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20年第32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15 15:45:00

  第32期(总第312期)

  市美丽宁波建设领导小组

  “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编

  综合治水专辑

  ●江北区“北斗+AI遥感”智慧河长监管模式破解水质监测难题

  ●奉化区三个“新”探索美丽河湖建设新路子

  ●甬台三地“以水为媒” 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江北区“北斗+AI遥感”智慧河长监管模式破解水质监测难题  江北区联合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利用高分辨率、多时相、多谱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全域河湖遥感巡检和水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解决传统水质监测中污染源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北斗精准定位、AI遥感生成清晰图像,二者合一可快速对全区河湖进行体检并生成报告,对河道的整体水质健康进行评价,细化罗列水色异常、河道变迁、河岸固废等问题,突破传统水质监测只能测点,难以测面的瓶颈。报告上的每个“问题点位”均附有详细的前后卫星图像比对、文字说明及位置信息二维码,负责具体河道管理的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定位查看,并在半天内联系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处理,且能清晰保留污染证据,实现大多数涉水问题有根可追、有源可溯。〔江北区治水办(河长办)〕

  奉化区三个“新”探索美丽河湖建设新路子

  奉化区借助数字河道管控、水生态工程建设、本地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河湖。

  一是与时俱进,河道管控采用“新理念”。构建数字河道,通过“固定式水质监测点+传感器探头部署+无人船及无人机巡河”实现河道水体的传感器数据、视频图像等远程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并创新管理理念,实行河道长效管护“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上下游、干支流河道管护、碶闸管理、日常保洁等多部门多公司权责,实现一体化管控。

  二是水清岸绿,生态建设采用“新技术”。通过“畅流活水”和“水下森林”工程,在打通断头河提高水体流动性基础上,对城区河道支流采取微生物投放、水生植物种植、鱼类放养等生物治理技术,构建“围隔+生态绿毯+浮游生物”水体生态系统和“浮床+微生物附着基+曝气”生态辅助系统,实现河底治污良性循环,重建水陆边缘地带自然生态。

  三是因地制宜,人文水景展现“新融合”。深挖亲水及休闲健身需求,合理建设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栈道、观景平台、桥梁及堰坝等以水为主景的空间场所,并以“本地文化特色”为切入口,增设雕塑、牌楼、功德碑、宣传牌、摆放物,打造桃、云、山水、红帮文化、民国文化等主题特色广场,体现地方特色与丰富文化内涵。〔奉化区治水办(河长办)〕

  甬台三地“以水为媒”  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自2014年,宁海县桑洲镇、三门县沙柳街道、天台县泳溪乡三地签订《关于加强清溪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共同决定》以来,三地以水为媒,共同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一是“网格化”搭建联动平台。深化村级网格协作模式,实行“分段包干”属地负责的管理机制,将全长40公里的清溪及交界村落纳入联治联席工作机制管理范围,共分布30多位河段长,累计组织86次三地交界处的水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Ⅱ类水以上标准。同时,搭建三地信息互通共享平台,配备应急联动车辆,要求十分钟内就有人来现场处理河道管理应急事件,收悉即时上报情况信息400余条,处置事故与违规行为11件。

  二是“纵深化”加强协作分工。先后组织500余人次对清溪沿岸近30个村庄展开地毯式、全方位排查,采取“现场判断、集中讨论、协同处理”方式,将问题打包建档,确保三日内确定解决方案。同时,在重点、专项和日常督查三大机制基础上,开展跨界交叉督查,推动各类问题连片治理,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公布整改结果。三地累计开展交叉督查3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个,整改到位率100%。

  三是“高效化”注重落实成果。组建1支20余人执法队伍,重点在“水质管控”、“防洪防汛”等领域开展执法,不定期召开三地交流会议,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沿河村干部等对工作成效进行打分和提议。并将三地协作机制纳入镇工作经验交流项目,梳理交界区域治理中的难点、共性问题,商讨相应的整治对策、方案和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存档查阅。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5次,解除各类安全隐患200余起。〔宁海县治水办(河长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20年第32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15 15:45:00

  第32期(总第312期)

  市美丽宁波建设领导小组

  “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编

  综合治水专辑

  ●江北区“北斗+AI遥感”智慧河长监管模式破解水质监测难题

  ●奉化区三个“新”探索美丽河湖建设新路子

  ●甬台三地“以水为媒” 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江北区“北斗+AI遥感”智慧河长监管模式破解水质监测难题  江北区联合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利用高分辨率、多时相、多谱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全域河湖遥感巡检和水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解决传统水质监测中污染源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北斗精准定位、AI遥感生成清晰图像,二者合一可快速对全区河湖进行体检并生成报告,对河道的整体水质健康进行评价,细化罗列水色异常、河道变迁、河岸固废等问题,突破传统水质监测只能测点,难以测面的瓶颈。报告上的每个“问题点位”均附有详细的前后卫星图像比对、文字说明及位置信息二维码,负责具体河道管理的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定位查看,并在半天内联系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处理,且能清晰保留污染证据,实现大多数涉水问题有根可追、有源可溯。〔江北区治水办(河长办)〕

  奉化区三个“新”探索美丽河湖建设新路子

  奉化区借助数字河道管控、水生态工程建设、本地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河湖。

  一是与时俱进,河道管控采用“新理念”。构建数字河道,通过“固定式水质监测点+传感器探头部署+无人船及无人机巡河”实现河道水体的传感器数据、视频图像等远程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并创新管理理念,实行河道长效管护“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上下游、干支流河道管护、碶闸管理、日常保洁等多部门多公司权责,实现一体化管控。

  二是水清岸绿,生态建设采用“新技术”。通过“畅流活水”和“水下森林”工程,在打通断头河提高水体流动性基础上,对城区河道支流采取微生物投放、水生植物种植、鱼类放养等生物治理技术,构建“围隔+生态绿毯+浮游生物”水体生态系统和“浮床+微生物附着基+曝气”生态辅助系统,实现河底治污良性循环,重建水陆边缘地带自然生态。

  三是因地制宜,人文水景展现“新融合”。深挖亲水及休闲健身需求,合理建设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栈道、观景平台、桥梁及堰坝等以水为主景的空间场所,并以“本地文化特色”为切入口,增设雕塑、牌楼、功德碑、宣传牌、摆放物,打造桃、云、山水、红帮文化、民国文化等主题特色广场,体现地方特色与丰富文化内涵。〔奉化区治水办(河长办)〕

  甬台三地“以水为媒”  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自2014年,宁海县桑洲镇、三门县沙柳街道、天台县泳溪乡三地签订《关于加强清溪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共同决定》以来,三地以水为媒,共同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动治水。

  一是“网格化”搭建联动平台。深化村级网格协作模式,实行“分段包干”属地负责的管理机制,将全长40公里的清溪及交界村落纳入联治联席工作机制管理范围,共分布30多位河段长,累计组织86次三地交界处的水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Ⅱ类水以上标准。同时,搭建三地信息互通共享平台,配备应急联动车辆,要求十分钟内就有人来现场处理河道管理应急事件,收悉即时上报情况信息400余条,处置事故与违规行为11件。

  二是“纵深化”加强协作分工。先后组织500余人次对清溪沿岸近30个村庄展开地毯式、全方位排查,采取“现场判断、集中讨论、协同处理”方式,将问题打包建档,确保三日内确定解决方案。同时,在重点、专项和日常督查三大机制基础上,开展跨界交叉督查,推动各类问题连片治理,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公布整改结果。三地累计开展交叉督查3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个,整改到位率100%。

  三是“高效化”注重落实成果。组建1支20余人执法队伍,重点在“水质管控”、“防洪防汛”等领域开展执法,不定期召开三地交流会议,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沿河村干部等对工作成效进行打分和提议。并将三地协作机制纳入镇工作经验交流项目,梳理交界区域治理中的难点、共性问题,商讨相应的整治对策、方案和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存档查阅。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5次,解除各类安全隐患200余起。〔宁海县治水办(河长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