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动态
宁波:全力打造“蓝色海湾”建设先行市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21-05-23 14:39:00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海洋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化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科学推进“蓝色海湾”建设,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去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56.4%,同比提升39.3%;海岸线修复长度位列全省第一;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量预计分列全省第1、第2;梅山湾生态修复治理被列为国家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生态治海”文章

  实施陆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协同治理,努力实现污染治理从源头减量,生态修复从根本改善。

  一是坚持河海同治。搭建“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陆海延伸区”四层分区防控框架,强化水环境全流域治理,做好入海口管控。“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开展重点工程建设40项,投资240亿元以上,实现沿海区县(市)氮磷削减覆盖率、污染源排口规范化整治率、主要入海河流整治目标完成率三个“100%”。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积极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和全市域产业治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临港产业绿色改造提升,推进新港城、新湾区和“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加大渔山列岛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资源养护和跟踪监测,计划放流鱼、虾、贝等品种50亿单位以上。串联起海岸带“湾”“滩”“景”“镇”等资源,打造贯穿南北的生态海岸带、交旅相融的滨海风景轴线。

  坚持整体智治,做好“科技治海”文章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推进“蓝色海湾”建设体系综合集成、系统重塑,加快建成海陆空全覆盖的“环保大脑”,全面提升全市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智治水平。

  一是升级数字平台。全面升级“湾(滩)长”APP,一体化建成“宁波市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完善机制体系。建立完善“黑、红、绿”三色预警督办机制,形成感知预警、污染溯源、联动应急、考核评价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问题发现手段。计划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自动监测浮标303个、智能摄像装备92套,成立全省首个无人机执法小队,拓展重点海湾智能实景模拟、AR河海智能巡逻、卫星遥感海漂垃圾监测等应用场景,形成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蓝色海湾”建设管理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做好“精准治海”文章

  深化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先行先试,当好示范引领。

  一是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象山港入海总氮控制国家试点课题成果转化,率先实现港湾“全通量总氮控制”,到2025年底完成总氮削减160吨。

  二是全力打造样板工程。全面启动全国首个地市级美丽海湾建设规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示范样板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3个。

  三是力争形成宁波经验。巩固完善六部门联动入海污染源排口排查整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公检法司环”行刑衔接机制、渔业海事等部门联合执法办案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工作,切实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总结梳理依法治海“宁波经验”,为美丽浙江建设贡献宁波力量。

宁波:全力打造“蓝色海湾”建设先行市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21-05-23 14:39:00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海洋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化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科学推进“蓝色海湾”建设,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去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56.4%,同比提升39.3%;海岸线修复长度位列全省第一;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量预计分列全省第1、第2;梅山湾生态修复治理被列为国家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生态治海”文章

  实施陆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协同治理,努力实现污染治理从源头减量,生态修复从根本改善。

  一是坚持河海同治。搭建“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陆海延伸区”四层分区防控框架,强化水环境全流域治理,做好入海口管控。“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开展重点工程建设40项,投资240亿元以上,实现沿海区县(市)氮磷削减覆盖率、污染源排口规范化整治率、主要入海河流整治目标完成率三个“100%”。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积极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和全市域产业治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临港产业绿色改造提升,推进新港城、新湾区和“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加大渔山列岛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资源养护和跟踪监测,计划放流鱼、虾、贝等品种50亿单位以上。串联起海岸带“湾”“滩”“景”“镇”等资源,打造贯穿南北的生态海岸带、交旅相融的滨海风景轴线。

  坚持整体智治,做好“科技治海”文章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推进“蓝色海湾”建设体系综合集成、系统重塑,加快建成海陆空全覆盖的“环保大脑”,全面提升全市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智治水平。

  一是升级数字平台。全面升级“湾(滩)长”APP,一体化建成“宁波市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完善机制体系。建立完善“黑、红、绿”三色预警督办机制,形成感知预警、污染溯源、联动应急、考核评价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问题发现手段。计划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自动监测浮标303个、智能摄像装备92套,成立全省首个无人机执法小队,拓展重点海湾智能实景模拟、AR河海智能巡逻、卫星遥感海漂垃圾监测等应用场景,形成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蓝色海湾”建设管理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做好“精准治海”文章

  深化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先行先试,当好示范引领。

  一是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象山港入海总氮控制国家试点课题成果转化,率先实现港湾“全通量总氮控制”,到2025年底完成总氮削减160吨。

  二是全力打造样板工程。全面启动全国首个地市级美丽海湾建设规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示范样板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3个。

  三是力争形成宁波经验。巩固完善六部门联动入海污染源排口排查整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公检法司环”行刑衔接机制、渔业海事等部门联合执法办案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工作,切实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总结梳理依法治海“宁波经验”,为美丽浙江建设贡献宁波力量。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