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持:宋越舜

  各位代表:

  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在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应到代表491名,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454名,符合法定人数。

  省换届指导和风气督导组的同志到会督导。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宋越舜、李新科、沈敏、林坚、潘银浩、林雅莲、徐强、张国锋、胡永光、傅贵荣、滕安达、包朝阳。 

  本次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张平主任作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张平

  各位代表:我受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阶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常委会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圆满完成了本届常委会目标任务。

  【张平

  ——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市委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全市立法工作会议和纪念宁波人大立法30周年座谈会,出台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并督查落实,每年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人大履职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立法工作实现量质齐升。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53件,创历届新高,其中制定20件、修订9件、修改19件、废止5件,立法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监督工作凸显刚性实效。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听取审议工作报告210项,开展专题询问6次、满意度测评14次,对65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对22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大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有力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决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贯彻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建立健全与“一府一委两院”协商确定议题工作机制。依法作出决定决议36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任免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72人次。全面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修改完善人事任免办法,健全任后监督机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法治意识和人大意识得到增强。

  【张平

  一、坚持紧扣大局、强化担当,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五年来,常委会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放在首位,坚持重大事项、重要立法、重点工作向市委请示报告,坚持党委工作的中心就是人大工作的重心,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体现人大担当。

  深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能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理论学习“第一议题”、“1+3”深学领读制度,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中央和省委巡视、市委巡察整改工作,修订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等37项履职行权制度。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常委会及机关奋发作为、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激发人大系统一心向党、为民履职的精神力量。

  聚焦发展大局,忠诚履职尽责。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听取审议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报告,作出全省首个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决定。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审查批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及预算调整,每年对全口径政府性债务开展监督。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治气、治水、治土、治废”立法修法、执法检查,环境报告制度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促进宁波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围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打出监督决定“组合拳”,主任会议成员开展集体视察,审议意见得到政府有效落实,相关建议得到市委充分采纳。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听取公检法司机关11个专项工作报告,对法官、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就加强行政审判、检察公益诉讼等作出决定。围绕法治宁波建设,对法治政府工作开展监督,作出“八五”普法决议。2018年,市委点题“土地利用”问题,常委会全力响应,连续3年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政府实施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三年行动计划,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73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0.04万亩。2021年,针对“利用外资长期徘徊”问题,常委会认真承担市委交办的监督推动任务,迅速行动、成立专班,开展4个月深入调研,提出13条建议,有效助推当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2.7%。

  应对大战大考,展现人大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作出依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专题听取“六稳”“六保”、动物防疫管理等工作情况报告,进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就业促进、减税降费等视察调研监督。组织开展“打赢两战促发展”代表主题活动,广大代表积极响应,在抗疫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为宁波“两手硬、两战赢”作出积极贡献。

  【张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方式,充分彰显人大工作特点优势

  五年来,常委会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工作的切入点定得准一些、实一些,久久为功、抓出成效。

  立良法,保善治增福祉。从“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入手,提高立法精准化、精细化、精干化水平。在省内率先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792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22.6万高龄老人。制定养犬管理条例、修订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法规实施以来,犬只伤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驾驶人戴头盔率达到97%,事故伤亡率显著降低。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宁波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立法推行“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监管和共同监管相结合”模式的城市。制定全国首部荣誉市民综合性地方法规,授予41位人士“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在全省率先以立法形式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全民阅读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此外,还就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法治乡村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建筑垃圾管理、城市绿化、全民健身、教育督导、志愿服务、电梯安全等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法规,为加强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强监督,破难题促落实。正确把握依法监督与有效支持的关系,切实增强监督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组织3600人次代表开展主题活动,助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连续四年居全国重点城市前三。创新运用“督事+问政+立法”组合方式,开展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监督,推动全市投入资金10.03亿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25家,市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针对社会关切的法院执行难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在全国率先作出创新自动履行机制的决定,更好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审议、专题询问手段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督促11方面22项问题得到整改,我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建立审议意见“清单制”、整改落实“销号制”,完善闭环监督机制。市县联动、一督到底,接续开展污染防治、节能降耗、教育发展、旅游经济、食品安全工作监督,“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动重点问题解决。

  严督办,解民忧惠民生。围绕提高代表建议所提问题解决率,构建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代表工委协同的建议督办体系。通过“重点类”督办、办理情况“回头看”、第三方评估、满意度测评、建议内容和办理情况“双公开”等方式,督促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互动、提升办理实效。本届代表提出的3015件建议全部办结,问题解决或基本解决率由届初的46.4%上升到届末的63.4%。四明山区域发展、“天一阁月湖”创建5A级旅游景区、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二次供水改造、餐饮油烟治理、区际断头路对接等一批关系发展和民生的代表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张平

  三、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不懈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五年来,常委会坚持用足用好法定职权,突出履职重点,注重综合集成,聚力创优争先,强化创新实践,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盯住法”。制定全国首个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将立法前、中、后各项工作集成化、系统化,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在国内率先作出建立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的决定,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建立法规出台一年后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引入第三方开展立法后评估。在全省首创由常委会副主任和副市长共同担纲的重要法规起草“双组长”制,有效推进重点问题协调解决。创新建立由法工委和有关工委“立法专员”参与立法全程的“双员制”,推动一审与二审间“任务链”有效衔接。完善“开门立法”机制,建成3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8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纠正案例入选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典型案例。

  “管好钱”。修订预算审查监督若干规定,在省内率先听取审议重点部门预算绩效报告,持续推动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在全省率先作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压茬推进“四大领域”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定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办法,审议票决39个市级财政资金投入3亿元以上的新建项目,促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制定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的意见,督促政府整改审计查出问题金额82.62亿元。深化预算联网监督,提高审查的实效性和精准度,累计提醒政府部门预算执行风险点51个。

  “把牢图”。制定全省首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监督实施办法,创新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机制,构建“全周期、全视角”规划监督体系,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省率先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条例,为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提供法治保障。建立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组合监督机制,持续跟踪监督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审议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局部调整情况等专题报告。

  “促变革”。深化人大数字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发人大代表履职全周期服务系统“代表通”,项目获评全市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省大数据局“优秀应用”。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31项研究成果获省人大工作研究会表彰。在省内首创“走进人大”活动机制,邀请1400余名市民、大中小学生“零距离”感受人大制度。加强对县乡两级人大指导联系,总结提炼基层创新经验,推广街道人大工作试点模式,探索开发区人大工作。全市人大系统5个项目入选“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

  【张平

  四、坚持依靠代表、发展民主,始终做到人大工作深植人民

  五年来,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群众的特点优势,支持保障人大代表受人民委托依法履职。

  依法选举人大代表。严格贯彻选举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明确政治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选举依法有序、风清气正。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9155名,选举过程人民广泛参与,选举结果彰显人民意愿,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会前集中视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大会期间,及时回应代表关切,完善议案建议分办协调机制,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深化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委会工作的参与,1600余人次代表就“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剿灭劣Ⅴ类水”等开展主题活动,1200余人次代表走进政府部门和“两院”,2200余人次代表参与常委会视察调研。组建14个代表专业小组,形成32份调研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制定实施代表履职登记、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丰富代表履职方式。制定全国首个代表联络站建设地方标准,推动241个代表联络站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联络信息化,3500余人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持续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累计票决产生4789个项目。总结提炼“代表夜聊”、“代表督事”等基层创新实践,依托代表督事制度开展各类活动6000余次,参与代表近4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5万余条,推动解决问题5000多个。

  提升服务代表水平。制定实施代表培训五年计划,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增强代表履职能力,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健全“两联系一发挥”工作机制,常委会组成人员与340名基层代表建立直接联系。邀请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成员面对面听取列席代表意见建议。制定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保障代表履职需要。精心策划组织“代表联络站的故事”、“代表履职风采”等集中宣传报道,展现代表依法履职、奋发有为的生动画面。认真做好在甬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

  【张平

  各位代表!

  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本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上级人大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全体市人大代表、常委会和各专委会组成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政府、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和全市人大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市政协、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继往开来,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从不凡历程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一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发挥人大制度的强大功效。二要始终不渝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中彰显人大制度的显著优势。三要始终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维护人民权益,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拓展人大制度的崭新内涵。四要始终不渝把坚定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不断丰富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在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中激发人大制度的旺盛活力。五要始终不渝强化“四个机关”建设,在政治过硬、依法行权、恪尽职守、联系群众中践行人大制度赋予的神圣职责。

  启程赶考,清醒尤为重要。对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对照人民群众期望要求,常委会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主要有:强化立法主导、优化制度供给还需进一步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还需进一步密切;塑造变革能力、激发创造活力还需进一步增强。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努力改进。

  【张平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深入分析了宁波发展面临的时代方位,深刻回答未来五年建设什么样的宁波、怎样建设宁波这一时代命题,吹响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冲锋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宁波实践,为宁波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平

  一、以初心如磐的定力,交出确保人大工作行稳致远的高分答卷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学出忠诚信仰,学出责任担当,学出奋进动力。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符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的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市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发展成就,梳理总结经验,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张平

  二、以踔厉奋发的姿态,交出助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高分答卷

  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人大工作鲜明导向。要全面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决定》,系统推进实施专项行动方案。今年,将聚焦科技创新大进步,修订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组织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工作,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决定。聚焦产业能级大跃升,听取审议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对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开展监督,持续关注旅游经济发展。聚焦内外循环大畅通,就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消费扩容提质等开展监督,继续关注外商投资促进工作。聚焦城乡发展大融合,听取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乡村振兴、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情况报告,组织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聚焦文化发展大繁荣,加快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修法进程,调研宗教特色文化建设情况,组织“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代表主题活动。聚焦为民服务大提质,就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开展立法调研,制定供水和节约用水条例、公筷使用规定,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就业促进执法检查,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聚焦生态环境大优化,听取审议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就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进行立法调研和专项监督。聚焦依法治市大深化,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商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修订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执法检查。就治安管理处罚法、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宪法宣誓制度。聚焦治理体系大重构,制定社会信用条例,就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等开展立法调研,就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作出决定。聚焦数字变革大突破,围绕人大工作核心业务,强化增量开发、迭代升级、多跨协同,着力打造业务流与数据流联通更畅、用户体验更佳、运行质效更优的人大数字化改革系列成果。

  【张平

  三、以勇立潮头的追求,交出锻造人大履职行权硬核力量的高分答卷

  深刻把握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一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将一届工作与一年工作统筹起来,将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协同起来。深入实施科学立法“提质行动”。主动适应“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立法工作形势,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率相统一,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加强立法能力建设,拓宽立法思路,丰富立法形式。深化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切实维护法规权威和实施效果。深入实施依法监督“增效行动”。强化对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工作的监督,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正义。深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加强对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精准选择议题,打好“组合拳”。深入实施研究宣传“赋能行动”。加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深化对坚持完善人大制度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把握,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组建人大制度宣讲队伍,打响“走进人大”品牌,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宁波人大故事。深入实施自身建设“强基行动”。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用自身建设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新发展。坚决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立“每月述职”、“季度交流”制度,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加强各级人大联动配合,加大基层创新案例总结推广力度,在人大系统整体智治、协同高效上实现新突破。

  【张平

  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交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分答卷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人大工作的价值追求。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大工作成为汇聚民意民智、推动惠民利民的过程。密切国家机关和人大代表的联系。严格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健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持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专委会工作参与,更好发挥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组织开展市级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局长进站”等活动,推动国家机关向代表通报重要工作,为代表了解发展大局、提出议案建议、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进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六访六促”代表主题活动。创新代表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直通车”制度,建立采纳反馈机制。聚力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进一步提升代表联络站建设水平,开展站点运行绩效评价,扩大联络站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健全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健全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办理、答复、评价、公开等全过程管理机制,通过对口督办、协同督办、合议督办,不断提高办理实效。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持续推动人大议题和代表履职“双下沉”,高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创新打造财经专业议事站,拓展“立法协商”和“开门监督”路径。完善民意征集、论证听证、公民旁听等工作方式,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代表督事、街道居民议事等制度,拓宽利益诉求表达途径和渠道,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张平

  各位代表!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书写新辉煌。我们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应当无比珍惜党和人民的期盼嘱托,无比珍惜伟大时代的奋斗舞台,无比珍惜宁波赶超跨越的大好机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担当,勇毅前行,和人民一起向未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会主持:宋越舜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陈志君院长作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陈志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上级法院精心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受理各类案件112.49万件,办结112.83万件,其中市中院受理7.16万件,办结7.08万件,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325件,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20、2021连续两年在全省法院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陈志君

  一、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全力推动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

  立足司法办案基本职责,让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的鲜亮底色,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宽严相济惩治各类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4.99万件,判处罪犯7.43万人。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犯罪案件586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80人。依法从重从快惩处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665件1567人。在涉及全国各地6万余名被害人的“姜炳团伙诈骗案”中,对2名主犯顶格判处无期徒刑。严惩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审结强奸、猥亵、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1093件1172人。坚持法治反腐,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06件397人。高质量办理何家成、鲁炜、史文清等中央交办的原中管干部职务犯罪案件6件6人,相关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打造了专案审判的宁波样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466件2245人,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审黑恶案件清零。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通知法律援助中心为1.77万名被告人指派律师到庭辩护。坚持宽严相济、当宽则宽,依法对126人免予刑事处罚,对2.74万人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审结减刑假释案件8181件,其中178件不予准许,堵住“纸面服刑”漏洞。

  法理情兼顾化解各类民事纠纷。审结一审民事案件52.9万件。大力推进诉源治理,诉前化解各类纠纷14.5万件,全市法院民事诉讼总量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完善家暴告诫、诉后回访帮扶等机制,审结家事案件3.49万件,发出保护令74份。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7万件,其中欠薪案件6476件。审结涉军案件241件,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当好贯彻实施民法典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用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余姚法院在一起小偷逃跑意外溺亡索赔案中判决追赶者不承担责任,江北法院确认照料孤寡老人30年的邻居获得一半遗产,奉化法院判定“好意同乘”减轻责任,用“小案例”彰显“大道理”,传递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设“四明”云法庭,举办活动80余场次,为机关干部、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等4万余人精准普法。

  【陈志君

  监督支持并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507件。率先探索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行政诉讼选择管辖制度,近一半当事人选择异地管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上升,2021年达96.65%。常态化召开府院联席会议,深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全市行政诉讼收案量和行政机关败诉率实现“双下降”。妥善办理涉东部新城核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穿山港铁路支线等重点工程案件,既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的“晴雨表”作用,围绕法治政府、营商环境、平安建设等发送司法大数据报告110余份,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惩戒激励并举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执结案件41.5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050.48亿元。加大拒执打击力度,限制高消费28.84万人次,追究刑事责任220人。努力破解“执行不能”难题,全国首创司法援助保险制度,已有758人获得理赔款2493万元。总结推广镇海法院首创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促成银行为258个诚信履行主体授信14.28亿元。市中院获评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集体。协同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重拳整治虚假诉讼,2019年以来共查处1902件,追究刑事责任126人,全市民间借贷一审案件收案量大幅下降,2021年比2018年下降43%。在全国率先研发上线五色“诚信诉讼码”,当事人查询48万余次,5200余人受到惩戒,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最高法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陈志君

  二、精准服务中心大局,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全面助力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场机制最活、法治保障最好城市。

  高站位服务“六稳”“六保”。积极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司法应对,制定涉疫司法保障意见10余份,运用组合拳服务“两手硬”“两战赢”。先后组织1500余名干警参加联防联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战疫一线展现担当。依法从快从严审结涉疫犯罪68件,高效审结全国首例利用疫情诈骗案,2起案件入选全省首批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十大案例。坚持早研判、早对接、早化解,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涉房地产、旅游、教育等领域纠纷。与市文广旅游局密切协作,推动在全省率先实现涉疫旅游退团退订“双百清零”,1万多个旅游团队无一诉至法院。成功化解“滴滴网约车”租赁、“海伦多兰”学费退赔等群体性维权纠纷,引导各方共谋共生、共克时艰。坚持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手抓,全市法院在线诉讼已成常态,仅去年12月初,短短5天在线开庭超过1100场次,两周结案7306件,确保审判执行不停摆。市中院获评全省法院和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高效能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结各类涉企案件28万余件,在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协同市工商联,在全市法院挂牌设立“民营企业司法服务联络站”,健全依法精准服务企业机制。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审结金融借款案件6.11万件,高新区法院首创“金融联审”,金融案件实现集约化审判。发挥破产审判“及时出清”和“积极拯救”功能,审结破产案件1264件。市中院在审理某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创新运用“反向剥离出售式重整”,实现建筑资质壳资源完整保留。深化涉外商事审判精品战略,审结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1776件,推动建设自贸区宁波片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中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市中院在办理一起跨越两国三地的追索担保款案件中,多方协调促成德国某公司“零次跑”收到履行款,该公司专门给市政府写信,表达对宁波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高度赞誉。

  【陈志君

  高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74万件。设立宁波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宁波、绍兴、台州等五地市案件,入驻宁波市知识产权综合体,推动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审结专利和商业秘密案件6946件。提级审理市中院首例一审侵犯商业秘密案,市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对窃取公司核心技术的原研发部负责人郑某当庭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宁波知识产权法庭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创设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凝聚保护共识,线上线下举办活动19场,覆盖14万余人,致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会客厅”。

  高质量推进美丽宁波建设。市中院新设环境资源审判庭,各基层法院组建专门团队,探索环境资源案件集中审理机制,共审结案件1.31万件。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与相关单位建立共联共保机制,提升对姚江源、杭州湾湿地、宁海白溪水库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全链条保护。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案件的审理力度,审结相关刑事案件575件,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88人。在破坏生态刑事案件中探索“先修复再量刑”审理机制,将被告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情形纳入量刑情节。在一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确认非法采矿的两被告赔偿2221万元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审结全省首例涉住宅底层商铺餐饮油烟污染的行政诉讼案,支持执法部门惩治环境违法行为。

  【陈志君

  三、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倾力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司法成果

  强化数字化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双引擎”作用,努力推动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成为宁波法院最鲜明的标识。

  创新创优移动微法院宁波品牌。为了让老百姓打官司更加便捷,宁波法院于2017年首创移动微法院,并迅速走出浙江、推向全国。2021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重大机遇,研发上线移动微法院“全国标准版”,成功破解多跨场景不足、全国联动不畅、基层贯通不够三大难题,各项应用数据大幅度上升,全国法院累计在线办案达600余万件,实名用户达900余万人、累计访问超21亿次,市中院已取得中国移动微法院的全部知识产权。今年初,移动微法院获评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金奖和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高质高效打造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宁波经验。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和最高法院部署,圆满完成为期2年的改革试点任务,在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独任制审理、电子诉讼五方面创新举措,充分激发司法效能。民事案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平均审理天数较试点前缩短8天,同期结案率达99.49%,服判息诉率达91.33%,“小案子”办得越来越快,“大案子”审得越来越精,相关经验被最高法院肯定推广,在线诉讼规则被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吸纳。

  【陈志君

  集约集成探索“当事人一件事”改革宁波方案。完善在线融合、普惠均等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当场立案率超过99%。全国首推审判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努力以最少的案件解决“一起纠纷”,以最少的程序解决“一个案件”。江北法院在审理涉及某装修公司的系列案中,引导30名业主将60起纠纷合并为1个案件。改革启动5个月以来,落实“合并诉讼”1053件,化解纠纷4262起,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25.95%。上线全国首个司法拍卖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办理平台,将不动产转移登记、办理权证从至少15天跑4地,降为1天“零次跑”。宁海法院探索建设“司法拘留一件事”集成应用平台,实现部门协同、高效查人、一体惩戒。

  走深走实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宁波实践。持续优化人民法庭布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闭环化解,深化“一庭一品”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意见和考评标准,全面推进新时代宁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我市人民法庭建设经验被最高法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建成2364个“共享法庭”,覆盖95%的镇街和75%的村社,将司法服务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其中余姚、慈溪已实现村社全覆盖。在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鄞州划船未来社区、象山影视城等特设“共享法庭”101个,靠前精准指导,更好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陈志君

  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奋力锻造新时代法院铁军

  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建设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为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决筑牢政治忠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全员政治轮训,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创建“三学三比”党建品牌,定期评选“锋领甬法”先锋榜、“最美甬法人”,打造互学互动、展示风采的平台。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查纠整改动真碰硬,全市法院自查重点案件7209件,核查问题线索535件,17名干警主动说明问题,运用四种形态处理90人,制定整改措施40项,2项建章立制成果在全省推广。全市法院队伍政治能力不断增强,作风形象明显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大力提升能力素养。持续开展政治大学习、理论大培训、思想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完善审委会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抓好干部能力素质培育。创设“破案故事汇”,成立院青工委,打造“甬法青年说”,加强年轻干警培养。与浙江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市法院干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案例746篇,其中165篇获全国性奖项,完成省级以上重点调研课题83项。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发挥院庭长示范引领作用,全市法院院庭长办结案件占比近40%。强化院庭长监管责任,健全“四类案件”全流程在线监管机制,累计将4.66万件案件纳入监管平台,防范办案风险、提升司法质量。开展“健康甬法人”系列活动,成立“甬法合唱团”,建成市中院院史文化馆,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教育、凝聚、规制和激励功能。

  从严推进清廉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对基层法院实现司法巡查全覆盖,驻院纪检监察组与市中院有关部门构建“1+6”联动监督机制,形成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监管闭环。出台正风肃纪“五个一律”规定,规范干警家属任职回避和离任人员从业监督,建立干警家属“助廉保安、互联共创”机制,全面抓好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贯彻落实,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长效机制。

  【陈志君

  五、自觉接受人大和各方监督,着力提升司法公信

  在人民司法过程中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将自觉接受监督转化为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强大动力。

  全面接受人大监督。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各项决议决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行政诉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民事审判等专项工作6次。认真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创新自动履行机制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定》,打造自动履行和强制执行双向发力、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办结代表建议4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干部164人次,10名法官接受履职评议。创设“宁波中院代表委员联络云平台”,完善动态发布、征求意见、督办反馈等功能,已有550余名代表委员入驻云平台。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到法院开展视察调研、旁听庭审、担任评委等活动。2021年组织“千名代表委员走进人民法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认真接受各方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开展民主协商,办结政协委员提案47件。定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贯彻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意见,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召开法检联席会议,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公正审理抗诉案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聘任特约监督员180名,积极为履职创造条件,虚心接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持续深化阳光司法。深入贯彻实施人民陪审员法,全市人民陪审员增至2177名,参审案件11万余件。组织开展“百名律师评点裁判文书”活动,出台《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实施意见》并开展专项督查,大力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开展“万企评法院”活动、举办“对话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公开裁判文书80余万份,直播庭审9万余场,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446次,市中院司法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市中院微公号连续四年获评“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

  【陈志君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有182个集体、263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其中,海曙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北仑法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涌现了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黄文娟、全国模范法官叶科技等一批先进典型。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结果,更离不开各位代表委员和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全市法院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法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必须始终坚持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提高站位、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持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放权不能放任,持之以恒推进清廉法院建设。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大局意识仍需加强,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的现象依然存在;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品意识不强,释法说理能力尚有不足,少数裁判文书存在瑕疵;对司法大数据的挖掘、研究与运用还不够深入,数助决策的成效有待进一步凸显;司法作风建设还有薄弱环节,顽瘴痼疾整治仍需常抓不懈,从严治院需要久久为功。对于上述问题和短板,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陈志君

  今后五年,全市法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稳中求进、唯实惟先,全面推进新时代宁波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强化理想信念,努力确保政治忠诚更加坚定。深入开展“六讲六做”,不断深化思想建设年活动,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始终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学笃行者。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组织开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题教育,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积极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强化服务保障,努力确保护航发展更加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压舱石”、民事审判“稳定器”、行政审判“减压阀”和司法大数据“晴雨表”作用,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着力除险保安,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设立宁波国际商事法庭,努力将每一起案件作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三要强化人民至上,努力确保司法公信更加彰显。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民法典就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树牢“案件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案件质量管控体系,一体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始终对虚假诉讼保持高压态势,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要强化数字赋能,努力确保改革创新更加深化。加速全域数字法院建设,持续推进移动微法院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在线诉讼研究院作用,深度利用司法大数据推进数助决策,打造更多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数字法治标志性成果。突出强基导向,全面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做优做强“四明”云法庭普法品牌,加快推进“共享法庭”建设,着力打造司法服务的“便民超市”、开放互动的“普法学校”、没有围墙的“在线法院”。

  五要强化队伍建设,努力确保作风素能更加过硬。推进干部能力变革,锻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院铁军。大力实施审判精品工程,培育审判人才梯队,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推动业务水平整体跃升。持续深化“三学三比”,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涵养“法官清廉、法院清正、司法清明”生态。

  【陈志君

  各位代表,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人必须用忠诚和奋斗去捍卫和铸就。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以模范标兵的站位担当新使命,以拼搏实干的作为建功新时代,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会主持:宋越舜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请何小华代检察长作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何小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紧紧围绕建设“名城名都”、深化“六争攻坚”、实施“争先进位”等重大部署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何小华

  一、坚持胸怀大局,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依法严惩间谍、邪教、暴恐犯罪,全力做好平安护航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维稳安保工作。依法批捕34085人、起诉74177人,同比分别下降41.47%和21.09%,其中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人数下降58.91%,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严肃惩处黑恶势力犯罪,依法批捕1288人、起诉2300人,移送“保护伞”“关系网”线索220条,依法指控徐栋杰、谭旭能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严重犯罪事实,两被告人均被判处死刑。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依法批捕涉疫犯罪71人、起诉113人,从严从快办理全国首例假借销售防疫物资诈骗案,以法治维护疫情防控秩序。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立足职能全力保护市场主体,依法起诉合同诈骗、破坏生产经营等侵犯企业权益犯罪2266人。用好司法政策稳企业稳预期、保就业保民生,对涉嫌犯罪但情节轻微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依法不批捕451人、不起诉1856人,清理涉企刑事“挂案”17件,让企业安心经营、放手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77人,办理的侵犯单项冠军企业音王公司商业秘密等一批案件,取得良好效果,有力保护了甬商甬企核心竞争力。

  护航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携手宁波舟山港集团设立检察官联络办公室,合力帮助港口企业防控法律风险。从严打击堵截港口卸货、实施敲诈勒索的22人恶势力团伙,依法守护港口安全和航运秩序。针对非法出口烟花爆竹等乱象,牵头江西萍乡、湖南长沙等三省六地检察机关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推进从生产到出口全链条治理。深化港航领域司法协作,支持宁波海事法院开展刑事案件审理试点工作,协同宁波海关、宁波海警局开展“国门利剑”“净海”等反走私系列行动,起诉走私犯罪955人,为锻造硬核力量提供司法保障。

  【何小华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加强诉源治理,深入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轻微犯罪、初犯偶犯不批捕8008人、不起诉13903人,同比增长均在两倍以上;对逮捕后可以不继续羁押的,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1535人,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全面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进罪犯悔过改造,依法对41431人提出从宽处罚建议,法院采纳率98.94%。针对“空壳公司”洗钱、快捷酒店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发出治理类检察建议516份,督促相关部门和行业堵塞漏洞。依法起诉“号贩子”利用软件恶意抢挂专家号案件,助推主管部门优化挂号系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等共享。

  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拥护、全面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反贪、反渎和预防职能及198名检察人员转隶。与监察机关共建衔接配合制约机制,对职务犯罪决定逮捕261人、起诉358人、不起诉38人。依法履行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查办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17件30人,有力维护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积极参与“打虎”“猎狐”,会同有关机关成功劝返并侦查起诉“百名红通人员”李世乔,依法审查起诉鲁炜、史文清等系列中央交办专案,取得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一等功。

  【何小华

  二、坚持为民司法,全力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重拳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依法起诉11707人,坚决斩断伸向老百姓钱袋子的黑手。开展高空抛物、过期外卖、窨井盖“吃人”等专项治理,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1888人,守护好老百姓“头顶上”“舌尖上”和“脚底下”的安全。办理某网红火锅店循环使用“口水油”案,依法追究店主刑事责任,并诉请十倍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潜在违法者予以警示。

  依法及时解决群众信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做实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工作,健全涉法涉诉信访联合化解机制,确保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全面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实行领导包案、检察长预约接访,妥善办理各类信访4万余件。对重复信访开展专项治理,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成功化解五年以上信访积案62件。对无理缠访闹访的坚决依法终结,决不无原则无底线迁就。

  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起诉1598人;坚持宽容不纵容,对1160名罪行严重的未成年人提起公诉。树立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办案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海曙区检察院对5名未成年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后,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最终3人考上大学、2人顺利就业,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全面保护,首创“检警一体、检医合作”一站式办案机制。积极融入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慈溪“花季关护”、鄞州“七色花”团队先后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有效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围绕老年人赡养费支付、残障人士维权、农民工讨薪等诉求,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帮助讨回公道、伸张正义。依法起诉坑老骗老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犯罪1622人,开展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让“检察蓝”更好守护“夕阳红”。针对部分盲道铺设不合理、无障碍公厕不能使用等开展专项监督,携手残联等部门跟进检查督改,让城市有爱无碍。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及时向1072名因案致困当事人发放救助金995.6万元,延伸做好就业入学等帮扶工作,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何小华

  三、坚持强化监督,全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持续做优刑事检察。健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督促侦查机关立案438件、撤案322件,纠正漏捕、漏诉830人。在审查毛民兴等人贩卖毒品案中,引导侦查机关跨省取证深挖上家,追诉到案的2名毒贩均被判处死刑。加强刑事审判监督,提出抗诉242件,法院已采纳175件。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全面排查,依法纠正146件,严防“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将判处死缓后违规保外就医的吴彪监督收监,并以涉嫌徇私舞弊立案侦查3人。

  精准做强民事检察。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既注重依法监督纠错,又注重维护审判权威。强化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提出抗诉等监督意见1023件,抗诉案件改判率全省领先;对于不符合监督条件的申诉案件,合力做好息诉罢访工作。以“零容忍”态度推动治理虚假诉讼,依法纠正369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53人,决不让“假官司”破坏社会诚信、损害司法公信。加强民事执行监督,针对“老赖”乘飞机、坐高铁等超限消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对50人提出处罚建议,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全面做实行政检察。发挥“一手托两家”独特作用,既维护司法公正,又促进依法行政。加大行政诉讼监督力度,依法办结“民告官”诉讼监督案件274件。依法对某物流公司司机工作期间猝死而未被认定工伤案提出抗诉,家属获赔100余万元。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417个案件实现案结事了政和。介入监督久拖不决的某酒店欠缴土地出让金行政争议案,促成分期支付方案,追回国有财产1300余万元。

  深化做好公益诉讼检察。牢记检察官是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使命,紧盯基层治理难点、社会民生痛点,持续加大办案力度,立案审查公益诉讼1837件。积极参与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督促行政机关清理污染物19万吨,收回国有资产9.6亿元。对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的两家采石场提起公益诉讼,企业主赔偿5500余万元矿产损失并承担生态修复费用。部署开展“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专项行动,63处烈士陵墓、革命遗址得到修缮保护,以法治护卫英烈荣光。

  【何小华

  四、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着力提升司法改革质效。完成内设机构重塑性改革,人员、机构和编制全面向一线倾斜。推进落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退回补充侦查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规范员额检察官管理,落实检察长带头办案,以办案为中心的导向更加突出。

  集成推进检察数字化改革。聚焦执法司法高效协同,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牵头推进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线上协同办案8万余件。统筹推进“虚假诉讼类案监督”等多跨场景,6个模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数字监督办案指引,位居全省第一。探索构建大数据检察监督体系,成功办理涉期货型非法经营、服刑人员违规领取低保金等一批案件。研发推广检察数字化送达等应用,“检察办事”上线“浙里办”,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积极打造有辨识度创新品牌。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司法局创建全国首个“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办理市场主体投诉事项318件,入选浙江省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探索涉案企业合规工作,会同市工商联等12家单位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帮助“带病企业”实现“司法康复”。首创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入职查询机制,限制有性侵前科人员从事教师、保育员等职业,工作做法被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围绕构建新型检律关系,首创认罪认罚控辩协商同步录音录像、诉前会议、检律互评等工作机制,率先实行律师意见记入检察文书。

  【何小华

  五、坚持从严治检,全力锻造过硬检察铁军

  筑牢政治忠诚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觉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定实施加强党组自身建设“28条意见”。

  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全覆盖推进系统内巡察,高标准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10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严防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坚持把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加大高校毕业生择优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深化检校合作,常态化开展业务竞赛。69人入选省级以上检察人才库,32人荣获省级以上业务标兵、能手,106个案件获评省级以上精品案例。

  【何小华

  各位代表,我们始终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检察实践,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定期向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常态化走访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办结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48件,落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465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依法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履职制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22次,两级检察院一体开展检察开放日29场。

  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始终以昂扬姿态对标争先、奋勇进位,共有169个集体、250名个人荣获省级以上表彰,市检察院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涌现出省优秀共产党员陈永明、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詹政洁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何小华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必须牢记政法姓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促发展,奋力扛起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必须恪守宪法定位,立足办案强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强化数字赋能,与时俱进抓改革,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建统领,持之以恒抓队伍,着力打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检察团队。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检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检察理念更新不够及时,服务保障全市大局的精准性、实效性有待提升。二是检察业务发展仍然不够平衡,法律监督的力度和质效还需加强。三是检察数字化改革实战水平有待提高,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成效还不够明显。四是队伍建设还有薄弱环节,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现象仍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紧盯不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何小华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为检察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冲锋号。今后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加快打造法律监督最有力的示范市”工作目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改革创新、实干奋进,全力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宁波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牢牢把握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最高原则,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全力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检察队伍全面过硬、核心战斗力全面提升,锻造能挑重担、善打硬仗、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检察铁军。

  二、牢牢把握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坚决扛起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先行市的检察担当。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持续深化检察数字化改革,推进法律监督模式重塑变革,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和权威。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探索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转化联动机制,全面推进法律监督与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凝聚法治建设合力。

  【何小华

  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犯罪高压态势,用心办好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持续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探索建立解决司法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送法进企入校下乡,优化检察法律服务供给。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创新接受人民监督的方法路径。

  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奋力交出服务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高分答卷。对标对表“六个之都”“六大变革”“十个聚力”,制定实施服务保障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工作意见,全面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实效。今年重点落实五项任务:一是健全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工作机制,全面推开企业合规改革,护航打造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二是部署港口安全专项监督,启动运行自贸区法治保障服务平台,提升检察机关在港航、自贸领域的服务能级。三是健全“两湾一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体系,深化“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更好守护宁波绿水青山。四是深化执法司法数据融通,突出数字检察实战实效,一体推进类案监督、系统治理。五是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合力推动万人犯罪率持续稳步降低。

  【何小华

  各位代表,向东是大海,实干创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的赶考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