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它山之石
台州7年治水夺“银鼎”交出高分答卷
稿源: 浙江日报   2021-06-21 14:41:18

  碧水绕城连山海

  台州7年治水夺“银鼎”交出高分答卷

  黄丽丽

  碧水绕城,山海相连,走进台州,仿佛走进了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诗意画卷。726余公里海岸线、8000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共同讲述着这座山海水城与水的渊源。

  2013年底,浙江全省启动“五水共治”以来,台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治水总体要求,以“台州式硬气”,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贡献了可 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治水经验”:椒江区将每日15万吨中水回用至岩头闸,实现断面消劣;路桥区创新推广“党建+”治水模式,实行党员微格化管理;温 岭市常态化开展“河小二”治理模式,推进“小鱼治水”品牌项目;仙居县充分利用永安溪原有自然形态,开展“打造绿色起跑线、设置红色警戒线、画出金色致富 线”的三线治理模式;三门县构建城乡一体污水治理体系,实现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台州湾新区(高新区)开展科技治水“管家式”服务……

  在今年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上,台州市、玉环市、天台县捧回了“大禹鼎”银鼎;黄岩区、临海市捧回了“大禹鼎”。优良的水环境成为台州共同富裕路上的动人风景。

  黄岩区:

  清水润城,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

  不久前,在黄岩区母亲河永宁江上,一款“头戴斗笠、瞪着大眼、脚踩四轮、能水上漂”的机器人引人注目。这是黄岩新投入的“5G智慧河长助手”,能实时监测水质PH值,溶解氧、氨氮等数据,实现与智慧排水系统对接。

  “数字治水”是黄岩区治污水的新探索之一。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黄岩区以系统思维构建治水大体系,加强治水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水质提升、“污水零直 排区”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管控、河长制提档升级、公众护水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良好水环境擦亮了黄岩“千年永宁、中华橘园、模具之都”金名片。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黄岩建设生态美城、官河古道,高质量发展永宁江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黄岩区将“污水零直排 区”建设作为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制度设计、建设模式到日常管理做到可控、有序、有效,市“双十百千”竞赛长期排名靠前。

  水源保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黄岩区将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列为“一号工程”,2020年在巩固前期八大保护行动基础上,推进长潭水库南部缓冲带上垟乡农村小流域面源生态拦截工程,严格守护生态底线。

  此外,黄岩区还通过广泛宣传“绿水币”制度,组织“河小二”“水眼金睛监督团”“河嫂”“护河小卫士”等志愿者服务团队,促进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治水,群众对治水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临海市:

  污水零直排,水秀新家园

  “以前每次一开窗,一阵腐臭的味道便迎面扑来。现在窗外河道干净,小桥流水,出门即是风景。”家住临海大庆河沿岸的居民反映,这番转变主要得益于临海“污水零直排”取得的成效。

  2018年启动以来,临海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治水“一号工程”,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问题,使临海流淌着条条碧波。截至2020年12月,已完成 投资5.65亿元,全面完成71.23平方千米建成区的深度排查以及7个镇、152个生活小区(村居)、608家工业企业、1160家“六小”行业的“污 水零直排区”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临海以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总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五水共治”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海湾”建设,以最实的措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水质高位提升。

  2020年,全市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3%,国控沙段、柏枝岙断面均值达到Ⅱ类考核要求;2个交接断面、5个省控以上断面及17个镇级 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2个微型自动站实现消劣;半年度城市CWQI(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程度排名台州市第二。

  水质的提升,也使临海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有关治水的荣誉接连而来。2020年,顺利举办台州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台州市“美丽海湾”建 设现场推进会;顺利完成省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排查检查、河(湖)长制提档升级评估工作。灵湖高分创成省级“美丽河湖”,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 设达标县。2020年,临海市再度入选全国“两山”百强县,位居第14位,顺利捧回“大禹鼎”。

  玉环市:

  攻坚克难,美丽河湖绕榴岛

  “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美丽玉环,可谓因水而名、向海而生。“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玉环全市上下齐心,迎难而上,从歼灭垃圾河、清理黑臭河,到剿灭劣V类、建设美丽河湖,为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水环境基础。

  玉环连续3年荣获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2020年度更是力夺“大禹鼎”银鼎;是台州市首个全面完成建成区“污水零直排区”建 设并通过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连续4年获得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和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并获评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县(市)、第一批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市)等。一串串荣誉,都凝聚着全市治水人的辛苦汗水,也为玉环打响了知名度。

  持之以恒地治水,不仅需要荣誉的激励,更需要初心和情怀。玉环各级各部门治水人主动扛起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充分展现了玉环干部的精气神。连续4 年夺得台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第一名,2020年每个月在台州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双十百千”活动考核排名中均居台州第一,玉城街道、清港镇被评 为2020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同时,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度,构建河长履职闭环,2020年五星级河长占比30.43%, 名列台州市前列。

  治水,一头连着美丽生态 和高质量发展,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体验。围绕“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治理目标,玉环把美丽河湖建设融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 了3条省级美丽河湖、1条台州市级美丽河湖,2个乐水小镇、14个水美乡村,真正通过治水实现了全市城乡面貌的美丽转身。

  天台县:

  水韵山城画中来 治水富民展笑颜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的诗作,赋予天台的山水不一样的气势和韵味。漫步在夏日的始丰湖,湖光城色、绿地桥梁景观,尽在画中,一座九溪绕城的古城正在依水崛起。

  2020年,天台发出全省首个县级总河长令,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影响大的问题,以《总河长令》进行全面部署。党员争当“十米河长”,以“房前屋后、就 近就便”为原则,细分责任田,呵护家门口的美丽。200多位县乡基层河长,运用“红黄蓝”清单治水督查制度,让天台的水“绝不留一点瑕疵”。累计投入10 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全县十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投资15亿元,对县域内的母亲河——始丰溪进行全面整治。以河道为界,划定15个美丽乡村示范 片区,形成“一片区一风格、一乡镇一特色”。县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面达到III类及以上,国控出境断面平均水质 达到II类。全县1100多条河道,全部实现水清岸美的目标。

  持之以恒的治水让原有的“天生丽质”更加出彩,“水经济”依势喷涌而出。2020年4月12日,断流62年的天台山大瀑布复流,立即刷爆朋友圈,成为 “网红”打卡景点,日均游客数量近5000人,全年增加旅游收入1亿元,成为天台山旅游目的地和新的“文旅IP”。治水牵引出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城乡统筹发 展,带动依水而生的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成为天台60万人民的“幸福水”,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钥匙”。

台州7年治水夺“银鼎”交出高分答卷
稿源: 浙江日报       2021-06-21 14:41:18

  碧水绕城连山海

  台州7年治水夺“银鼎”交出高分答卷

  黄丽丽

  碧水绕城,山海相连,走进台州,仿佛走进了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诗意画卷。726余公里海岸线、8000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共同讲述着这座山海水城与水的渊源。

  2013年底,浙江全省启动“五水共治”以来,台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治水总体要求,以“台州式硬气”,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贡献了可 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治水经验”:椒江区将每日15万吨中水回用至岩头闸,实现断面消劣;路桥区创新推广“党建+”治水模式,实行党员微格化管理;温 岭市常态化开展“河小二”治理模式,推进“小鱼治水”品牌项目;仙居县充分利用永安溪原有自然形态,开展“打造绿色起跑线、设置红色警戒线、画出金色致富 线”的三线治理模式;三门县构建城乡一体污水治理体系,实现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台州湾新区(高新区)开展科技治水“管家式”服务……

  在今年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上,台州市、玉环市、天台县捧回了“大禹鼎”银鼎;黄岩区、临海市捧回了“大禹鼎”。优良的水环境成为台州共同富裕路上的动人风景。

  黄岩区:

  清水润城,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

  不久前,在黄岩区母亲河永宁江上,一款“头戴斗笠、瞪着大眼、脚踩四轮、能水上漂”的机器人引人注目。这是黄岩新投入的“5G智慧河长助手”,能实时监测水质PH值,溶解氧、氨氮等数据,实现与智慧排水系统对接。

  “数字治水”是黄岩区治污水的新探索之一。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黄岩区以系统思维构建治水大体系,加强治水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水质提升、“污水零直 排区”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管控、河长制提档升级、公众护水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良好水环境擦亮了黄岩“千年永宁、中华橘园、模具之都”金名片。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黄岩建设生态美城、官河古道,高质量发展永宁江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黄岩区将“污水零直排 区”建设作为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制度设计、建设模式到日常管理做到可控、有序、有效,市“双十百千”竞赛长期排名靠前。

  水源保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黄岩区将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列为“一号工程”,2020年在巩固前期八大保护行动基础上,推进长潭水库南部缓冲带上垟乡农村小流域面源生态拦截工程,严格守护生态底线。

  此外,黄岩区还通过广泛宣传“绿水币”制度,组织“河小二”“水眼金睛监督团”“河嫂”“护河小卫士”等志愿者服务团队,促进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治水,群众对治水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临海市:

  污水零直排,水秀新家园

  “以前每次一开窗,一阵腐臭的味道便迎面扑来。现在窗外河道干净,小桥流水,出门即是风景。”家住临海大庆河沿岸的居民反映,这番转变主要得益于临海“污水零直排”取得的成效。

  2018年启动以来,临海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治水“一号工程”,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问题,使临海流淌着条条碧波。截至2020年12月,已完成 投资5.65亿元,全面完成71.23平方千米建成区的深度排查以及7个镇、152个生活小区(村居)、608家工业企业、1160家“六小”行业的“污 水零直排区”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临海以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总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五水共治”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海湾”建设,以最实的措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水质高位提升。

  2020年,全市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3%,国控沙段、柏枝岙断面均值达到Ⅱ类考核要求;2个交接断面、5个省控以上断面及17个镇级 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2个微型自动站实现消劣;半年度城市CWQI(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程度排名台州市第二。

  水质的提升,也使临海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有关治水的荣誉接连而来。2020年,顺利举办台州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台州市“美丽海湾”建 设现场推进会;顺利完成省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排查检查、河(湖)长制提档升级评估工作。灵湖高分创成省级“美丽河湖”,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 设达标县。2020年,临海市再度入选全国“两山”百强县,位居第14位,顺利捧回“大禹鼎”。

  玉环市:

  攻坚克难,美丽河湖绕榴岛

  “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美丽玉环,可谓因水而名、向海而生。“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玉环全市上下齐心,迎难而上,从歼灭垃圾河、清理黑臭河,到剿灭劣V类、建设美丽河湖,为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水环境基础。

  玉环连续3年荣获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2020年度更是力夺“大禹鼎”银鼎;是台州市首个全面完成建成区“污水零直排区”建 设并通过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连续4年获得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和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并获评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县(市)、第一批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市)等。一串串荣誉,都凝聚着全市治水人的辛苦汗水,也为玉环打响了知名度。

  持之以恒地治水,不仅需要荣誉的激励,更需要初心和情怀。玉环各级各部门治水人主动扛起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充分展现了玉环干部的精气神。连续4 年夺得台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第一名,2020年每个月在台州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双十百千”活动考核排名中均居台州第一,玉城街道、清港镇被评 为2020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同时,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度,构建河长履职闭环,2020年五星级河长占比30.43%, 名列台州市前列。

  治水,一头连着美丽生态 和高质量发展,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体验。围绕“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治理目标,玉环把美丽河湖建设融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 了3条省级美丽河湖、1条台州市级美丽河湖,2个乐水小镇、14个水美乡村,真正通过治水实现了全市城乡面貌的美丽转身。

  天台县:

  水韵山城画中来 治水富民展笑颜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的诗作,赋予天台的山水不一样的气势和韵味。漫步在夏日的始丰湖,湖光城色、绿地桥梁景观,尽在画中,一座九溪绕城的古城正在依水崛起。

  2020年,天台发出全省首个县级总河长令,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影响大的问题,以《总河长令》进行全面部署。党员争当“十米河长”,以“房前屋后、就 近就便”为原则,细分责任田,呵护家门口的美丽。200多位县乡基层河长,运用“红黄蓝”清单治水督查制度,让天台的水“绝不留一点瑕疵”。累计投入10 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全县十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投资15亿元,对县域内的母亲河——始丰溪进行全面整治。以河道为界,划定15个美丽乡村示范 片区,形成“一片区一风格、一乡镇一特色”。县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面达到III类及以上,国控出境断面平均水质 达到II类。全县1100多条河道,全部实现水清岸美的目标。

  持之以恒的治水让原有的“天生丽质”更加出彩,“水经济”依势喷涌而出。2020年4月12日,断流62年的天台山大瀑布复流,立即刷爆朋友圈,成为 “网红”打卡景点,日均游客数量近5000人,全年增加旅游收入1亿元,成为天台山旅游目的地和新的“文旅IP”。治水牵引出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城乡统筹发 展,带动依水而生的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成为天台60万人民的“幸福水”,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钥匙”。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