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部新城。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把省委常委会下达的“任务书”变成“施工图”?“双城记”下一幕大戏的高潮布局在哪里?省委常委会会议召开后,杭甬两地分别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杭州表示,将以“大杭州”格局和气魄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宁波表示,将紧扣“更宽视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深入实施“双城记”八大专项行动。
如果说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一场发展的大考,发展、协同、带动便是关键的三个“KPI(关键绩效指标)”。
近年来,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杭甬“双城记”指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3年,杭甬两地GDP总和已经接近浙江全省半壁江山。几年里,杭甬之间携手共建五大标志性产业链,杭州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10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市无差异办理……
在进一步唱好杭甬“双城记”的新起点上,两地将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都市圈、构建世界级湾区,塑造共赢发展新格局。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海曙全媒体中心供图
创新,激活产业协同新动能
擦桌子、斟茶倒水、表演舞蹈……这些复杂动作的完成者竟然是机器人。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宁波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活动上看到的场景。
在人形机器人这一全新赛道,杭甬联手上演的一出“好戏”刚刚开锣——宁波是国内少有的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件”都有布局的城市,机器人全产业链规上企业有50余家;杭州则有软件优势,浙江大学更在人形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等方面有雄厚的技术积累。
“宁波在机器人、制造业等产业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这几年也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因此具备发展人形机器人产品和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教授熊蓉表示。
错位协同,是唱好杭甬“双城记”的韵脚。杭州和宁波,一个有数字经济优势,一个有制造业优势,“数智+制造”,如何琴瑟和鸣,激发新质生产力?
一台人形机器人,只是双城在错位协同中向新而行的缩影。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以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为着力点,一场关键领域产业链共建行动,正在杭甬两地同步推进。
输入简单的描述,AI就能生成一件虚拟服装;手机扫一扫,立马出现“3D数字面料”,一键“上身”直接看到成衣效果……位于杭州的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融合布料仿真和AI技术,让传统服装业“潮”起来。凌迪的下游客户中,宁波企业排了一长串,“红帮裁缝”们,也操起了“数字剪刀”。
智能汽车“万亩千亿”平台。宁波前湾新区供图
据统计,目前杭甬共建的五大标志性产业链,仅宁波的产值就达6780亿元。以新能源汽车赛道为例,杭甬两市产量占全省比重超30%。到2025年,杭甬两地共建标志性产业链产值规模要达到2.1万亿元,两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要达到30亿元,并通过科创(产业)飞地等机制,增强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
产业链共建背后,是创新链的深度耦合。科创体系共筑行动之下,两地累计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41个,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83个。杭绍甬联合组建的环杭州湾创新联盟,合作承担省级研发攻关项目82项,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10余项。
作为杭甬“双城记”的“金扁担”,绍兴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杭绍甬三地的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就接近70%。”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建设活力湾区”等要求,下一步将落实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化杭绍甬产业合作,持续提升长三角金南核成色。
“杭甬双城发展,离不开周边区域,尤其绕不开处于杭甬中间区位的绍兴。”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说,作为杭甬“双城记”的“关键一子”,绍兴对于加快构建高度互协的沿湾经济网络和杭绍甬产业创新带都将带来巨大的提升作用。
开放,构筑双城经济圈新格局
随着6辆绿色集卡驶出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近日,连通港口与杭州、绍兴等地的“环杭州湾高速氢走廊”正式首发。“环杭州湾地区产业联动紧密、港口物流需求高,我们通过深度调研,最终确定这条最优路线。”浙江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卫说。
今年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开放,是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外联内畅”的双城经济圈格局中,开放,更是重要底色。
从古老的浙东运河,到如今不断增密的公铁通道,杭甬大通道一直是浙江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大开放的有形抓手。如今,在杭绍甬基础设施互联行动加速推进下,“一小时通勤圈”已呼之欲出。
今年1月19日,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建成通车,杭州与宁波之间又多了一条高速大通道;去年8月1日,宁波至杭州南站城际列车也贯通运营,乘客刷公交卡就能直接进出站,让跨市出行“同城感”满满。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为充分发挥杭州空港、宁波海港等互补优势,杭甬“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工程,被列为杭甬“双城记”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海铁联运作业场景。宁波市发改委供图
目前,“一天两班”运行的萧山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万标箱,并开通“东洲—乍浦—宁波”“下沙—乍浦—宁波”两条海河联运外贸精品航线。“今年前3月,萧山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达2.66万标箱,同比增长33%。”宁波舟山港相关负责人说。
制度开放,让两地联动更深。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与杭州片区联动,已形成136条省级制度创新举措。两地口岸还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协作机制,让货物出海更顺畅。据宁波海关统计,2023年,杭绍两地经宁波口岸出口产品中,仅“新三样”产品就达156.4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71.5%。
前不久,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省学习考察,重点考察广州和深圳,通过学习借鉴广东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增创新之智、聚改革之力、强开放之能。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广深都市圈,让两地人与人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让人和物等要素流动更顺畅。”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更大气魄深化对外开放”的要求,两地将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与杭州片区联动发展,以国际先进为标杆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
变革,打造公共服务一体化新场景
“个人二手房转移登记异地通办”“部分载货汽车夜间通行限制放宽”“联合举办经纪人培训班”……在杭甬“双城记”2023年惠民利企事项清单上,10余个事项一一“销账”,从纸面谋划变成惠及杭甬两城百姓的民生实事。
“关键小事,最能让两地百姓有获得感。”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的要求,两地将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决策+专班协同落实”等工作机制,目前,两地发改部门正一同着手谋划新一轮惠民利企事项清单。
从“标志性工程”到“关键小事”,一场同城化治理变革,正在把杭甬两个都市圈,越拉越近。
“一张卡”的双城互认,是百姓最切身的同城感受。
两地社保卡标准统一和互通互用,居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公共交通、文体旅游、就医结算等实现“一卡通”……推进杭甬“双城记”以来,围绕民生“一卡通”,两地开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大工程。
“不用纸质报销单,也不用备案,跟在杭州看病一样,真的是同城化。”持杭州社保卡在宁波医院的自助设备上完成医疗费用结算,来自杭州的刘先生对杭甬“双城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截至去年底,杭甬社保卡“一卡通”应用项目数已达155项,两地百姓凭卡可在杭甬办理人社、科技、公安、民政、医保等9个部门的政务事项。到2025年,杭甬社保卡“一卡通”应用项目要达180个。
公共服务同城共享的背后,是一场以数字化整体智治为纽带的治理大变革。
打通“城市大脑”,让互联更智慧。两地统筹推进领域大脑一本账建设,实现两地大脑要素资源一站式管理。围绕杭甬城市大脑数据需求,两地归集共享1137类数据,支撑杭州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宁波市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16个应用建设。
而通过“智能秒办”、高频“一件事”的改造升级,杭甬两市政务服务中心都建立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两地无差异办理。
唱好“双城记”,在服务全省上下实功、求突破。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更宽视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引领浙江大湾区”“服务全省大局”等要求,下一步,两地将深入实施杭甬“双城记”八大专项行动,推进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高效推动杭湖、杭嘉、杭绍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双城记”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