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让"新时尚"融入居民生活 镇海打造垃圾分类"特色名片"
2024-03-29 11:18:00 稿源: 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小区、农村、菜市场、学校、窗口单位、养老院……漫步在镇海街头,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垃圾分类时尚场景,已逐步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之中。

  自2022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场所创建工作起,镇海区通过升级硬件设施、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源头分类质量等,创建了16个高标准、有特色、可复制的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场所,为各行各业更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树立标杆,为群众更好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营造更多鲜活场景。

  云栖水苑小区:

  创新“四个一”融合体系

  凝聚垃圾分类决心

  云栖水苑小区以“融合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融合居民自治互助”引导居民自主参与、“融合学堂”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融合节日”凝聚居民垃圾分类力量等方式,多元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成了一处典范型“融合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文明文化宣传阵地。

  艺术实验小学:

  抓实抓好“六个一”

  全力推进典范学校创建

  艺术实验小学坚持“六个一”推进,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典范学校。用好升旗仪式载体,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日常。成立“绿手指”工作室,创新《废旧物大变身》课程,强化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激活垃圾分类宣传“新引擎”。

  九龙湖村:

  “数字+人力”

  助推垃圾分类显实效

  九龙湖村在农村点位采用多人轮流督导,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结合“黄背包”等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小板凳”课堂、督导员培训、变废为宝、“有害换有爱”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数字化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实现线上实时监管,不断提升源头分类质量。

  桂语风荷小区:

  共治共享

  打造垃圾分类“五聚”模式

  桂语风荷小区积极探索“五聚”垃圾分类模式,依托“三会一课”“周三夜访”“四百”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打造“循环+”共享菜园,定期开展“菜园课堂”,有效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四色书屋”开展有害垃圾集卡登记换书籍、“变废为宝”手工大赛等,打造垃圾分类学习阵地。

  沙河村:

  践行垃圾分类

  共建和谐农村

  沙河村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定期开展村委与第三方服务商例会、督导员培训,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组建“小燕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有害换有爱”有害垃圾回收日活动、入户宣传等,并向新住户赠送四色垃圾桶,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杜夹岙村:

  打造太阳能生态垃圾房

  形成“一房一景”

  杜夹岙村持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提升设施设备,打造太阳能生态垃圾房,形成“一房一景”。推行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激发村民分类积极性。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开展多形式的宣传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镇海中学:

  突出育人导向

  展现垃圾分类特色

  镇海中学巩固树立“垃圾分类显文明百十镇中树新风”理念,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教育体系。通过成立红色志愿宣讲团,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垃圾分类创新公益活动平台,开展“止杯行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实现家校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鲲池小学:

  “万物”皆被唤醒

  “万物”皆可装置

  鲲池小学坚持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升级硬件设施,通过学生联盟、教职工队伍、“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等,实现家校社联动。结合宁波本土文化和学校“鲲”文化,开发《小鲲带你学装置》《DI》等垃圾分类原创校本课程,以文化浸润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积极打造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通过日常教学式、常规养成式、习惯传带式等方式,将垃圾分类融入基础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和周主题融合性课程。通过组建家长帮帮团、党员先锋队、海润志愿社等志愿队伍,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全方位动员学生、家庭和社会参与垃圾分类。

  宝山幼儿园:

  让垃圾分类理念

  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宝山幼儿园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特色手工专项室和专属资源库,设置“垃圾车来了”“钓鱼”等垃圾分类游戏,开展“创意小桶来竞‘晒’”“创意小宝来竞‘赏’”“创意小影来竞‘演’”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幼儿园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向幼儿渗透绿色低碳理念。

  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

  首次在垃圾分类领域

  运用AI技术

  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遵循“全流程把控,无死角管理,无特例无特权”原则,将垃圾分类融入工作管理体系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窗口。通过AI机器人“娜姐”首次在全区垃圾分类领域尝试运用AI技术,实现垃圾分类监督、引导作用,培养办事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镇海区人民医院:

  以“三个到位”

  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实效

  镇海区人民医院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为目标,制定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课堂,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通过院部引领、建章立制,网格监督、全员参与,宣教分析、持续改进的“三个到位”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陈倪菜市场:

  烟火气+文明风

  把好习惯装进“菜篮子”

  陈倪菜市场积极推进辖区垃圾分类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塑料袋集中购销制度、开展垃圾分类流动红旗评比、完善设施设备、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打造“烟火气”和“文明风”并存的“菜篮子”购物环境。目前,市场经营户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100%。

  澥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执法+普法”

  探索垃圾分类宣传新路径

  澥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以“党建引领执法,多轨宣传释法,队校共建普法”为主题,成立“蓝焰”青年突击队,借助澥浦镇公益先锋集市等进行执法宣传,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企业、机关、校园等活动。创新运用澥浦镇“大综合一体化”共享法庭,解决垃圾分类纠纷,向执法对象普及垃圾分类法律法规。

  金生怡养院:

  以“家院联动”

  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

  金生怡养院充分发挥“银龄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银龄分类课堂。通过家院联动,将垃圾分类和文明探访相结合,带动300多户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一位老人带动一户家庭,百位老人带动分类时尚”。目前,在院老人及员工垃圾分类自觉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超过95%。

  姚建波家庭:

  以家庭带动社区

  用志愿精神点亮文明之光

  姚建波是骆驼街道箭港湖社区第一批垃圾分类督导员,尽心尽力做好督导工作,他的女儿在大学期间,利用空余时间为社区儿童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在姚建波家庭的带动下,辖区居民自发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通过垃圾分类督导、垃圾包巡查、入户宣传等,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志愿服务,营造了“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良好氛围。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章圆圆 严天炀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让"新时尚"融入居民生活 镇海打造垃圾分类"特色名片"

稿源: 宁波晚报 2024-03-29 11:18:00

  小区、农村、菜市场、学校、窗口单位、养老院……漫步在镇海街头,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垃圾分类时尚场景,已逐步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之中。

  自2022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场所创建工作起,镇海区通过升级硬件设施、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源头分类质量等,创建了16个高标准、有特色、可复制的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场所,为各行各业更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树立标杆,为群众更好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营造更多鲜活场景。

  云栖水苑小区:

  创新“四个一”融合体系

  凝聚垃圾分类决心

  云栖水苑小区以“融合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融合居民自治互助”引导居民自主参与、“融合学堂”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融合节日”凝聚居民垃圾分类力量等方式,多元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成了一处典范型“融合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文明文化宣传阵地。

  艺术实验小学:

  抓实抓好“六个一”

  全力推进典范学校创建

  艺术实验小学坚持“六个一”推进,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典范学校。用好升旗仪式载体,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日常。成立“绿手指”工作室,创新《废旧物大变身》课程,强化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激活垃圾分类宣传“新引擎”。

  九龙湖村:

  “数字+人力”

  助推垃圾分类显实效

  九龙湖村在农村点位采用多人轮流督导,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结合“黄背包”等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小板凳”课堂、督导员培训、变废为宝、“有害换有爱”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数字化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实现线上实时监管,不断提升源头分类质量。

  桂语风荷小区:

  共治共享

  打造垃圾分类“五聚”模式

  桂语风荷小区积极探索“五聚”垃圾分类模式,依托“三会一课”“周三夜访”“四百”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打造“循环+”共享菜园,定期开展“菜园课堂”,有效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四色书屋”开展有害垃圾集卡登记换书籍、“变废为宝”手工大赛等,打造垃圾分类学习阵地。

  沙河村:

  践行垃圾分类

  共建和谐农村

  沙河村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定期开展村委与第三方服务商例会、督导员培训,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组建“小燕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有害换有爱”有害垃圾回收日活动、入户宣传等,并向新住户赠送四色垃圾桶,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杜夹岙村:

  打造太阳能生态垃圾房

  形成“一房一景”

  杜夹岙村持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提升设施设备,打造太阳能生态垃圾房,形成“一房一景”。推行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激发村民分类积极性。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开展多形式的宣传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镇海中学:

  突出育人导向

  展现垃圾分类特色

  镇海中学巩固树立“垃圾分类显文明百十镇中树新风”理念,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教育体系。通过成立红色志愿宣讲团,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垃圾分类创新公益活动平台,开展“止杯行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实现家校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鲲池小学:

  “万物”皆被唤醒

  “万物”皆可装置

  鲲池小学坚持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升级硬件设施,通过学生联盟、教职工队伍、“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等,实现家校社联动。结合宁波本土文化和学校“鲲”文化,开发《小鲲带你学装置》《DI》等垃圾分类原创校本课程,以文化浸润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积极打造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通过日常教学式、常规养成式、习惯传带式等方式,将垃圾分类融入基础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和周主题融合性课程。通过组建家长帮帮团、党员先锋队、海润志愿社等志愿队伍,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全方位动员学生、家庭和社会参与垃圾分类。

  宝山幼儿园:

  让垃圾分类理念

  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宝山幼儿园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特色手工专项室和专属资源库,设置“垃圾车来了”“钓鱼”等垃圾分类游戏,开展“创意小桶来竞‘晒’”“创意小宝来竞‘赏’”“创意小影来竞‘演’”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幼儿园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向幼儿渗透绿色低碳理念。

  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

  首次在垃圾分类领域

  运用AI技术

  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遵循“全流程把控,无死角管理,无特例无特权”原则,将垃圾分类融入工作管理体系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窗口。通过AI机器人“娜姐”首次在全区垃圾分类领域尝试运用AI技术,实现垃圾分类监督、引导作用,培养办事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镇海区人民医院:

  以“三个到位”

  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实效

  镇海区人民医院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为目标,制定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课堂,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通过院部引领、建章立制,网格监督、全员参与,宣教分析、持续改进的“三个到位”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陈倪菜市场:

  烟火气+文明风

  把好习惯装进“菜篮子”

  陈倪菜市场积极推进辖区垃圾分类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塑料袋集中购销制度、开展垃圾分类流动红旗评比、完善设施设备、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打造“烟火气”和“文明风”并存的“菜篮子”购物环境。目前,市场经营户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100%。

  澥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执法+普法”

  探索垃圾分类宣传新路径

  澥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以“党建引领执法,多轨宣传释法,队校共建普法”为主题,成立“蓝焰”青年突击队,借助澥浦镇公益先锋集市等进行执法宣传,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企业、机关、校园等活动。创新运用澥浦镇“大综合一体化”共享法庭,解决垃圾分类纠纷,向执法对象普及垃圾分类法律法规。

  金生怡养院:

  以“家院联动”

  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

  金生怡养院充分发挥“银龄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银龄分类课堂。通过家院联动,将垃圾分类和文明探访相结合,带动300多户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一位老人带动一户家庭,百位老人带动分类时尚”。目前,在院老人及员工垃圾分类自觉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超过95%。

  姚建波家庭:

  以家庭带动社区

  用志愿精神点亮文明之光

  姚建波是骆驼街道箭港湖社区第一批垃圾分类督导员,尽心尽力做好督导工作,他的女儿在大学期间,利用空余时间为社区儿童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在姚建波家庭的带动下,辖区居民自发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通过垃圾分类督导、垃圾包巡查、入户宣传等,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志愿服务,营造了“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良好氛围。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章圆圆 严天炀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