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20年第24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1-10 16:07:02

  第24期(总第304期)

  市美丽宁波建设领导小组

  “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编

  综合治水专辑

  ●奉化区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链条

  ●海曙区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余姚市“三全”联动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

  奉化区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链条            

  奉化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着力破解“治反复、反复治”的老大难问题。

  一是“数字化”实现全天候监测。投资540万着手建设水质监测系统——物联网水环境在线综合监测项目,通过固定式水质监测点+传感器探头部署方式,对奉化区33条河道实时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参数,实现全天候监管和智慧治水。

  二是“信息化”实现全方位管理。建设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搭建智慧排水信息化平台,通过GIS、物联网等技术,结合现有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设施,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数字化管理,现已开始实施。

  三是“智能化”实现无障碍运维。采购一艘全自动河道保洁巡航无人船,与一套集成度较高的软件平台和手机APP配备,实现人工遥控、GPS 自动导航、自主航行,搭载打捞设备进行水上作业,实时回传路线信息、视频画面。同时,利用无人机三维成像功能,全方位巡察河道情况,弥补传统巡河、治水的短板。〔奉化区治水办(河长办)〕

  海曙区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海曙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力提升城市水环境,结合治水工作与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一是掌上治水,助力精准监督。借助钉钉开发“代表钉”APP“五水共治”专栏,将全区121条河道中的353个点位与293名市区两级代表进行关联绑定,构架“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政府职能部门”三方共建、共享、共用的信息化桥梁。累计收到代表意见建议752条,代表赴现场开展监督履职工作752人次、拍摄图片2514张。

  二是生态治水,实现智能监测。在国内首次建立全湖净化活水系统,将水中的磷、悬浮颗粒、藻类等杂质混凝沉淀,实现可循环净化。该系统净化流量达到1.6万立方米/天,平均净化约每20天/次。同时设立3个智能化水质监测点和15个监控点实时远程监控,根据分析结果调控净化活水系统。

  三是科技治水,提高治水效率。落地李泽湘教授团队研发的环保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入传感器、控制器、云计算三大新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经处理,污水的氨氮浓度可由每升59毫克降低到每升0.582毫克。目前项目首个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投用后可满足1399户约3000多名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并引进新能源漂浮物高效智能清理船和5G无人船用于水质监测与水面保洁,有效弥补人工在检测、巡查、采样和搜救上的局限。〔海曙区治水办(河长办)〕

  余姚市“三全”联动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

  余姚市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社会联动,深入实施节水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获得宁波市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

  一是节水优先,全领域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社区、公共机构单位等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大节水投入,提高节水载体覆盖率。2019年,该市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54%、居民小区达18%、机构单位达52%,入选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二是严格把控,全方位加强取用水管理。开展非法取水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加强各级河道非法取水整治工作,累计排查251家取水户,取缔7家非法取水单位,指导24家取水不规范单位完成取水许可整改。并通过强化日常核查登记对象、加强审批监督排查等措施,严格取用水管理,管网内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和自备取水户已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用水计量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宣传,全社会营造节水爱水氛围。依托灵活多样的宣传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水资源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涉水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切实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征集各类宣传画、文章等2000余幅(篇)等。〔余姚市治水办(河长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20年第24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1-10 16:07:02

  第24期(总第304期)

  市美丽宁波建设领导小组

  “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编

  综合治水专辑

  ●奉化区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链条

  ●海曙区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余姚市“三全”联动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

  奉化区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链条            

  奉化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天候“数字治水”管理,着力破解“治反复、反复治”的老大难问题。

  一是“数字化”实现全天候监测。投资540万着手建设水质监测系统——物联网水环境在线综合监测项目,通过固定式水质监测点+传感器探头部署方式,对奉化区33条河道实时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参数,实现全天候监管和智慧治水。

  二是“信息化”实现全方位管理。建设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搭建智慧排水信息化平台,通过GIS、物联网等技术,结合现有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设施,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数字化管理,现已开始实施。

  三是“智能化”实现无障碍运维。采购一艘全自动河道保洁巡航无人船,与一套集成度较高的软件平台和手机APP配备,实现人工遥控、GPS 自动导航、自主航行,搭载打捞设备进行水上作业,实时回传路线信息、视频画面。同时,利用无人机三维成像功能,全方位巡察河道情况,弥补传统巡河、治水的短板。〔奉化区治水办(河长办)〕

  海曙区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海曙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力提升城市水环境,结合治水工作与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治水新模式。

  一是掌上治水,助力精准监督。借助钉钉开发“代表钉”APP“五水共治”专栏,将全区121条河道中的353个点位与293名市区两级代表进行关联绑定,构架“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政府职能部门”三方共建、共享、共用的信息化桥梁。累计收到代表意见建议752条,代表赴现场开展监督履职工作752人次、拍摄图片2514张。

  二是生态治水,实现智能监测。在国内首次建立全湖净化活水系统,将水中的磷、悬浮颗粒、藻类等杂质混凝沉淀,实现可循环净化。该系统净化流量达到1.6万立方米/天,平均净化约每20天/次。同时设立3个智能化水质监测点和15个监控点实时远程监控,根据分析结果调控净化活水系统。

  三是科技治水,提高治水效率。落地李泽湘教授团队研发的环保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入传感器、控制器、云计算三大新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经处理,污水的氨氮浓度可由每升59毫克降低到每升0.582毫克。目前项目首个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投用后可满足1399户约3000多名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并引进新能源漂浮物高效智能清理船和5G无人船用于水质监测与水面保洁,有效弥补人工在检测、巡查、采样和搜救上的局限。〔海曙区治水办(河长办)〕

  余姚市“三全”联动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

  余姚市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社会联动,深入实施节水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获得宁波市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

  一是节水优先,全领域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社区、公共机构单位等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大节水投入,提高节水载体覆盖率。2019年,该市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54%、居民小区达18%、机构单位达52%,入选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二是严格把控,全方位加强取用水管理。开展非法取水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加强各级河道非法取水整治工作,累计排查251家取水户,取缔7家非法取水单位,指导24家取水不规范单位完成取水许可整改。并通过强化日常核查登记对象、加强审批监督排查等措施,严格取用水管理,管网内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和自备取水户已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用水计量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宣传,全社会营造节水爱水氛围。依托灵活多样的宣传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水资源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涉水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切实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征集各类宣传画、文章等2000余幅(篇)等。〔余姚市治水办(河长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