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日作
初冬清晨,雾凇漫山遍野。三河村阿基社幼教点辅导员热烈日作特地调了半天班,搭车翻过道道山梁,准备和远道而来的记者,好好唠一唠“总书记家访”的往事。
“那天,我是站在门口迎接总书记的。”她骄傲地对记者说。
热烈日作今年25岁。18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左下肢。没过几年,父亲又不幸离世。为了生计,母亲节列俄阿木常年在外打工,把她和弟弟交给了奶奶。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她安上了义肢,还到成都龙泉驿红十字卫校上学,成了三河村少有的“文化人”。
2018年2月,在自家的火塘边,当总书记和乡亲们围坐在一块拉起家常,年轻的热烈日作被一种热烈的气氛鼓舞着、振奋着,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想回到村里幼教点当辅导员,教孩子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
热烈日作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小梦想,不仅赢得了总书记的“点赞”,还无意间成为总书记开出的“脱贫药方”的引子,“总书记说‘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像火塘一样温暖,激励着热烈日作不断前行。2018年4月,她顺利通过了县教育局考试,在三河村当上了一名兼通彝语和汉语的幼儿园辅导员。热烈日作笑着说,她教孩子说普通话,从简单的问好到唱儿歌、学写自己的名字……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更多彝区的孩子受益,成为点亮大凉山未来的新希望。
火塘边的故事还在延续。“现在家里生活好了,妈妈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她还通过了民宿管家培训,等着疫情结束到横坎头村去交流学习呢!”热烈日作说。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