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湖西河杨柳树下"成就名作 月湖景区将重现《双燕》图原生景观
2021-11-02 16:44:00 稿源: 甬派  

  宁波月湖新景点“花屿双燕”效果图。

  2018年12月6日晚,著名画家吴冠中自己最得意的两幅作品——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双双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的保利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上亮相,吸引了众多藏家眼球并受到追捧,经多轮竞价,其中以4000万元起拍的纸本彩墨《双燕》图,最后落槌4700元,加上佣金以5405万元成交;稍后以7500万起拍的油画《双燕》图,被竞价到9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最后以高达1.127亿元成交。油画《双燕》不仅创下吴冠中油画作品拍卖竞价第二高价,同时也是该年国内第一幅拍价过亿的油画。

  吴冠中。

  此消息中的几个新闻要素值得强调一下:一是作者系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二是作品系画家的得意之作;三是很少见的彩墨和油画两幅作品系同一题材;四是拍出的高价位;五是新闻中虽未提及但笔者特别想强调的是:该作品取材于宁波“湖西河(即月湖)的杨柳树下”。

  阿拉老宁波,尤其家住海曙区的上点年纪的人很少不知道“湖西河杨柳树下”这个地方的。笔者当年吟诵柳咏词“杨柳岸,晓风残月”,大脑立马就会映出“杨柳树下”这个画面。记得小时候,经常帮母亲挑着衣服去“杨柳树下”的河埠头清洗,所以对此地特别熟悉,倍感亲切。一棵粗大的老杨柳树下,有一个硕大的河埠头,供人洗刷的一块泛着暗红的梅园石大石板,被洗磨得光滑如镜……

  “湖西河杨柳树下”之所以能成为“老宁波”心中的地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年宁波唯一一处室外天然游泳“池”就在那里。所谓游泳池就是用水泥桩在月湖边上圈出一个浅水区,而进入游泳区的唯一台阶就是杨柳树下的那个大埠头。这两个“唯一”为当时的“杨柳树下”赢得了足够的知名度。

  吴冠中纸本彩墨画《双燕》(1988年)。

  上面说的名画《双燕》画的就是这个地方。吴冠中先生生前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中提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任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期间,带领学生写生实习,“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的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吴带的研究生)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起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

  色调素雅清丽简洁的民居,虬曲苍劲枝茂叶繁的古树,水波不兴平静如镜的湖面……当初虽然很匆忙,然这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在画家心中久久挥之不去。1988年,吴冠中终于将心中的美景付诸于宣纸,一幅四尺整纸的彩墨画《双燕》就此问世。画作所以取名叫双燕,是因为画面上方一对飞翔的燕子。也许是“湖西河杨柳树下”的画面留给画家的印象太美好,6年后也即1994年,吴冠中又创作了同一题材的油画《双燕》。

  吴冠中对自己的得意之作,曾有如下评述:“《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荷兰蒙德里安(Mondrien)倡导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则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

  吴冠中布面油画《双燕)(1994年)。

  《双燕》是吴冠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全是在实景中高度提炼出来的,一点多余的东西也没保留。由此可见画家着重表现水乡的形式美,亦使人感受到他对江南故乡的情怀。画面看似简单,除了大块留白的地方,只有一些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形。黑、白、灰调是作品的主调,连着了色的树也表现得平静朴素。主角看来是一堵高大的白墙。窄长的门洞与白墙对比,更显白墙的庄严、洁白,而黑门的位置分布为画面增添了节奏感。树的活泼姿态,左上角的山墙尖角,倒影的朦胧,都是为配衬端端正正的白墙而设。就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发现双燕飞来,打破了幽静,在平面的画幅中,传来声音,为画面带来了气息,带来了生命力……

  江南的美,家乡的美,月湖的美一直在那里,当年的我们没感觉,画家吴冠中的慧眼发现了她!

  万幸的是当年被画家断言“不会存活太久”的《双燕》的母体至今尚“活”得好好的:画中的主体建筑即是如今被辟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位于月湖花屿上的清代官邸袁宅。现在站在当初画家差不多的位置,从共青路隔着月湖看过去,《双燕》的主角袁宅已再度显露出其靓丽风貌(一度被月湖整治时新建的风雨廊挡住,现已拆除了)。遗憾的是画中的焦点,那棵大杨柳树如今只剩下一个草木丛。日前笔者特意去现场看了一下,那个草木丛应是当年大柳树的根部,其旁边的原河埠头水下部分仍残留着。

  曾经被长廊遮挡的月湖袁宅。

  前些年,《宁波日报》曾发表过一组关于讲好“宁波故事”的评论文章。文章对讲好故事可提升城市形象、故事该怎样讲、有哪些东西可讲以及应该由谁来讲等等,作了很到位的论述。笔者由此联想到吴冠中《双燕》图的拍卖新闻。此事和宁波有直接关联,当时作为一条文化新闻宁波媒体亦有报道。但若从通过讲好故事,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甚至推动旅游业角度来认知,我们可以把《双燕》拍卖成功作为新闻由头,重新讲讲月湖的故事,把月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一番深度挖掘,再推出一些相关举措,譬如恢复《双燕》“母体”当年的模样,然后再在原址植上杨柳树……笔者以为,此事若能做好做巧,不失为一个“宁波好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起,月湖景区再次投资实施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除了对绿植景观进行优化升级外,重点打造花屿“双燕”新景点,并有望下月竣工,届时《双燕》图中的主角,临湖建筑袁宅“粉墙黛瓦、双燕蹁跹”的景观原生风貌将可再现。

  作者介绍:何良京,前媒体人。

  何良京/文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湖西河杨柳树下"成就名作 月湖景区将重现《双燕》图原生景观

稿源: 甬派 2021-11-02 16:44:00

  宁波月湖新景点“花屿双燕”效果图。

  2018年12月6日晚,著名画家吴冠中自己最得意的两幅作品——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双双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的保利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上亮相,吸引了众多藏家眼球并受到追捧,经多轮竞价,其中以4000万元起拍的纸本彩墨《双燕》图,最后落槌4700元,加上佣金以5405万元成交;稍后以7500万起拍的油画《双燕》图,被竞价到9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最后以高达1.127亿元成交。油画《双燕》不仅创下吴冠中油画作品拍卖竞价第二高价,同时也是该年国内第一幅拍价过亿的油画。

  吴冠中。

  此消息中的几个新闻要素值得强调一下:一是作者系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二是作品系画家的得意之作;三是很少见的彩墨和油画两幅作品系同一题材;四是拍出的高价位;五是新闻中虽未提及但笔者特别想强调的是:该作品取材于宁波“湖西河(即月湖)的杨柳树下”。

  阿拉老宁波,尤其家住海曙区的上点年纪的人很少不知道“湖西河杨柳树下”这个地方的。笔者当年吟诵柳咏词“杨柳岸,晓风残月”,大脑立马就会映出“杨柳树下”这个画面。记得小时候,经常帮母亲挑着衣服去“杨柳树下”的河埠头清洗,所以对此地特别熟悉,倍感亲切。一棵粗大的老杨柳树下,有一个硕大的河埠头,供人洗刷的一块泛着暗红的梅园石大石板,被洗磨得光滑如镜……

  “湖西河杨柳树下”之所以能成为“老宁波”心中的地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年宁波唯一一处室外天然游泳“池”就在那里。所谓游泳池就是用水泥桩在月湖边上圈出一个浅水区,而进入游泳区的唯一台阶就是杨柳树下的那个大埠头。这两个“唯一”为当时的“杨柳树下”赢得了足够的知名度。

  吴冠中纸本彩墨画《双燕》(1988年)。

  上面说的名画《双燕》画的就是这个地方。吴冠中先生生前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中提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任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期间,带领学生写生实习,“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的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吴带的研究生)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起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

  色调素雅清丽简洁的民居,虬曲苍劲枝茂叶繁的古树,水波不兴平静如镜的湖面……当初虽然很匆忙,然这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在画家心中久久挥之不去。1988年,吴冠中终于将心中的美景付诸于宣纸,一幅四尺整纸的彩墨画《双燕》就此问世。画作所以取名叫双燕,是因为画面上方一对飞翔的燕子。也许是“湖西河杨柳树下”的画面留给画家的印象太美好,6年后也即1994年,吴冠中又创作了同一题材的油画《双燕》。

  吴冠中对自己的得意之作,曾有如下评述:“《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荷兰蒙德里安(Mondrien)倡导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则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

  吴冠中布面油画《双燕)(1994年)。

  《双燕》是吴冠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全是在实景中高度提炼出来的,一点多余的东西也没保留。由此可见画家着重表现水乡的形式美,亦使人感受到他对江南故乡的情怀。画面看似简单,除了大块留白的地方,只有一些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形。黑、白、灰调是作品的主调,连着了色的树也表现得平静朴素。主角看来是一堵高大的白墙。窄长的门洞与白墙对比,更显白墙的庄严、洁白,而黑门的位置分布为画面增添了节奏感。树的活泼姿态,左上角的山墙尖角,倒影的朦胧,都是为配衬端端正正的白墙而设。就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发现双燕飞来,打破了幽静,在平面的画幅中,传来声音,为画面带来了气息,带来了生命力……

  江南的美,家乡的美,月湖的美一直在那里,当年的我们没感觉,画家吴冠中的慧眼发现了她!

  万幸的是当年被画家断言“不会存活太久”的《双燕》的母体至今尚“活”得好好的:画中的主体建筑即是如今被辟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位于月湖花屿上的清代官邸袁宅。现在站在当初画家差不多的位置,从共青路隔着月湖看过去,《双燕》的主角袁宅已再度显露出其靓丽风貌(一度被月湖整治时新建的风雨廊挡住,现已拆除了)。遗憾的是画中的焦点,那棵大杨柳树如今只剩下一个草木丛。日前笔者特意去现场看了一下,那个草木丛应是当年大柳树的根部,其旁边的原河埠头水下部分仍残留着。

  曾经被长廊遮挡的月湖袁宅。

  前些年,《宁波日报》曾发表过一组关于讲好“宁波故事”的评论文章。文章对讲好故事可提升城市形象、故事该怎样讲、有哪些东西可讲以及应该由谁来讲等等,作了很到位的论述。笔者由此联想到吴冠中《双燕》图的拍卖新闻。此事和宁波有直接关联,当时作为一条文化新闻宁波媒体亦有报道。但若从通过讲好故事,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甚至推动旅游业角度来认知,我们可以把《双燕》拍卖成功作为新闻由头,重新讲讲月湖的故事,把月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一番深度挖掘,再推出一些相关举措,譬如恢复《双燕》“母体”当年的模样,然后再在原址植上杨柳树……笔者以为,此事若能做好做巧,不失为一个“宁波好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起,月湖景区再次投资实施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除了对绿植景观进行优化升级外,重点打造花屿“双燕”新景点,并有望下月竣工,届时《双燕》图中的主角,临湖建筑袁宅“粉墙黛瓦、双燕蹁跹”的景观原生风貌将可再现。

  作者介绍:何良京,前媒体人。

  何良京/文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