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从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上传来喜讯,杭州市上城区荣获2021年度全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银鼎,成为杭州主城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
抢抓融合新机遇,打赢治水攻坚战。2021年以来,上城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准绳,推深做实“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实现了市控以上断面监测Ⅲ类以上占比100%、Ⅳ类水质比例达85.1%、“污水零直排区”第一轮创建达100%,建成2条省级、1条市级“美丽河湖”,“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位居杭州主城区第一。
拥江揽湖走运,水是上城的一张“金名片”。怎样将“金名片”镌刻在“大禹鼎”银鼎上?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城坚持制度化,全覆盖构建治水体系;坚持数字化,全过程提升治水效能;坚持品牌化,全方位放大综合效应。变“优势”为“胜势”,化“势能”为“动能”,焕发水域新活力。
集结5万名民间护水人
“河长制”促“河常治”
一口古井,承载着一座城市悠久的记忆。在上城区紫阳街道,23位“井长”每天都要围着古井忙碌。“我管的井,每天早上6点开始巡逻,定期开展大扫除,还会专门给外地游客介绍井的由来。”“井长”曹阿姨说。
推行民间“井长制”是上城治理小微水体的特色举措。以紫阳街道为例,在网格分片基础上,街道在12个社区设立民间“井长”及护井小组,“井长”每天巡查水体质量及周边环境。同时,民间环保观察员、邻里义务监督员、“井小二”假日小队等队伍进行不定期巡查,共同守护“家门口的水源”。
“井长制”是上城深化“5+X”全民河长制,激发全民护水新潜能的缩影。上城建立62个党政河长带头履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5+X”河长团队,并首次面向社会招募民间护水人,成立包括93名民间河长、6名“河(井)小二”、21支护水团队在内的民间护水联盟,形成“共知共治、爱水护水”治水新格局。
“目前全区253名党政河长组成强大河长团队,我们发动5万名群众成为护水先锋,征集治水建议120多个。”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4万余次,处置问题1.2万余件。
以“河长制”促“河常治”。为高标准集结民间爱水、护水力量,上城全面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村社、居委会、准物业及养护单位发挥了“联建群治”作用。“今年我们将强化河长业务知识培训,培育专业性治水人才,推进公众治水数字化平台普及及应用,拓宽全社会参与治水渠道。”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说。
水岸同治共建共享
打造家门口幸福“河景”
美丽河,幸福河。过去一年,上城打造了以“千年古水、桃源春醉”为特色的上塘河片区、以“城心繁华、都市绿径”为特色的新塘河,两者均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以“水漾临风、古今交融”为特点的丰收湖获评市级“美丽河湖”。
作为省“河湖标准化管理”试点建设区县之一,上城确立了以钱塘江、运河、上塘河为流域主轴,以核心水源管理区、钱江新城精品区、环机场提升区、丁兰综合治水区4个流域片区,辅以桃花湖、丰收湖两个“点睛”湖泊,构建形成“三轴四区伴两湖”的“美丽河湖”建设布局,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河景”。
怎样描绘“水清+水美”新画卷?上城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综合“截、通、清、建、治、配、绿、管”等8项举措,引入生态治水理念,目前打造生态治理水域47.3公里,构建水下森林、水面浮岛6.7万平方米;同时,对全区62条河道及85处小微水体开展系统性水质检测和预警,为水质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美丽河湖共建共享,离不开水岸同治。“我们将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亲水休闲、健身步行等实际需求纳入‘美丽河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说。比如,上塘河沿线绿道通过提升改造,建设智慧感知硬件,实施孝廉文化工程,打造成为美丽、健身、智慧、文化绿道;经过改造的丰收湖则通过地面、水面、空中多维游线的交织交错,构成现代风格城市CBD中央水景区。
目前,上城累计创建“美丽河湖”28条73.9公里,其中省级24条63.4公里。“今年我们将努力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提档升级,在美丽河湖畔融入特色历史文化,让居民群众贴近河道、享受美丽水环境。”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说。
水生态激发经济潜力
打造宜居宜游区域“金名片”
今年5月,坐落于丁兰街道的桃花湖公园开园,这是杭州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景公园,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城市海绵于一体。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水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心针”。
“依托桃花湖水系景观,丁兰新城板块建设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全面激活属地发展动力,周边经济发展前景和潜力提升。”丁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桃花湖商圈将以“公园+商业”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城北商业运营发展新趋势。
无独有偶,位于九堡街道的丰收湖公园,同样通过水生态激发经济潜力。作为市级“美丽河湖”,丰收湖依托水域和公园,创造丰富的景观多维度空间,让周边产业地块和丰收湖公园实现无缝衔接。目前,公园附近除了正在建设的杭州第8座龙湖天街,还将规划建设丰收湖总部基地,并配置一站式优秀教育资源。
要将“美丽河湖”打造成“宜居、宜赏、宜游”的区域“金名片”,除了发掘产业潜力,还需要立足区域特色,深度挖掘文化元素。
在上城,因水而形成的航运文化、古井文化、古街文化、古桥文化等瑰丽绚烂、宏大深厚,目前共发掘175项物质类、12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比如,丁兰街道打造全国首条家规文化绿道,成为全省首个“美丽河湖”研学基地;四季青街道打造弄潮城管驿站,设置水文化互动展区,方便市民了解钱塘江文化等;九堡街道打造九号港劳模工匠绿道,成为省总工会干部学校的教学点。
西子湖畔、钱塘江边、运河沿线,一颗颗璀璨的水文化明珠正在串珠呈现。“讲好上城水文化故事,全方位展示发展历程和成就,将成为打造文化产业高地、厚植文化优势、塑造上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