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江口。徐 丹摄
宁波东部新城夜景。李威男摄
甬江北岸,秋阳温柔。
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的宁波帮博物馆,记录了“宁波帮”与这座城市的激荡岁月。这些天,一个为“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专门设立的宁波市荣誉市民荣誉馆在宁波帮博物馆试运行。
展馆以宁波市花——山茶花的形状布局,展馆中心的花蕊是人物展示,寓意他们为这座城市吐露芬芳;外围是花瓣,主要展示他们的代表性事迹和相关实物。
宁波,是“宁波帮”人士的故土,也是帮宁波人士的创业热土,他们共同选择宁波,并为宁波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为代表的荣誉市民,是一群奉献者与实干家。这群人不仅对宁波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教育发展、医疗完善等诸多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给‘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宁波精神做了最生动的注脚。”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说。
创业闯世界,合力兴宁波。“宁波帮”和帮宁波这群人正奋力续写宁波城的新诗篇。
知行合一
敢闯大业报效桑梓
近代以来,一大批宁波人背井离乡,闯荡上海滩,创业香江畔,走向全世界。虽是白手起家,但在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做事专注认真、务实低调的“宁波帮”,在不同行业领域各领风骚。近代史上,宁波人创造了工商业100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当代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院士专家、工商企业家和文化名人。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发出号召。
以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赵安中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掀起了“宁波帮”帮宁波、兴中国的热潮。
秋日里的宁波大学,静谧而美丽。“这里的每一幢楼,每一条路,都镌刻着‘宁波帮’对家乡的深情。”宁波大学的师生总这么说。
时光拨回1984年10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乡宁波,决定捐资建设宁波大学。
包玉刚图书馆、邵逸夫教学楼、赵安中行政楼、曹光彪科技楼、李达三外语楼、周亦卿综合体育馆……从建校至今,“宁波帮”人士累计为宁波大学捐款超过7亿元,建造了50多幢大楼,并设立20多项奖学金。
从三江口到四明山,从杭州湾到甬江口,近40年来,“宁波帮”的足迹遍及宁波城乡,或修桥铺路,或兴学办医,或扶贫济困。在慷慨“输血”的同时,“宁波帮”为桑梓辛勤“造血”。改革开放后,“宁波帮”人士带着资金、技术、渠道和理念回乡,在甬投资侨资企业超过8000家,总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扛起了做大实业、振兴宁波的时代重任。
从港口开发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提出,从综合性大学的立项到机场的建设……一批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都浸透着“宁波帮”人士的良苦用心。
薪火相传
新生力量续写华章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一代“宁波帮”在接过先辈事业的同时,也继承了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情怀,在帮宁波的时代洪流中书写新的精彩。
“将企业办在宁波,把根留在家乡,用在家乡办企业赚来的钱为家乡做更多实事。”宁波市侨商会名誉会长叶泰海,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在宁波投资的“宁波帮”人士之一。多年来,他先后捐款7000多万元,用于家乡各项公益事业。
如今,叶泰海在宁波的企业由其子叶竣棓打理。在父亲的熏陶下,叶竣棓一直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帮助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在奉化中学设立了1000万元的“叶氏教育基金”。
走进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为“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制造的光学镜头。该公司的董事长正是“宁波帮”代表人物——曹光彪的儿子曹其东。他说:“不忘实业报国初心,我将带领我的团队,把永新光学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光学企业。”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宁波帮”和宁波始终血脉相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防疫物资极为缺乏。与家乡人民同在的“宁波帮”火速采购,他们充分利用海外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购买物资捐赠给家乡。
浙江省“爱乡楷模”徐旭昶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方调配防疫物资,第一时间捐赠了价值190余万元的4600套负氧离子电子防毒口罩,从大年初二开始,将一批批物资送到公安和卫健部门,为坚守一线的抗疫人员雪中送炭。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慷慨解囊,累计捐款捐物6.1亿元,为宁波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合力兴甬
勇立潮头共筑繁荣
“宁波帮”,回家了!帮宁波,相聚了!
2018年和2019年的秋天,宁波连续举行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天下“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共绘发展同心圆,续写时代新篇章。
“我们这代人应该以包玉刚、邵逸夫等前辈为榜样,继承、弘扬和丰富甬商精神,增强海外甬商的团结与凝聚力,引领时代、创造未来。”甬商总会会长沈国军的一席话,道出了“宁波帮”的心声。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赖伟德带着电子双创产业园项目回到家乡;丁磊把技术最先进的跨境仓布局宁波;郑永刚在家乡成立浙商回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带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产业扎根四明大地,这些项目辐射带动性强,对完善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助推宁波新旧动能转换有着重要意义。
对陈剑平院士而言,过去,宁波两个字,系着年迈的母亲,缠着绵绵的乡愁;现在,宁波这座城,彰显着诚意,释放着激情。“引人先引心,这正是宁波让我感动之处。”陈剑平院士带着团队入职宁波大学,成为第一个全职回归的甬籍两院院士。
回到家乡仅两年,陈剑平成立了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带领核心人才梯队申报宁波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另一位回到家乡的柴之芳院士将宁波核能材料科研能力直接拉到了“国家级”。
随着更多“帮宁波”院士的加盟,短短两年多,宁波的全职院士从两位增加到23位。
科技界的翘楚,提升了宁波的创新实力,而文化艺术领域的顶级“大咖”,则让宁波的软实力再上台阶。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亲自担任宁波交响乐团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每年都回乡演出、讲学。“有了交响乐,能向海内外更好地讲述宁波故事,提升宁波的文化软实力。”俞峰说。
今天的宁波,不仅仅是“宁波帮”魂牵梦萦的故土家园,更是新一代“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产业拓展的基石、事业发展的后盾和创业创新的新起点。胸怀家国的“宁波帮”和意气风发的帮宁波人士,定会和宁波城相互成全,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推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