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安澜惠民生
2013年“菲特”台风以来,余姚市聚焦民生福祉,全力以赴、卯足干劲,集中攻坚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筑牢防洪防汛重要屏障,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交出一份余姚治水答卷。
余姚丨简介
余姚市地处甬江支流姚江中上游,南部四明山区因气流抬升作用,是甬江、曹娥江流域的暴雨中心所在地。
除四明山区外,姚江流域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城区处于姚江流域的“锅底”位置,是上游三个方向来水的汇聚区,东向排水受甬江潮水的顶托和奉化江洪水的抢道影响,往往受阻,城区易形成重涝。
台风对余姚的影响
2013年 “菲特”台风
余姚市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7.7亿元。
2013年以来
余姚连续遭受“灿鸿”“利奇马”等台风侵袭,姚江水位“节节攀升”。
2022年“梅花”台风
姚江水位峰值达到了3.67米,远超“菲特”台风的3.4米。
防洪排涝 余姚
水利工程筑起“铜墙铁壁”
《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
目的
解决姚江流域防洪排涝问题。
治理思路
“加大东泄、扩大北排、增加强排、城区包围”的治理思路。
治理手段
东泄、南蓄、西排、北排、中疏的治理手段。
工程
实施余姚城区堤防加固、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余姚市扩大北排、姚江上游西分流域四大工程。
投入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3.7亿元。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余姚城区包围工程和四明湖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建设,并在近年的防洪排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余姚城区包围工程
坚持生态景观与防洪工程相结合。
运用生态气囊支撑坝、玻璃防洪墙、组合式防汛挡板等新型防洪技术。
按最高4.13米设防,加高加固了45公里河道堤防。
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规划标准。
“梅花”台风期间,余姚城区包围工程在姚江城区3.6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下,确保了城区未发生大面积内涝;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为水库预泄提供保证,提高了水库下游河道过流能力。
余姚市一大三中水库通过预排预泄,增加水库拦洪能力,期间共拦蓄洪水7814万方,为下游平原提供了有效保障。
施工人员加紧拼装组合式防汛挡板
四明湖水库大坝(陈则宏 摄)
另外,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和扩大北排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
主体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
工程建成后,姚江上游部分洪水西导进入北排,将减少洪水期姚江上游洪水东排入余姚城区,减轻下游姚江干流及余姚城区的防洪压力。
扩大北排工程
扩大北排工程分三个通道,以二通道陶家路江整治工程为主,共分三期。
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
正在全面实施中,计划2023年全面完成。
“梅花”台风期间,扩大北排工程通过陶家路江一、二、三期及泗门泵站建设,提高余姚市洪水北排能力,泗门泵站累计启用时间31台时,与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进行联合调度,累计增加北排泄水量279万方,为削减姚江干流洪峰、缓解城区防洪压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III标段完工实景图
数字赋能 “智”治水患
在推进一系列防洪排涝工程的同时,余姚市不断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防汛防台能力,在完成洪水风险图、防汛云、智慧水利平台等数字化防汛工作的基础上,投入1871万元积极开发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
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演示图
今年主汛期前,余姚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已基本打通 系统必备数据通道,整合气象、水利、大数据、应急等部门相关数据,形成集“风险预报预警清单”“风险提示清单”“风险调度清单”“风险监视一张图”“风险灾害一张图”“风险复盘案例库”,“三单两图一库”+“双展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
可根据气象预报及监测信息自主计算分析“水位涨多少”,作出水位预报预警。
利用遥感影像提示“具体哪里淹了、淹了多少”。
根据防洪形势分析“如何开展优化调度”,进一步提升灾害研判、预警、决策能力。
“梅花”袭击余姚的9月14日晚10时,姚江水位已达到3.4米,根据系统分析,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姚江水位将超3.6米,发生漫堤,对沿岸村庄造成威胁。
根据预警提醒,余姚市及时采取水利工程排水、姚江沿线泵站错峰调度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了姚江水位压力。
除了洪水前期、洪水期的预警预报预演,台风过后,该系统还会形成洪水末期的防洪调度清单,进行退水期的评估、预测。
以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的系统效益为依托,数字赋能的“智慧水利”科学为支撑,余姚成功抵御了“烟花”“灿都”“轩岚诺”“梅花”等多个强台风,在疾风骤雨中让江河安澜、城市安全、百姓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