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治水成效
走进龙观乡大路村 探寻“海绵乡村”里的小康密码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20-09-18 09:11:1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龙溪隧道公路穿村而过的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一座座地中海风格的联排别墅林立公路边,光伏板铺满屋顶、梅雨季节无一处积水……

  谁能想到,这个五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仅5万元的贫困村,如今成了人人羡慕的小康村庄。近日,记者走进大路村,解读乡村面貌转型故事、感受乡村环境发展气象、探寻小康生活的现实模样……

  一项惠民工程,人居环境翻天覆地。车到村口还没停稳,热情的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定就迎了上来,“走,我带你们逛逛阿拉村投资1.1亿元的‘别墅区’!”跟随李国定来到别墅群前,335套联排小洋房让人眼前一亮,家门口砌上了沥青路,家家户户门前花草葱郁。“现在已经有80%的村民入住新房了。”李国定说。

  居住在此的王优红热情地领着我们进屋参观,“我们一家子是去年下半年搬进新家的,刚搬来时,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王优红骄傲地向我们介绍:“这房子面积有220平方米,一楼是大客厅,往上是架空层,厨房和餐厅都在这儿,二楼有三个卧室,我们都住不过来,三楼还有两个大阳台呢。”记者看到,家里彩电、空调一应俱全,阳台上摆满了健身球、弹力床等器材,王优红告诉记者,住进新家生活也洋气了起来,要学着保持身材喽。

  从百年旧“祖屋”到“高大上”崭新住宅,回忆起从前岁月,王优红感慨良多。“咱们大路村在四明山麓山脚,每逢暴雨,大水夹带着山石直冲下来,台风最严重时,地势低的杏村自然村时常积水超过1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水沿着樟溪河流流往下游鄞江、洞桥,干旱季节又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很是无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逐梦小康的道路上,不安分的大路村人似乎格外能“折腾”。“2015年启动新村建设时,村里就邀请村民一同出谋化策,王优红就是其中一员。她回忆道,那时村里为将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的水文循环技术运用到新村建设中,彻底解决积水难题,构筑一个立体的“海绵乡村”,大胆地成为全市乡村第一个“吃螃蟹者”,不仅请来技术专家,方案更是前前后后改了无数遍。

  说着,王优红拉着记者来到屋外,“这地底下可藏着我们村的小康密码”。只见家家门外的花坛下都有一个雨水蓄水池,下雨时,雨水沿着地势高的沥青路面流向四周地势低的绿化带,并顺着绿化带内可吸水渗水的砖,流向地下密布的管网,最终在休闲公园内建造的‘生态池’汇总。”王优红形象地称这个与周围河道相连的“生态池”为“装着开关的大水缸”:雨水多时开闸放水经环绕新村的河道流向下游,旱时则关上水闸蓄水。经过处理的水均达到二类水标准,可饮用、可灌溉,曾经饱受洪涝困扰的大路村也由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海绵乡村”。

  “小康社会有共同的目标,但小康生活并不是一个模样,它应该是斑斓多姿的。”村书记李国定说。在乡村更新的过程中,细心的大路村人留住了传统,留住了记忆。在保留新房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大路村因地制宜,留住村味。“村民们多以务农为生,所以车库顶上专门设计区域用来堆放农具。”李国定告诉记者,居民家中负一层还有个“地窖”,冬暖夏凉面积也很大,可以改造成厨房、餐厅、卧室和储藏室一体的空间,适合让村里的老人搬过来和孩子一同居住,方便照顾。

  不过,最初的新农村建设也让贫困的村集体和老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你抬头看屋顶。”李国定指着别墅的房顶对我们说,就是这些特殊的瓦片,带着村民一步步向小康靠近。李国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大路村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760千瓦,月均发电量约6.5万度,选用光伏瓦直接替代传统瓦片,实现防水、隔热、降温的建筑功能,村民能享受每个月30度电的补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里的开支及村民生活压力。”有绿水青山,也有美丽乡村,如今,一座座新洋房盖起来后,李国定还鼓励村民大力试水民宿经济,以乡村传统为特色和亮点,充分利用新楼空余的房间增加收益。“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延伸,是休闲深度旅游的最好体现,发展民宿经济可以丰富和调整旅游的产业要素结构,不仅满足游客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能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居民共同致富。” 李国定说,有青山绿水的好底子,又有了美丽乡村的好房子,相信未来,充满乡村传统特色的民宿经济定能有所起色。

  乔迁新居,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人居环境的变化,奔向小康的村民们,文明素养也在提高,家家门前、屋内都摆有分类垃圾桶,每天有专人来收取。“大家比以前更自觉了,垃圾、污水也不随意倾倒。”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纷纷感慨经历了村环境的“蜕变”后大家纷纷主动承担起美化家园的任务。村里的党员们更是自发成立了卫生小组,率先垂范,包干日常保洁工作,真正做到让乡村的“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

  天色渐晚,与王优红告别时,问起她对小康生活的理解,她笑着说:“不就是就是现在这样嘛。”

走进龙观乡大路村 探寻“海绵乡村”里的小康密码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20-09-18 09:11:1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龙溪隧道公路穿村而过的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一座座地中海风格的联排别墅林立公路边,光伏板铺满屋顶、梅雨季节无一处积水……

  谁能想到,这个五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仅5万元的贫困村,如今成了人人羡慕的小康村庄。近日,记者走进大路村,解读乡村面貌转型故事、感受乡村环境发展气象、探寻小康生活的现实模样……

  一项惠民工程,人居环境翻天覆地。车到村口还没停稳,热情的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定就迎了上来,“走,我带你们逛逛阿拉村投资1.1亿元的‘别墅区’!”跟随李国定来到别墅群前,335套联排小洋房让人眼前一亮,家门口砌上了沥青路,家家户户门前花草葱郁。“现在已经有80%的村民入住新房了。”李国定说。

  居住在此的王优红热情地领着我们进屋参观,“我们一家子是去年下半年搬进新家的,刚搬来时,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王优红骄傲地向我们介绍:“这房子面积有220平方米,一楼是大客厅,往上是架空层,厨房和餐厅都在这儿,二楼有三个卧室,我们都住不过来,三楼还有两个大阳台呢。”记者看到,家里彩电、空调一应俱全,阳台上摆满了健身球、弹力床等器材,王优红告诉记者,住进新家生活也洋气了起来,要学着保持身材喽。

  从百年旧“祖屋”到“高大上”崭新住宅,回忆起从前岁月,王优红感慨良多。“咱们大路村在四明山麓山脚,每逢暴雨,大水夹带着山石直冲下来,台风最严重时,地势低的杏村自然村时常积水超过1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水沿着樟溪河流流往下游鄞江、洞桥,干旱季节又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很是无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逐梦小康的道路上,不安分的大路村人似乎格外能“折腾”。“2015年启动新村建设时,村里就邀请村民一同出谋化策,王优红就是其中一员。她回忆道,那时村里为将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的水文循环技术运用到新村建设中,彻底解决积水难题,构筑一个立体的“海绵乡村”,大胆地成为全市乡村第一个“吃螃蟹者”,不仅请来技术专家,方案更是前前后后改了无数遍。

  说着,王优红拉着记者来到屋外,“这地底下可藏着我们村的小康密码”。只见家家门外的花坛下都有一个雨水蓄水池,下雨时,雨水沿着地势高的沥青路面流向四周地势低的绿化带,并顺着绿化带内可吸水渗水的砖,流向地下密布的管网,最终在休闲公园内建造的‘生态池’汇总。”王优红形象地称这个与周围河道相连的“生态池”为“装着开关的大水缸”:雨水多时开闸放水经环绕新村的河道流向下游,旱时则关上水闸蓄水。经过处理的水均达到二类水标准,可饮用、可灌溉,曾经饱受洪涝困扰的大路村也由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海绵乡村”。

  “小康社会有共同的目标,但小康生活并不是一个模样,它应该是斑斓多姿的。”村书记李国定说。在乡村更新的过程中,细心的大路村人留住了传统,留住了记忆。在保留新房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大路村因地制宜,留住村味。“村民们多以务农为生,所以车库顶上专门设计区域用来堆放农具。”李国定告诉记者,居民家中负一层还有个“地窖”,冬暖夏凉面积也很大,可以改造成厨房、餐厅、卧室和储藏室一体的空间,适合让村里的老人搬过来和孩子一同居住,方便照顾。

  不过,最初的新农村建设也让贫困的村集体和老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你抬头看屋顶。”李国定指着别墅的房顶对我们说,就是这些特殊的瓦片,带着村民一步步向小康靠近。李国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大路村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760千瓦,月均发电量约6.5万度,选用光伏瓦直接替代传统瓦片,实现防水、隔热、降温的建筑功能,村民能享受每个月30度电的补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里的开支及村民生活压力。”有绿水青山,也有美丽乡村,如今,一座座新洋房盖起来后,李国定还鼓励村民大力试水民宿经济,以乡村传统为特色和亮点,充分利用新楼空余的房间增加收益。“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延伸,是休闲深度旅游的最好体现,发展民宿经济可以丰富和调整旅游的产业要素结构,不仅满足游客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能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居民共同致富。” 李国定说,有青山绿水的好底子,又有了美丽乡村的好房子,相信未来,充满乡村传统特色的民宿经济定能有所起色。

  乔迁新居,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人居环境的变化,奔向小康的村民们,文明素养也在提高,家家门前、屋内都摆有分类垃圾桶,每天有专人来收取。“大家比以前更自觉了,垃圾、污水也不随意倾倒。”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纷纷感慨经历了村环境的“蜕变”后大家纷纷主动承担起美化家园的任务。村里的党员们更是自发成立了卫生小组,率先垂范,包干日常保洁工作,真正做到让乡村的“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

  天色渐晚,与王优红告别时,问起她对小康生活的理解,她笑着说:“不就是就是现在这样嘛。”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