿线非遗搭建有效传播平台,共享“非遗+旅游”融合场景,让一颗颗散落在运河两岸的“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格局。

  下一个十年,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保护和发展,还要与内河航运、一流强港建设等宁波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文章里讲述的高红斌夫妇的跑船故事,是我们内河航运发展的缩影。”宁波市航道管理中心航道处工程师刘华锋表示,接下来,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继续常态化开展航道疏浚工作,保障航道畅通,重点实施甬江航道的航道疏浚;

  同时推进航道设施维护工作,实施待泊区的维护、新建,进一步提升完善杭甬运河宁波段航道的基础设施。

  他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随着航道数字化建设的加快,“高红斌”们很快就可以用上“浙闸通”2.0版,未来跑船将会更便利

  《六百里水路,一船云月一帆风》一文,也在派粉中引来一波“运河热”。

  网友“虹处拾荒”留言:“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它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延展空间、促进了当时的经济繁荣,也拓展了文化交流。如今这条运河将与文旅融合,实现全线通水,以崭新的盎然生机继续讲述人与河的故事。

  网友“静_EU3h” 认为,“宁波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还是现代运输的重要通道,继续发挥着作用。这种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为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奋的见证,更是智慧的结晶。大运河不仅仅是条河,它是促进人文流动,经济发展的大河。它见证百年历史,至今辉煌依旧。”网友“郑建钢_eEVg”表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从宁波开始,既还原了大运河的史实,又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宁波历史的肯定。”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