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红色根脉绽新枝 宁波横坎头村与凉山三河村的共同富裕实践
2021-12-06 13:2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视频制作:张钱鸿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所在地,曾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这些年,依托红色旅游、绿色资源,横坎头村真正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11202184620_副本.jpg

  三河村位于四川大凉山深处,平均海拔2520米,此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共816人,一度“穷得让人心痛”。如今,依托独特自然条件,三河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上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4615.5元提升至2020年的11245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今年5月,在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中,横坎头村与三河村“结对”。

  11月30日,寒潮裹袭下,四川大凉山飘起了雪花。

  “这个弯是进村必经之地,视线停留时间长,是放置广告牌的好地方。”通往三河村的垭口上,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对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说,“这是我们和横坎头村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一定要选好位置。”

  眼下,正是彝族新年,但李凯他们仍加班加点勘察选点,在风雪中干得热火朝天。

  一条暖心路

  点亮共富灯

  走进三河村,表达感激和赞美的“习总书记卡莎莎,彝家新居瓦吉瓦”标语在青瓦黄墙的新房上尤为醒目。

e9e3fa0323fadb6954028abf2165771.jpg

  三河村老百姓“一步跨千年”搬进新居,心中充满感激。“2018年2月11日,总书记和老乡围坐在火塘边,为脱贫攻坚把脉问诊,坚定了大伙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李凯说,乡亲将总书记走进村庄的那条路叫作“黑拱噶”,也就是“暖心路”。

  三河村有条暖心路,横坎头有座家书馆。

  “‘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村里传达,大家听到这一句时,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大家把与总书记往来的书信称为‘家书’。”横坎头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说。

_80A7606_副本.jpg

  “横坎头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所在地,很多游客专程来参观家书馆、浙东区党委旧址群,这是发展红色旅游最为宝贵的财富。”今年10月,洛古有格来到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迫不及待地将“成功秘诀”和盘托出。

  “三河村建好了村史馆,照片和实物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记录了总书记对彝族山寨的关怀。”洛古有格赶紧介绍。

  赓续红色血脉,发展红色旅游。“暖心路、村史馆、家书馆,不只记录脱贫历程,更是给我们的精神加满油,点亮奔向共同富裕之路。”微信里,黄科威对李凯说。

  一块广告牌

  搭建共富桥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这是总书记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横坎头村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科威大哥讨论最多的是发展项目。”李凯告诉记者。

  无论多晚,只要有新的想法或建议就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的微信成了“热线”。

蓝莓采摘.jpg

  横坎头位于四明山腹地,三河村地处大凉山深处,曾经都是贫困村。“横坎头率先发展以樱桃为代表的小水果产业,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逐步发展水果采摘、农家乐、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总书记给横坎头的指引也完全适用三河村。”黄科威把横坎头的小康“锦囊”告诉了李凯。

  如今,三河村也种植了草莓、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作物。“3年后预计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还能带动采摘游和农家乐等产业。”李凯信心满满。

  三河村已是四川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去三河村时发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蕴藏着大商机。”回宁波后,黄科威召集村党委成员展开头脑风暴,“横坎头出资,在三河村竖起广告牌,打通‘客流’转化成‘真金白银’的渠道。”设想一传到凉山,就有企业前来接洽广告投放。

  思路决定出路。广告牌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次理念冲击。“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将资源变现,东部‘老大哥’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李凯感慨。

QQ图片20211203002407.jpg

  12月1日,在两地村民见证下,两村通过云签约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党建共建、乡村振兴、数字乡村以及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推进产业强、村民富、新村美。

  一句励志话

  托起共富梦

  “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总书记在三河村殷殷嘱托。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在横坎头,咖啡吧、民宿、电商和教育等产业,都由年轻人经营。“共同富裕,从‘励志’破题,让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这是横坎头村“90后”党员黄徐洁想对三河村年轻人说的话。黄徐洁在德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到大山里,开起“升级版”农家乐。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洛古有格是三河村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辞职回乡养殖乌金猪。“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希望你走出大山,你却跑回来养猪!”当时他母亲气得直哭。如今,洛古有格不但是村里的致富明星,还成为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三河村将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打造彝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李凯说,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人才是“短板”。

  三河村求才若渴,横坎头雪中送炭!明年初,8名彝族青年将来横坎头工作学习。“晚上在红村剧场表演彝族歌舞,白天售卖凉山农产品和工艺品,闲暇时和村民交流水果种植技术,这是两村之间人员、文化、商贸和技术的一次全面交流。”邱民波说。

  “去横坎头学习的人选已基本确定,他们会带回来新技能、新理念,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洛古有格说。

  前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历史的转弯处,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横坎头村和三河村从未如此有力量,如此有信心。(中国宁波网记者 何峰 张正伟 单玉紫枫)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红色根脉绽新枝 宁波横坎头村与凉山三河村的共同富裕实践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06 13:29:00

视频制作:张钱鸿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所在地,曾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这些年,依托红色旅游、绿色资源,横坎头村真正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11202184620_副本.jpg

  三河村位于四川大凉山深处,平均海拔2520米,此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共816人,一度“穷得让人心痛”。如今,依托独特自然条件,三河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上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4615.5元提升至2020年的11245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今年5月,在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中,横坎头村与三河村“结对”。

  11月30日,寒潮裹袭下,四川大凉山飘起了雪花。

  “这个弯是进村必经之地,视线停留时间长,是放置广告牌的好地方。”通往三河村的垭口上,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对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说,“这是我们和横坎头村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一定要选好位置。”

  眼下,正是彝族新年,但李凯他们仍加班加点勘察选点,在风雪中干得热火朝天。

  一条暖心路

  点亮共富灯

  走进三河村,表达感激和赞美的“习总书记卡莎莎,彝家新居瓦吉瓦”标语在青瓦黄墙的新房上尤为醒目。

e9e3fa0323fadb6954028abf2165771.jpg

  三河村老百姓“一步跨千年”搬进新居,心中充满感激。“2018年2月11日,总书记和老乡围坐在火塘边,为脱贫攻坚把脉问诊,坚定了大伙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李凯说,乡亲将总书记走进村庄的那条路叫作“黑拱噶”,也就是“暖心路”。

  三河村有条暖心路,横坎头有座家书馆。

  “‘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村里传达,大家听到这一句时,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大家把与总书记往来的书信称为‘家书’。”横坎头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说。

_80A7606_副本.jpg

  “横坎头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所在地,很多游客专程来参观家书馆、浙东区党委旧址群,这是发展红色旅游最为宝贵的财富。”今年10月,洛古有格来到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迫不及待地将“成功秘诀”和盘托出。

  “三河村建好了村史馆,照片和实物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记录了总书记对彝族山寨的关怀。”洛古有格赶紧介绍。

  赓续红色血脉,发展红色旅游。“暖心路、村史馆、家书馆,不只记录脱贫历程,更是给我们的精神加满油,点亮奔向共同富裕之路。”微信里,黄科威对李凯说。

  一块广告牌

  搭建共富桥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这是总书记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横坎头村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科威大哥讨论最多的是发展项目。”李凯告诉记者。

  无论多晚,只要有新的想法或建议就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的微信成了“热线”。

蓝莓采摘.jpg

  横坎头位于四明山腹地,三河村地处大凉山深处,曾经都是贫困村。“横坎头率先发展以樱桃为代表的小水果产业,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逐步发展水果采摘、农家乐、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总书记给横坎头的指引也完全适用三河村。”黄科威把横坎头的小康“锦囊”告诉了李凯。

  如今,三河村也种植了草莓、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作物。“3年后预计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还能带动采摘游和农家乐等产业。”李凯信心满满。

  三河村已是四川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去三河村时发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蕴藏着大商机。”回宁波后,黄科威召集村党委成员展开头脑风暴,“横坎头出资,在三河村竖起广告牌,打通‘客流’转化成‘真金白银’的渠道。”设想一传到凉山,就有企业前来接洽广告投放。

  思路决定出路。广告牌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次理念冲击。“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将资源变现,东部‘老大哥’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李凯感慨。

QQ图片20211203002407.jpg

  12月1日,在两地村民见证下,两村通过云签约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党建共建、乡村振兴、数字乡村以及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推进产业强、村民富、新村美。

  一句励志话

  托起共富梦

  “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总书记在三河村殷殷嘱托。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在横坎头,咖啡吧、民宿、电商和教育等产业,都由年轻人经营。“共同富裕,从‘励志’破题,让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这是横坎头村“90后”党员黄徐洁想对三河村年轻人说的话。黄徐洁在德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到大山里,开起“升级版”农家乐。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洛古有格是三河村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辞职回乡养殖乌金猪。“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希望你走出大山,你却跑回来养猪!”当时他母亲气得直哭。如今,洛古有格不但是村里的致富明星,还成为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三河村将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打造彝族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李凯说,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人才是“短板”。

  三河村求才若渴,横坎头雪中送炭!明年初,8名彝族青年将来横坎头工作学习。“晚上在红村剧场表演彝族歌舞,白天售卖凉山农产品和工艺品,闲暇时和村民交流水果种植技术,这是两村之间人员、文化、商贸和技术的一次全面交流。”邱民波说。

  “去横坎头学习的人选已基本确定,他们会带回来新技能、新理念,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洛古有格说。

  前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历史的转弯处,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横坎头村和三河村从未如此有力量,如此有信心。(中国宁波网记者 何峰 张正伟 单玉紫枫)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