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伟】 各位代表: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现在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华伟、李新科、沈敏、林坚、潘银浩、徐强、张国锋、林斌、胡永光、傅贵荣、滕安达、包朝阳。 本次会议共有4项议程。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平作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张平】 各位代表:我受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来,共举行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28次,制定修改法规6件、废止法规2件、初审法规草案1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1项,开展专题询问2次,作出决议决定8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1人次,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张平】 一、紧跟核心忠诚履职,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凸显人大站位 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恪守最高政治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中强化理论武装、把牢履职重点。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市委书记先后出席全市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会等4次会议并作讲话,带头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专题听取意见建议。严格执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常委会党组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职责,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70件次,保证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执行市委关于构建市人大反映问题和建议办理落实闭环机制的具体办法,研究制定配套文件,梳理形成33项问题建议,全部得到处理反馈。 【张平】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体抓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心组织集中研讨、循迹溯源、现场研学和专题述职,在常学常新中提高政治能力。践行“三个跑遍”,大兴调查研究,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中锻造过硬本领。结合“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等活动,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制定修订常委会专职委员履职管理办法等11项制度。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唯一代表,在全国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发言。 坚决贯彻党委决策。聚焦三个“一号工程”,迅速谋划实施专项行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统筹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和代表带头作用,推动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聚力办好“三件大事”,综合运用人大职权,组织“代表言、代表行、代表督”专项活动,广泛汇聚“讲文明、办展会、迎亚运”共识共为。秉持“跳出评估看评估、结合评估谋项目”的理念,创新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发布“1+6”调查问卷,运用多种方式全面查找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以联组会议形式审议评估报告,促进规划高质高效落地。认真落实市委交办任务,在公共安全治理、财政资金监管、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强化制度支撑。 【张平】 二、紧扣中心奋发履职,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扛起人大担当 常委会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立足人大职能定位,整合人大资源力量,凝心聚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确保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助力经济稳健运行。省市县人大联动检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两条例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对照66项清单,广泛走访企业,精准了解企业需求,靶向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通过举办代表主题论坛等,宣传解读经济发展成效,提振市场信心,释放经济活力。深化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听取审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审议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工作、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全市其他财政支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三次依法作出批准预算调整的决议,强化“部门预算绩效+重大政策绩效”监督,开展审计整改联合督查,促进健全“管好钱”长效机制。探索构建闭会期间新增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安排审查监督机制,推动重大投资决策规范化、科学化。连续六年开展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推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张平】 助力科技创新发展。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重要科创平台建设情况,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决定,明确8项重点任务,指导4个区人大常委会联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听取审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作情况报告,支持推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促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跟踪监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决定执行情况,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围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开展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报告,深入剖析政策供给、人才引育等6方面短板问题,推动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数实融合。 助力深化改革开放。紧扣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开展立法调研,跨层级、跨部门、跨场景监督推进行政复议工作,审议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听取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经济情况汇报,支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场机制最活、法治保障最好的城市。高度关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听取审议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创新构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体系。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委托,首次承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监督试点任务。聚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开展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调研,集体视察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筹备情况,听取侨界招商引才服务工作汇报,推动用好用活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外国地方议会和友好城市的交流。 【张平】 三、紧贴民心务实履职,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展现人大作为 常委会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推动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民意基础之上。 聚焦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听取审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调研,推动提升保障水平。听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促进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内生动力不强劲、“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夯实共富根基。跟踪监督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听取审议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分类梳理10.7万份调查问卷,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供给等热点问题进行询问和应询评价,推动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制定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助推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筑牢群众健康屏障。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调研,让“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全过程。 聚焦现代文明培育打造。修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跟踪监督志愿服务条例实施情况,推动健全志愿服务“1+X”政策体系,精细梳理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相关的7部地方性法规、24条重点条款,创新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持续擦亮“文明”这张最美城市名片。设立“双组长”推进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审议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局部调整议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用法治力量保护历史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听取审议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市工作报告,促进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水平。省市县人大联动开展全民健身“两条例”执法检查,明确22个检查重点,推动出台新建住宅区室内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等民生问题。 【张平】 聚焦城乡品质改善提升。听取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情况汇报,常抓不懈“把牢图”。综合运用集体视察、专题审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流域防洪工程建设监督,推动补齐防洪短板、提升防御能力。听取审议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无废城市”建设、节能降耗等报告,专题调研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集体视察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久久为功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跟踪监督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贯彻实施情况,助推政府发布全省首个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管理地方标准。审议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条例,依法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市县人大联动检查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促进打造和美居住环境。 聚焦社会治理优化升级。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制定全国首部出租房安全管理综合性地方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专业部门、属地乡镇(街道)三级监管责任体系,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以“小快灵”模式制定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规范充电行为、加强设施配建,同步提出“充电驿站”民生实事建议项目,推进法规实施见效。制定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听取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贯彻实施和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人民法庭建设情况汇报,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协同共融、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在法治轨道上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市县人大联动检查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作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决定,多措并举优化成长环境。完成家政服务条例等19项立法调研,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等职业教育条例立法后评估,扩增基层立法联系点至38家。审查规范性文件40件,推进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张平】 四、紧抓重心创新履职,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擦亮人大品牌 常委会牢牢把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高标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确保人大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着力提升基层人大工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基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分别出台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指引“36条”。制定人大代表联络站星级评定办法,提升联络站建用质效。召开全市人大数字化改革推进会,开发推广“双下沉、四提升”应用和基层单元集成平台,全年各专(工)委累计下沉353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1975人次、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进站2039人次,推进数据治理与人大工作融合互促。评选第三届“宁波人大工作创新奖”,组织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培育推广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典型。完善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交流机制,推动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规范设置“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 【张平】 着力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围绕健全民意征集、项目选定、过程监督、结果评价机制,开展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在全国人大《人大工作研究》上刊发,获省人大优秀论文一等奖。作出关于深化“四大机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出台人大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和提出工作办法,一体构建“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公众评”的工作格局。首次组织民生实事项目“市民监督周”活动,收到意见建议3646条。首次开展“集中征集月”活动,从1.4万余条项目线索中研判提取重点线索12项并进行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议项目转交市政府,推动以“民声”定“民生”。首次安排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站征求民生实事初步建议项目意见,密切联动政府共同研究论证初定候选项目,组织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满意度测评,不断提高代表和群众对票决制工作的参与率、获得感。《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市票决制工作生动实践。 着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举办3期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优化打造“网上学堂”,扎实开展“三聚三促”代表主题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宣讲40余场。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召开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旁听公民座谈会,面对面了解基层代表和群众呼声。紧盯“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坚持重要情况通报机制,完善“开门办”面商、“重点类”督办,办结反馈492件代表建议,所提问题解决或基本解决率超72%。制定关于办理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办法,办结反馈28件闭会期间代表建议。严格落实代表履职登记及量化评价办法,规范开展代表述职,优化代表履职管理监督。 【张平】 各位代表!一年来,常委会感恩奋进、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再创新绩。 我们牢记领袖嘱托——这是人大工作奋力前行的根本遵循。紧跟核心才能万众一心。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人大制度研究宣传阐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指导,赋予浙江新定位新使命,也为人大工作指明了奋进方向。新征程上,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发展的精准点题、对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把准履职方位,在知行合一中汲取不竭动力。 我们服务发展大局——这是人大工作奋力前行的首要任务。登高望远才能行稳致远。常委会始终坚持紧跟党委决策部署,倾力投入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火热实践,高标准推进五年规划中期评估监督,高质量完成出租房安全管理、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等立法,鲜明标注了“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行动”的履职坐标。新征程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大背景大场景下考量定位,善于“跳出人大看、立足人大干”,在履职尽责中勇扛使命担当。 我们践行民呼我为——这是人大工作奋力前行的永恒追求。顺应民意才能赢得民心。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注重发挥代表作用,与政府联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创新实践,融合建设运行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人大代表履职质效显著增强,民情民意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通达性显著提高。新征程上,我们要矢志不渝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人大之为回应代表关切、群众期盼,在植根人民中永葆生机活力。 【张平】 我们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人大工作奋力前行的重要法宝。惟实励新才能与时俱进。常委会始终坚持守根本制度之正、创思路方法之新,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履行职能,运用系统观念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综合执法检查,运用闭环机制推进监督议题落地落实,运用专班模式支撑重点任务,人大工作的创造性、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丰富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持续打造具有辨识度显示度的履职成果,在传承发展中勇立时代潮头。 我们注重强基固本——这是人大工作奋力前行的坚实支撑。能为善为才能大有作为。常委会始终坚持培元塑能,深入实施“守正固本、创新增效、提能强基”专项行动,精心组织国家宪法日集中宣誓、“走进人大”等活动,大力推行项目团队制、导师帮带制,优化升级“工作述职、学习分享”机制,实现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双向成就,规范化体系化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推动履职效能整体提升。新征程上,我们要对标“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打造过硬队伍,凝聚实干合力,夯实基层基础,在建强自身中开创崭新局面。 【张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常委会各项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中共宁波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勤勉努力的结果,离不开市政府、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和县乡两级人大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市政协、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常委会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立法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还需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精准度、实效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决定工作的针对性、支撑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的统筹力、创新力还需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还需进一步巩固。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张平】 今年主要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届中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上精准发力,在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上凝聚合力,为不断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贡献人大力量。 一、持续提升法规供给质量。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挥人大主导和政府依托作用,把好确定立法选题、组织法规起草、重大问题协调、审议把关等重要环节,调整五年立法规划,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强化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全年拟安排审议项目9件、审议预备项目10件、调研项目13件。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继续审议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条例,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定科技创新条例,预备审议会展业促进条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法规,开展前湾新区、新型工业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立法调研。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治理相统一。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居家养老助餐服务规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修订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预备审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精神卫生、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和不动产登记服务规定等法规,开展法律援助、终身教育、社区建设等立法调研。坚持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相融合。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规定,修改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预备审议城市更新、旅游景区、节约能源条例等法规,开展文物保护点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等立法调研。 【张平】 二、持续提升监督工作实效。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主动对标党委中心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强化监督推动。听取审议缓解“停车难”问题、城市安全运行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听取审议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情况报告。跟进监督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探索构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上下联动检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贯彻实施情况。听取审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外贸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宁波帮”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情况报告,听取企业“走出去”营商环境建设、“种业强市”、智慧交通建设、吸引和利用外资、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隐患闭环管理工作等情况汇报。强化职权联动。统筹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同步推进科技创新立法和执法检查。在开展专题监督基础上,作出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千万工程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加快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等决定。组织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及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筹备情况。强化工作协同。在党内监督主导下,推进人大监督与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其他监督相互协调,建立协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积极推动内容贯通、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加快“宁波人大财经综合监督系统”扩面提质,提升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 三、持续提升代表履职活力。尊重代表主体地位,遵循代表工作规律,全面支持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着眼提高履职能力。深化代表学习培训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丰富拓展“两个联系”的内容和形式,系统推进代表联络站点建设运行,让代表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着眼激发干事动力。优化代表履职保障,组织优秀代表建议评选表彰,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举办代表论坛,促进代表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眼保障行使权力。认真组织闭会期间代表主题活动和代表调研、视察、走访,开展市人大代表“走进部门”活动,探索代表建议与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双向转化,健全代表建议精准交办、重点督办、跟踪催办、评估促办等闭环办理机制,推动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际举措。 【张平】 四、持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锚定建设“四个机关”打造“五强过硬集体”目标,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协助市委开好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全市人大宣传工作会议。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课题”抓调研、“第一责任”抓落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突出研究宣传赋能。大兴调查研究,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以重点课题研究为牵引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举办“感知人大·体验民主”活动,开展浙里甬人大理论宣讲团主题宣讲,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履职全方位全过程宣传报道。发挥代表尤其是来自企业的代表作用,用可知可感成果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突出基层基础建设。修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深化在重点工作中锤炼、识别、使用干部机制,迭代升级“浙里甬人大”应用体系,加快民情民意智能感知中心建设,密切与上下级人大联系联动,鼓励支持基层人大工作创新,持续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稳妥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强化人大履职整体实效。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劈波斩浪勇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毅前行、勇争一流,为宁波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而不懈奋斗! 【华伟】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中级法院代院长唐学兵作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唐学兵】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法院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49636件,办结153733件,其中市中院新收14630件,办结15010件,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唐学兵】 一、严格公正司法,以更好的审执业绩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 立足审判执行职能定位,全面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395件,判处罪犯15646人,其中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841人。市中院审结偷逃应缴税额高达10.7亿元的涉成品油走私系列案13件,判处主犯无期徒刑。严惩暴力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案件349件374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审结涉黑恶案件17件68人。依法惩处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50件87人。从严惩治网络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1695件2827人,1个案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审结原市管干部张飞宇、吴学文、沈孟、周世君等职务犯罪案件91件112人。市中院以受贿罪判处十三届全国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沈德咏有期徒刑十五年。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适用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非监禁刑。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四类人员”出庭率93.11%,居全省第一。扎实做好杭州亚(残)运会除险保安工作,以法治护航精彩亚运。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用心用情解决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审结一审民事案件86274件。江北法院1件侵犯名誉权案件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坚决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审结婚姻、继承、抚养、赡养等案件6382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29件,1个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反家暴典型案例。坚持以专业审判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柔性司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审结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683件,“四明”云法庭普法覆盖全市中小学。坚持劳资权益保护并重,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502件。市中院认定试用期内企业解雇多次迟到的员工无需支付赔偿金,支持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合法取酬。镇海法院一案化解16起劳动争议,保障民营企业顺利上市。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审结涉房类纠纷案件7830件。市中院与奉化法院一揽子化解某房产项目纠纷8起,标的额近8.4亿元。市中院与慈溪法院对涉某住宅系列案件灵活运用保全措施,妥处2000余户业主办证难题。坚持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既判公案件,也判暖人心,北仑法院在一起落水者溺亡案中认定河道管理部门免责,坚决防止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奉化法院判决有“抚养之恩”的姑姑享有已故侄子遗产,让“守望相助”的好风气深入人心。倡导当事人依法维权、诚信诉讼,惩处扰乱诉讼秩序行为案件333件,查处虚假诉讼案件870件。发挥司法救助为共富“托底”的功能,依法救助667人1647万元。加强涉军维权工作,审结涉军案件21件,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唐学兵】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22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调撤率34.94%,服判息诉率同比提升0.75个百分点。宁海法院促成一标的额5000余万元的行政协议案件实质化解,助推我市面积最大养老公寓项目平稳运行。深化行政协议司法确认改革,推动29个重大工程项目全部签约覆盖,既保障群众征迁权益,又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向市委报送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群体性涉房地产纠纷等专项司法大数据报告6份。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1415件,其中刑事案件68件、公益诉讼案件33件,慈溪法院3个案件入选最高法院、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市中院判决非法圈地倾倒垃圾的被告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费及惩罚性赔偿748万元,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高昂代价。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奉化法院就办案中发现的耕地“非农化”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联合排查,助推百亩土地整治到位。 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推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各区(县、市)出台全面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并召开推进会。做实“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发布诚信履行名单6043个,引导银行授信5.94亿元;依法为237家企业屏蔽失信、294家企业解除限高措施。全年执结案件50680件,执行到位125.95亿元;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61.5%,居全省第一。市中院促成价值9亿元大型装潢市场成功变卖,债权人受偿8.3亿元。海曙法院顺利执结我市最大民营上市旅游企业申请执行案,推动2000余万元款项全部履行完毕。部署“执者四无”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专项集中执行行动5次,对拒不履行等违法行为作出罚款决定2万人次、司法拘留决定2.2万人次,执行案件制裁违法率108.47%,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以拒执罪判处109件117人,同比分别提高94.6%、72.1%,执行强制威慑力不断加大。 【唐学兵】 二、做实能动司法,以更优的服务举措助力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发挥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宁波国际商事法庭两大“国字号”专业审判法庭品牌优势,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高质量服务经济稳进提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法院推进会,审结一审涉企纠纷案件48671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法治环境。3个案件入选全国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省以上典型案例,4项改革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和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加大民营企业内部贪腐问题打击力度,审结涉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案件131件206人。依法慎用查封、冻结、扣押等措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鄞州法院柔性执行帮助企业赢得引进资金“缓冲期”,764万元债务陆续得到清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运用“宁波法院服务企业在线平台”服务企业4.2万次,组织回访企业、普法等1300余场,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建立金融、证券纠纷领域协作和预警机制,审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4929件、证券纠纷案件1505件,助推金融、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发挥破产审判拯救与出清作用,审结破产案件687件,化解金融不良资产178.4亿元,盘活资产51.2亿元、土地4.9万亩、房屋173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216人。破产重整成功9件,余姚法院推动停工长达8年的某模具城项目化解债务近10亿元。高新区法院促成近4000万元破产衍生债务自动履行,助力“中国民营水利第一股”化危为机。 【唐学兵】 高标准服务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出台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严、大、快、同、智”保护体系。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199件,1个案件入选浙江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北仑法院审结全市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判决销售假冒知名白酒的被告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30万元。聚焦当事人举证难、审理周期长等问题,健全技术调查官制度,探索先行判决、示范诉讼等机制。“铁腕重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判决侵权人赔偿损失总额9817万元。市中院依法保护某全球知名品牌,对侵权人判令惩罚性赔偿1600万元。加大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中院参照保密协议的违约金数额对技术秘密侵权人适用法定赔偿,该案获评全国法院知产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 高水平服务开放强市建设。深化涉外商事审判精品战略,宁波国际商事法庭揭牌运行,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审结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案件478件,涉及43个国家和地区,88个案件当事人主动选择到宁波法院诉讼,4个案件入选浙江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市中院创造性解读国际公约未明确规定的内容并作出判决,受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咨询委员会高度评价。探索跨境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等机制,建设“域外法查明线上委托”应用,有效解决涉外案件送达难、当事人跨境应诉难、法律适用难等问题。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自贸区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保障中心建设,与市贸促会合作建立中立评估调解机制累计调解6000余万元,与市台办健全涉台纠纷协调机制,余姚法院与侨联建立涉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畅通解纷快车道。向近千家外贸企业发放进出口风险防范手册,服务企业“走出去”。 【唐学兵】 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更实的改革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推进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让人民群众在“不走、少走、快走”诉讼程序中更好感受到公平正义。 加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持续优化人民法庭职能定位,重点培育10家“枫桥式人民法庭”,其中3家入选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3项做法入选全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1项工作实例入选最高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聘任网格长担任共享法庭庭务主任,由人民法庭法官定向指导调解、普法宣传,形成以人民法庭为支柱、共享法庭为支点的立体化解纷网络,推动属地纠纷属地解。全市人民法庭审结各类案件47642件;3200余个共享法庭累计指导调解8.25万件次,普法宣传6500余场61万人次,2个共享法庭获评全省示范。打造服务多场景的共享法庭矩阵,全市法院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共享法庭153个,在商会、工商联等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共享法庭56个,在未来社区、宁波西枢纽、宁海清溪水库等重大工程现场特设移动式共享法庭15个,镇海等地设立“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共享法庭,象山设立“护航亚运”共享法庭,推动更多法治要素集聚、发挥更大治理优势。 【唐学兵】 助力行业协同治理。推动潜在纠纷提前防,关注、分析类案成因,梳理行业普遍性问题102个,向行业监管部门、涉案行业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36条,反馈率和采纳率均提升至91.36%。推动行业纠纷行业解,与证监局、住建局等深化相关行业领域诉调衔接机制,共同培育16个行业性品牌调解工作室,由法官联系并指导调解1.2万次。高新区法院依托“一庭一站”将2173件行业纠纷化解在诉前。推动市场纠纷市场解,引入律师、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等解纷力量,精准匹配专业资源和解纷需求。慈溪法院创新商事纠纷非诉化解机制,推动建立宁波首个市场化调解平台,调解成功率82.48%。 深化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依托数字赋能为群众诉累做减法、为办案质效做加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累计实名用户超3352万、访问量超59亿次,稳居全国法院小程序第一。持续推广有重大影响力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在线诉讼操作规程获评全省最优规则,2项成果获评“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好应用”,9项数字法治建设成果获评省市先进。有序推进重大潜力项目,全省法院41个执行“一件事”改革项目中宁波承接10个,加快全省“执行全流程在线质控监管系统”主体研发工作,推动提升执行办案和监管规范化水平。 优化便民诉讼服务。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讼服务满意度指标居全省第一。开展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让当事人在各诉讼环节均获得高质量体验。江北法院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促成1.4万起纠纷调解。鄞州法院文娟工作室“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法获评省社会治理优秀案例。畅通群众沟通渠道,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听12.7万次,鄞州、余姚法院设立执行专线有效解决沟通不畅引发的执行信访问题。研究解决推进诉源治理和贯彻立案登记制中存在的问题,全市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成功案件67221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3.93%,同比提升12.88个百分点。 【唐学兵】 四、全面从严治院,以更强的管理力度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市法院干警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先行意识不断增强。一年来共有105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以上荣誉或者表彰,其中国家级荣誉14项,行政协议司法确认改革、指导调解、共享法庭等10项工作在全国、全省性会议上交流经验。 抓强政治素质建设。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教育干警强化政治认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向市委等主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8件次。常态化开展支部书记“党建+业务”双述职等活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推动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市中院“锋领甬法”机关党建品牌获评市第二届优秀机关党建品牌,3个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模范党支部,6个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抓实业务素质建设。重视两级法院业务交流和法律适用统一,加强对发改案件评查指导,积极运用“法答网”贡献宁波经验。加强案件监管,3893个“四类案件”纳入院庭长监管范围,同比提高46.52%。融合“审判精品培塑”和“专业人才孵化”两大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干警2221人次,与9所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5人获评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136项调研成果获国家级奖项或者刊载,53个案例获评省以上典型案例,其中国家级29个。 抓细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深入推进清廉法院建设,新建清廉单元48个,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法院党支部全覆盖。创新实施“青廉工程”,扣好年轻干部廉洁第一粒扣子。抓早抓小抓苗头,制定《机关作风建设记分管理办法》,清单式反向列举扣分项41条,记分情况与考核、评先、晋级挂钩。视频审务督察40次,排查司法作风、案件监管等方面问题15个,严格贯彻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推动办案环境持续改善、司法作风持续向好。 【唐学兵】 五、主动接受监督,以更高的工作标准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 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意识,将监督作为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各项决议决定,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项报告全市基层人民法庭建设情况。办结代表建议7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干部28人次。持续依托“宁波中院代表委员联络云平台”向代表发布动态、征求意见、督办反馈1200余次。 认真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向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专题通报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并跟进办理、逐项落实。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2件。邀请代表委员到法院视察调研、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2000余人次。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意见,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51次,办理检察建议381件。审结各类抗诉案件164件,改判发回108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构建当事人监督、律师监督、审判管理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工作闭环,随案送达“司法公正在线”告知书,收集意见2366条并逐一回复;抓实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上门走访律师协会,开展律师与法官互评,举办同堂培训,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司法重要作用,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374件。加大法院宣传力度,市中院微信公众号获评2023年度中国创新型政法新媒体。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级机关、社会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全市法院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中还存在短板和困难:一是大局意识、为民理念需进一步树牢,有的案件办理没有真正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有的法院和干警片面理解诉源治理和立案登记的关系,立案不规范问题仍有发生。二是工作标杆需进一步拉高,办案质效需进一步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需更加精准高效。三是队伍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专业型人才储备还不够多,个别干警违纪违法,损害司法公信和队伍形象。对于上述短板和困难,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唐学兵】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要求,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构建“12345”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法院,为不断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贡献法院力量。 一是锚定“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法院”这一目标,努力在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全面推进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现代化,以法院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定位新使命,找准“全国一流”的方位坐标,靠实干争一流、凭实绩见真章,推动全市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势头更好、成色更足。 二是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两项职能,努力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有新作为。进一步放大格局视野,聚焦聚力三个“一号工程”,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贯穿到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牢记“人民群众到法院来不是走程序的”,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持续深化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努力用最优质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处理好每一起案件,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三是推进“法护平安、法优营商、法助共富”三项工程,努力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树牢“大平安”意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准确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二)》和新《公司法》,严厉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稳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推公司完善治理、健康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服务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妥善审理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涉民生案件,完善适老扶弱助残诉讼机制。在行政、破产等案件中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平衡保护各方利益。健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格局,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大美宁波。 【唐学兵】 四是深化“诉源、案源、执源、访源”四源治理,努力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有新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和共享法庭建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强化立审执破衔接,“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融相促,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一次性解决”。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切实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把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努力做到既解“案结”更解“心结”。 五是实施“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变革能力、管理能力、自我革命能力”提升“五大行动”,努力在打造与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队伍上有新作为。持续深化政治建设,推动“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深深根植于法院干警共同信仰。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深挖案例“富矿”,打造更多审判精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案件“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促推办案质效整体提升。纵深推进从严管党治院,打造勤廉并重党建高地,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甬法铁军。 各位代表,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定位呼唤新作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宁波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华伟】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市检察院检察长何小华作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何小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立足全局发展检察,全面加强法律监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何小华】 一、强化政治担当,全力守护高水平安全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查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099人,同比上升64.1%;审查起诉21477人,同比上升13.2%。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392人,同比上升12.6%。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起诉黑恶犯罪23件90人。全力做好杭州亚(残)运会除险保安工作,护航精彩亚运。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起诉2932人,同比上升16.0%。军地联动解决妨害军用航道、军事设施安全等问题隐患,切实维护国防安全,3件案件获评全国全省军地协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扎实推进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切实解决“程序空转”问题,妥善化解各类信访6077件,2项工作机制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深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成86%以上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追赃挽损2.1亿元。延伸检察履职触角,服务基层,服务百姓,全面推进“乡村检察官”“小巷检察官”“检察在身边”等工作模式,2个检察室获评全省“枫桥式检察室”,工作经验在全省检察机关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 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助推良法善治。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轻微犯罪、初犯偶犯依法不批捕764人、不起诉5011人,不捕率19.6%,不诉率24.9%。坚持立足法治,既“治已病”更“治未病”,推动和促进前端治理。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多发高发情况,会同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打击和预防的意见,案件同比下降85%,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深化类案监督,以检察建议等形式,推动治理效果由一案一事向一类问题拓展。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4份,有效推动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医保基金诈骗、新能源网约车管理失范等问题解决。重视做好司法办案“后半篇文章”,当好党委政府法治参谋,主动报送法律监督年度报告、类案专题分析等41篇,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源头治理。 【何小华】 二、围绕中心大局,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迭代完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监督、检察法律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健全完善市县两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畅通信、访、网、电四个渠道,努力让市场主体“只进一扇门”就解决投诉问题。共接收投诉事项785件,案件化办理268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3亿元。帮助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时解决司法难题,实现成功上市。会同市工商联举办检企恳谈会,在行业商协会设立直通站98个,架起检企沟通“连心桥”。推动全市清理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各类政策文件,共促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依法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出台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法治保障。重拳惩治走私、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起诉1404人,同比增长25.2%。依法严惩企业内部贪腐“蛀虫”,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101人,同比上升27.8%。坚决清除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污染源”,起诉行贿犯罪34人,同比上升35.3%。江北区检察院部署开展专项行动,监督查办贪腐人员27人,有效涤除车检行业“交钱过检”潜规则,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大典型案例。市检察院获评全省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示范单位。 全面落实涉企司法保护政策。制定服务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等指导意见,牵头打造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法治保障中心,推动安商护企提档升级。对涉案企业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防止“办理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下岗一批员工”。部署开展涉企信用修复专项监督,让企业家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助力29家企业“轻装上阵”,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全面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共对52家企业适用合规程序,46家已实现“司法康复”,切实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服务品牌强市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0人,同比上升48.1%。在全省率先办理宁波某种业公司植物新品种被侵权等4件知识产权领域民事支持起诉案,取得良好效果。 【何小华】 三、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高品质民生 用心用情办好每个“小案”。牢固树立“办案就是办人生”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小案不小办”法治服务品牌,努力把公平正义镌刻在每一个案件中。加强“小案”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会同法院成功调处历时三年的九旬老人交通事故赔偿案,被市委确定为主题教育典型事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民事和解典型案例。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和精准监督,依法维护妇女、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合法权益。海曙区检察院协同人社等部门成功调处一起历时近四年的工伤认定争议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典型案例。畅通国家司法救助途径,向1568名因案致贫当事人发放救助金,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围绕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制定出台服务保障共同富裕“二十一条”,以检察之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一盏灯”,推广宁海人大监督联动检察监督做法,在全市开展农贸市场“生鲜美颜灯”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协同市场监管部门整治“美颜滤镜”,合力还生鲜本色。聚焦“一台灶”,在全市开展燃气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协同综合执法部门整治燃气安全隐患1.2万余处。聚焦“一个号”,通过办理听力言语障碍人士119文字报警权益保护案,联合残联、消防、卫健等部门推动我市在全国首个实现119、120文字报警功能市域全覆盖,“让爱无碍”。该案获评最高检、住建部、全国残联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以“零容忍”态度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350人、起诉413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依法附条件不起诉219人,经帮教后4人考上大学,让失足少年重回正途。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救助保护力度,对352人次开展“一站式”询问取证和心理疏导工作。部署未成年人文身、宾馆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专项监督,以法治之光照亮孩子身边“隐秘的角落”。会同民政等部门做实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严重失职的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34份,教育引导“甩手”家长依法带娃。持续擦亮“七色花”“花季关护”“守护曙光”等未检品牌,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以“检察蓝”呵护“花骨朵”,相关做法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何小华】 四、恪守宪法定位,全力推进高质效办案 刑事检察更优。把公正和效率作为价值目标,办案时长全省最短,案件质效稳居前列,让公平正义以更好更快的方式实现。强化侦查监督,监督撤案300人,监督立案、纠正漏捕漏诉后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124人。对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582人、不起诉103人。对已超过追诉期限但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4件陈年命案,依法报请最高检核准追诉。加强审判监督,提出刑事抗诉60件,已审结案件法院采纳率84.4%。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审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1880人,切实防止“纸面服刑”“提钱出狱”。会同司法行政等部门,合力破解涉民营企业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经营活动请假难题,有效助力经济发展。 民事检察更准。既依法监督纠错,又注重维护审判权威,针对民事生效裁判提出监督意见176件,抗诉再审后改变原裁判30件,已审结案件抗诉改变率100%;法院裁定再审100件,采纳率97.1%。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456件,法院采纳454件。发出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检察建议40件,法院采纳39件。持续整治虚假诉讼,监督纠正民间借贷、网约车等领域“假官司”150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6人,让“玩法者”付出沉痛代价。余姚市检察院将2名虚构长租合同、恶意压价拍卖的被执行人移送刑事立案,帮助债权人挽回损失560万元。 行政检察更实。坚持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办结“民告官”监督案件61件,同比增长32.6%。致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推动各方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35件。镇海、奉化、象山检察院分别高质效化解一起历时多年的房屋拆迁补偿行政争议案件,取得良好效果。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出台工作办法,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探索行政检察案件办理适用合规考察机制,与行政机关共促涉案企业整改行政违法问题。某磁材加工企业通过验收评估后,被依法免除行政处罚,并推动行业开展专项治理。 公益诉讼检察更有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谆谆嘱托,以市委市政府印发五年实施方案、市委召开工作推进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立案550件,同比上升38.2%,督促追回国有财产损失、追缴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等1.4亿元。聚力“守护美好生活”“服务乡村振兴”等专项,发出监督文书392份,提起公益诉讼78件。聚力“守护蓝湾”行动,开展蓝点马鲛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专项保护,用心守护“蓝色粮仓”和“浙片山海”,办理的海域案件获评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的海洋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力文物保护专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等9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修缮,民族英雄吴杰故居保护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 职务犯罪检察更有力。持续擦亮“甬剑”中央专案办理品牌,依法审查办理全国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沈德咏受贿案,促使其当庭认罪服判。加强监检协作配合,审查起诉监察机关移送职务犯罪87件97人,确保办案效果。持续加大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查办力度,立案侦查19人,移送党政纪处理26人,努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何小华】 五、狠抓自身建设,全力锻造高素能队伍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长效机制,引领全体检察人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6件。加强检察宣传工作和检察文化建设,管好守牢检察机关意识形态主阵地。 严管厚爱砥砺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刀刃向内主动查处2名违纪违法检察人员。深化“三交底”廉政谈话问题整改,工作做法被市委发文推广。狠抓作风建设“十条规定”落实,让广大干警养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行动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营造“爱院如家、爱岗如睛、爱警如亲”的工作氛围,努力增强检察干警的获得感、幸福感。 固本强基提升素能。以锻造五张“金名片”为牵引,深入实施名院、名品、名家“三名工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全市检察机关共有96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市检察院被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首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基地,慈溪市检察院被荣记集体一等功,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陈祺、全国优秀公诉人侯慧敏等一批先进典型。 【何小华】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在检察履职中深化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积极配合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审议和检察官履职评议。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定期向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办结代表建议、委员提案10件,落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220条。深化落实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研判公益诉讼线索93条,立案办理68件。创新打造“走进检察”工作品牌,主动邀请代表、委员等各界人士走进检察机关,感受检察工作,建言检察发展。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依法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履职制约,尊重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举行检察听证1440件次,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1390人次,确保司法活动公开公正。 【何小华】 各位代表,宁波检察事业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结果,离不开各位代表委员和全市人民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检察院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检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保障中心大局、促进完善社会治理的手段方式较为单一,落实新发展理念还需持续加力;二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畅通监督渠道、提升监督本领方面还需积极作为;三是队伍的素质能力仍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还需久久为功。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紧盯不放,全力加以解决。 【何小华】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市委要求和上级检察机关工作安排,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深化落实“政治为先、发展为要、业务为本、队伍为基”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为不断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贡献检察力量。 一、淬炼忠诚之魂,以更高站位强化政治统领。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彰显法治之力,以更强担当服务保障发展。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始终与党委中心工作保持同频共振。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检察环节诉源治理,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高质效法律监督打好保障科技创新组合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动仗,画好优化营商环境同心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三、永葆为民之心,以更深情怀践行人民至上。牢记小案之中有大政治、大民生,深化打造“小案不小办”法治服务品牌,止于至善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个案件。持续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做实群众信访、司法救助等工作。加强普法宣传,讲好检察故事,引领法治风尚。 【何小华】 四、深耕立业之本,以更大格局强化法律监督。加快推进法律监督理念、机制、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敢于监督的勇气,增长善于监督的智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数据赋能,探索全域数字检察建设,聚焦质量、效率、规范、创新“四位一体”抓监督办案。 五、筑牢队伍之基,以更严标准加强自身建设。纵深推进从严管党治检,持续锤炼本领、改进作风。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提升履职办案质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培育更多名院名品名家,持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宁波检察铁军。 各位代表,百尺竿头更进步,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守正创新、实干笃行,努力让检察蓝成为四明大地一道靓丽风景,为宁波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