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见闻: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2021-08-02 10:42:00 稿源: 光明日报  

【专题】推动共同富裕 浙江先行示范

  台风“烟花”经过后,浙江各地百姓的生活陆续恢复正常,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又回来了。7月27日,杭州淳安的旅游景点恢复开放,民宿老板们忙着招待客人;东阳市横店影视城重新热闹起来,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如今的浙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越来越多的群众富裕起来,人民生活多姿多彩,到处充满温暖。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了浙江新的使命。

  “浙江有这个基础和优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说,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的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几年,浙江很多地方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非常高了。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浙江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要勇扛使命、勇闯新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这年头,日子好着呢”

  先富带后富,缩小“三大差距”

  夏日的夜晚,横店影视城广州街上人流涌动、灯火辉煌、热闹异常。

  各剧组的成员们“挑灯”拍摄不同场景的镜头,武打、歌舞等演出吸引着各地游客驻足观赏、热情参与,一家餐厅的老板娘俞香向客人讲述着横店的故事,三五成群的“横漂”群众演员在拍戏之余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听着打闹声、嘶鸣声,记者来到一个正在拍摄古装剧的片场,大量“骑兵”呼啸而过。“这是谁养的马呀?”有人问。很快,人群中走出一个中年人,他说:“马是我的。”

  这人叫史清学,是横店的“车马道具大王”。早在1998年,史清学就从河南来到了横店,刚开始他只有两匹马,还给人抬过花轿。现在他已有100多匹马、约300辆老爷车,雇了六七十名员工。

  当了老板、富起来后,史清学没有忘记他的河南老乡。在他的带动下,2000多位河南人也来到横店,有的在剧组干杂活,有的做起道具、摄影等生意,先后走上了致富路。“这些年,横店变化很大,刚来的时候,感觉横店还不如我们老家,没想到现在能发展这么好。”史清学说。

  如今,横店影视产业不断壮大,既为“横漂”创造了追梦的机会,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横店镇良渡石水吉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宿村。

  “我们村目前有270人、87户,从事民宿行业的有78户,民宿客房总量达732间。”石水吉村村干部王男说,近年来,村子大力发展民宿及配套产业,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高质量就业,收入也大幅增长。

  石水吉村村民厉女士的儿媳妇在家开民宿已有七八年了,她家的民宿有15个标间,现在是旺季,有不少客人入住。“我今年65岁,就喜欢和几个老邻居在家门口吹着电风扇聊天,这年头,日子好着呢。”厉女士说。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正如东阳市委常委、横店镇党委书记郭锦明所说,横店镇坚持“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只是横店,在整个浙江,高质量发展、先富带后富正在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持续缩小。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8元,同比名义增长1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4元,同比名义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7元,同比名义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8。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袁家军表示,要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推动政策、规则和制度重塑,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发挥社会、企业、个人作用,增添持续缩小“三大差距”的新动力,形成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

  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

  鼓励创新创业,提高发展质量

  7月13日下午,位于浙江湖州吴兴区的织里镇,一场童装走秀表演引得观众拍手称赞,简约、炫酷等风格各异的童装大放异彩。

  历史上,织里镇就因纺织业兴盛而得名,史料中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织里人靠着纺织、刺绣等老手艺,生产床垫、枕套等来维持生计。后来,他们发现边角料可以用来做童装,于是有人开始生产并卖起了童装,织里也诞生了专门生产童装的小作坊。

  经过多年发展,织里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分工协作最紧密的童装产业集群,赢得了“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的美誉。

  织里一家童装企业的董事长柯文化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没有一条生产线,通过生产外包,把精力集中在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上。目前,其连锁品牌门店已有1400多家,累计提供社会岗位近6000余个。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愿意让利给员工、门店,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柯文化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密码,也是织里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介绍,目前,织里镇有童装企业1.4万家,年产各类童装14.5亿件(套)。

  如今,织里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毕业后也纷纷回到家乡,利用所学创新创业。

  沈钻专就是这样一名大学生。2018年,沈钻专从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 织里搞起了现代农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开始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开发高原农产品平原种植化技术,并承包了当地500亩土 地,种植高原菌菇、灵芝等作物。

  几年下来,他们研发的技术日渐成熟,高原作物产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当地及周边900多位农户参与进来,每位农户每年能赚五六万元。“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也有乡土情结,希望能回馈家乡,帮助更多农民发家致富。”沈钻专说。

  放眼浙江,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各地都在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67亿元,同比增长20.8%;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迅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锅饭’‘养懒汉’,要鼓励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致富增收。”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说,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离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将成为“无源之水”。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像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是要养猪的,鸡、鸭都要养的,还要种田,那就是实打实的农村,现在田也流转了,生活跟城里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了。”浙江嘉兴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村民支慧俊说。

  支慧俊是90后,2013年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目前在村里的巧克力甜蜜小镇(歌斐颂)工厂店上班。她介绍,巧克力小镇吸引了大量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给村民带来很多机会,有的村民建起农庄,有的做起民宿、餐饮,外来务工人员也多了起来。

  “我家就有两套房子租给了客人,光租金收入一年就超过3万元,加上工资、土地流转金等收入,一年下来能赚30多万元。我奶奶现在70多岁,每月能领2500元的养老金,现在也不种毛豆了,和爷爷一起颐养天年。”支慧俊说。

  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不少村民纷纷转型成 为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一些年轻人也回来了,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万元。此外,村里医疗卫生等条件也越来越好,来 自杭州和上海的医疗专家每月会轮流在村里坐诊。

  “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了,相信缪家村的明天会更好。”68岁的缪家村村民缪瑞林说。

  多年来,浙江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浙江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9.47岁,比2015年提高1.25岁。

  医疗如此,教育、养老等亦然。“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拉下。”王景新说。

  日前印发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如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幕已经拉开。袁家军表示,要凝聚奋进的力量,率先探索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路径,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见闻: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稿源: 光明日报 2021-08-02 10:42:00

  台风“烟花”经过后,浙江各地百姓的生活陆续恢复正常,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又回来了。7月27日,杭州淳安的旅游景点恢复开放,民宿老板们忙着招待客人;东阳市横店影视城重新热闹起来,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如今的浙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越来越多的群众富裕起来,人民生活多姿多彩,到处充满温暖。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了浙江新的使命。

  “浙江有这个基础和优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说,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的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几年,浙江很多地方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非常高了。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浙江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要勇扛使命、勇闯新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这年头,日子好着呢”

  先富带后富,缩小“三大差距”

  夏日的夜晚,横店影视城广州街上人流涌动、灯火辉煌、热闹异常。

  各剧组的成员们“挑灯”拍摄不同场景的镜头,武打、歌舞等演出吸引着各地游客驻足观赏、热情参与,一家餐厅的老板娘俞香向客人讲述着横店的故事,三五成群的“横漂”群众演员在拍戏之余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听着打闹声、嘶鸣声,记者来到一个正在拍摄古装剧的片场,大量“骑兵”呼啸而过。“这是谁养的马呀?”有人问。很快,人群中走出一个中年人,他说:“马是我的。”

  这人叫史清学,是横店的“车马道具大王”。早在1998年,史清学就从河南来到了横店,刚开始他只有两匹马,还给人抬过花轿。现在他已有100多匹马、约300辆老爷车,雇了六七十名员工。

  当了老板、富起来后,史清学没有忘记他的河南老乡。在他的带动下,2000多位河南人也来到横店,有的在剧组干杂活,有的做起道具、摄影等生意,先后走上了致富路。“这些年,横店变化很大,刚来的时候,感觉横店还不如我们老家,没想到现在能发展这么好。”史清学说。

  如今,横店影视产业不断壮大,既为“横漂”创造了追梦的机会,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横店镇良渡石水吉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宿村。

  “我们村目前有270人、87户,从事民宿行业的有78户,民宿客房总量达732间。”石水吉村村干部王男说,近年来,村子大力发展民宿及配套产业,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高质量就业,收入也大幅增长。

  石水吉村村民厉女士的儿媳妇在家开民宿已有七八年了,她家的民宿有15个标间,现在是旺季,有不少客人入住。“我今年65岁,就喜欢和几个老邻居在家门口吹着电风扇聊天,这年头,日子好着呢。”厉女士说。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正如东阳市委常委、横店镇党委书记郭锦明所说,横店镇坚持“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只是横店,在整个浙江,高质量发展、先富带后富正在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持续缩小。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8元,同比名义增长1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4元,同比名义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7元,同比名义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8。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袁家军表示,要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推动政策、规则和制度重塑,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发挥社会、企业、个人作用,增添持续缩小“三大差距”的新动力,形成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

  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

  鼓励创新创业,提高发展质量

  7月13日下午,位于浙江湖州吴兴区的织里镇,一场童装走秀表演引得观众拍手称赞,简约、炫酷等风格各异的童装大放异彩。

  历史上,织里镇就因纺织业兴盛而得名,史料中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织里人靠着纺织、刺绣等老手艺,生产床垫、枕套等来维持生计。后来,他们发现边角料可以用来做童装,于是有人开始生产并卖起了童装,织里也诞生了专门生产童装的小作坊。

  经过多年发展,织里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分工协作最紧密的童装产业集群,赢得了“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的美誉。

  织里一家童装企业的董事长柯文化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没有一条生产线,通过生产外包,把精力集中在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上。目前,其连锁品牌门店已有1400多家,累计提供社会岗位近6000余个。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愿意让利给员工、门店,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柯文化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密码,也是织里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介绍,目前,织里镇有童装企业1.4万家,年产各类童装14.5亿件(套)。

  如今,织里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毕业后也纷纷回到家乡,利用所学创新创业。

  沈钻专就是这样一名大学生。2018年,沈钻专从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 织里搞起了现代农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开始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开发高原农产品平原种植化技术,并承包了当地500亩土 地,种植高原菌菇、灵芝等作物。

  几年下来,他们研发的技术日渐成熟,高原作物产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当地及周边900多位农户参与进来,每位农户每年能赚五六万元。“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也有乡土情结,希望能回馈家乡,帮助更多农民发家致富。”沈钻专说。

  放眼浙江,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各地都在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67亿元,同比增长20.8%;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迅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锅饭’‘养懒汉’,要鼓励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致富增收。”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说,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离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将成为“无源之水”。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像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是要养猪的,鸡、鸭都要养的,还要种田,那就是实打实的农村,现在田也流转了,生活跟城里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了。”浙江嘉兴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村民支慧俊说。

  支慧俊是90后,2013年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目前在村里的巧克力甜蜜小镇(歌斐颂)工厂店上班。她介绍,巧克力小镇吸引了大量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给村民带来很多机会,有的村民建起农庄,有的做起民宿、餐饮,外来务工人员也多了起来。

  “我家就有两套房子租给了客人,光租金收入一年就超过3万元,加上工资、土地流转金等收入,一年下来能赚30多万元。我奶奶现在70多岁,每月能领2500元的养老金,现在也不种毛豆了,和爷爷一起颐养天年。”支慧俊说。

  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不少村民纷纷转型成 为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一些年轻人也回来了,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万元。此外,村里医疗卫生等条件也越来越好,来 自杭州和上海的医疗专家每月会轮流在村里坐诊。

  “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了,相信缪家村的明天会更好。”68岁的缪家村村民缪瑞林说。

  多年来,浙江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浙江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9.47岁,比2015年提高1.25岁。

  医疗如此,教育、养老等亦然。“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拉下。”王景新说。

  日前印发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如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幕已经拉开。袁家军表示,要凝聚奋进的力量,率先探索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路径,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