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勇祖轩
逆势聚人才,“快人一步”孕育发展动能
上半年,累计新引进大学生6.1万人,逆势增长3.8%;“3315系列计划”吸引包括32名海内外院士、14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内的1923个高端人才项目申报,逆势增长27.9%,撬动民间资本24.7亿元,同比增长38%……
2020年匆匆过半,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阻挡宁波强势引才的决心和步伐。无论是高端人才项目还是基础人才,都实现了可观的“逆势”增长,凸显出宁波这座城市人才生态的吸引力和魅力值。
“逆势”二字,底气在生态,策略在速度。
2月7日,宁波创新推出高校毕业生大型线上招聘活动;2月24日,宁波推出“在浙里·甬抱你”2020高层次人才云端招聘周,打响全国招引高端人才“第一枪”;2月29日,宁波举办全省首个线下招聘会——“225”外贸人才专场……
为了将冬天耽搁的时间抢回来,宁波的引才工作“快人一步”:青年人才线上招聘、高端人才云端招聘、基础人才线下招聘等“三个全省率先”,组织“在浙里·甬抱你”系列品牌招聘活动339场,推出优质岗位19.2万余个,帮助企业引进青年人才等4.2万余人。
谷雨日,人才日。4月19日,文创港,宁波继续打响“与宁波·共成长”品牌,按照“线上+线下”思路,首发全球引才形象片、主题推广曲,全网参与热度超6500万人次,吸引2.4万名青年人才对接,达成意向6500余人,宁波“青年友好城”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第一时间,宁波出台“组工助企10条”“关心关爱人才12条”,推出“简化人才项目经费拨付方式、放宽海外工程师工作地域要求、优化人才政策线上办理制度、强化人才企业金融支持”等一揽子突破性举措,全力助推人才企业防疫、复工“两战赢”。
小步快跑,吸引的不仅仅是活力满满的青年人才。为了抓紧引进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宁波更是放眼全球,精准出击,火力全开。
我市发挥全球引才网络平台422家引才机构、41家海外人才合作中心、12家驻国内重点城市人才联络服务站等觅才网络优势,全方位推送宁波引才信息,联络站今年以来挖掘有意来甬高端人才988名,推荐申报“3315系列计划”项目130个,牵线引进人才(团队)49个、项目(平台)27个,全球引才网络平台汇集高端意向人才突破1.1万名。
不仅如此,我市全面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计划,完成东钱湖“浙江院士之家”主体工程建设,挂牌成立镇海、余姚、宁海三地“院士之家·青英荟”,启动第二批顶尖人才项目专项支持,短短几个月就全职引进4名海内外院士,全职在甬创业创新院士累计达23名;入选国家“杰青”2名,居全省首位,入选省级领军人才67名,创近年新高。
不仅要“快”,而且要“准”。面对潜在的危机,宁波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人才,开展靶向式招才引智,让符合宁波产业特色和城市气质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可以齐聚甬城。
今年上半年,宁波创新开辟“揭榜挂帅”引才模式,依托“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产业链补链强链,发布150余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面向全球引用高端人才智力攻关“卡脖子”难题,精准服务宁波产业发展。
悉心搭平台,“栽树工程”厚植人才沃土
走进位于北仑区明州西路上的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大楼,大厅的醒目位置是一面硕大的LED显示屏幕,实时显示着包括人才行业分析、技术库、项目库、企业需求列表在内的一连串数据。
今年4月,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北仑,并成为浙江省首批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试点。该中心以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难题共解为宗旨,旨在给企业提供专业化、集成化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共性技术痛点的化解。
“截至目前,入库海外高层次人才已近千名、入库项目超过200项,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领先意义的高端项目。”中心负责人介绍,自今年4月启用以来,已对接海外工程师251名,带来项目115项,服务企业372家次,解决技术问题128个,研发新产品22项。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对于人才而言,尤其需要一个足以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梦想,开创自己的前程和时代。
对此,我市继续增强平台的吸附能力,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发展建设,明确甬江实验室布局,新引进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推动国家电投宁波氢能产业研究院、诺丁汉大学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完成签约,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开园。
在持续做大做强余姚、中官路两大省级人才创业园的基础上,我市继续突出“产业集聚、人才抱团”理念,大力推广建设市级园区,新认定的海曙、鄞州、慈溪三地园区共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72名、省级领军人才41名,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备、人才协同引进的创业集聚体优势进一步凸显。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达69家,集聚各类人才3万多名,其中研发人才占比超70%,产业创新关键人才近700名;今年以来我市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如何让平台发挥乘数效应,让各类资源的正向效应1+1>2?今年以来,宁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协同打造一体化平台,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速人才资源的快速流动,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
面向上海,以前湾新区为核心载体加快打造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已共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47个,集聚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浙江创新中心服务全省作用充分发挥,已组建一期2亿元创投基金,累计集聚市内外人才企业、孵化平台75家。
今年4月以来,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更是进入实质化阶段。宁波会同省委人才办、舟山市委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明确10项重点指标、32项重点任务,启用首块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举办首场甬舟青年人才联合招聘会,合作设立9个领军人才工作室,明确首批13个收费景区、45家酒店民宿、6家体育场馆对两地高层次人才优惠开放,全力打造省域人才均衡发展先行示范。
“之前,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水性黏结剂全生命周期的研发上遇到了瓶颈;现在,借着人才一体化的东风,成功对接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相信很快会取得突破。”借着东风,位于舟山的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顺利从宁波“借”到了人才。
凝心优生态,人才服务全周期“一件事”
打通人社、公安、民政、学信网等数据接口,探索建立市县两级联动人才服务机制,试点纳入北仑和鄞州高频事项,首批上线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等4大类15项高频服务事项……
最近,宁波即将完成移动端平台“甬智通”微信小程序开发、PC端平台网页改版升级,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速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变人才服务“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进一步提升便利性和精准度。
对于人才来说,阳光、雨露、土壤、肥料,一个都不能少。如何为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营造最良好的人才生态,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效率,也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今年4月,我市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宁波人才之家正式启动,集成创业辅导、融资对接、人力资源、科技转化等10大类,126项全要素、全周期、闭环式服务,吸引入驻43家人才社团、67家科技平台、23家投融资机构,联系服务人才2万余人次,力图打造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旗舰店”。
“这里就是我们人才的‘娘家’,也是我在宁波真真切切的‘第一站’。”对于高层次人才熊震来说,2020年因为疫情的“打扰”而充满了变数,同时也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对宁波人才服务的效率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4月17日,领到了宁波朋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5月份团队完成前期的对接,6月份在宁波本土找到合作伙伴投资全部到位,7月份研发经费开始投入,8月底就能实现成果在宁波的落地……
从企业筹备、投资到落地量产,仅仅用了100天,一切都像按了“快进键”。“怪不得这里有这么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即使已经是创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熊震还是忍不住为宁波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效率点赞。
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宁波的人才服务也并没有被打乱阵脚。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引才形势变化,宁波迅速组织力量对385家市级以上人才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并随机选取40家制造业人才企业进行重点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破解举措。
用工难、融资难、复工难……针对人才企业们反映的困难,宁波实行重点人才企业“一企一策”,对市县两级921家人才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开通1条服务总线和15条服务分线提供24小时服务;实行外籍高层次人才“一人一档”,对入选人才计划的379名外籍专家、持工作许可证的3961名外国人才建立专人对接制度,点对点提供防护指导、返程对接、抵甬安置等暖心服务。
放宽人才购房补贴政策申报时限,延长人才公寓、人才安居专用房租期3个月,明确人才“无房家庭”可在市六区优先认购商品住房;允许本科生配偶和未婚子女、博士生夫妻双方父母户口随迁至人才专户,实行长三角地区社保缴纳年限累计计算,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住证推荐申请细则……
围绕人才迫切关注的安居购房、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宁波频频出招,为人才来甬扎根提供最大便利;今年以来已对符合条件的89名高层次人才子女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家庭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
今年7月,市委全会又专门作出《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了下步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的重点举措和任务目标。可以预见,宁波人才工作正蓄势待发,又将开启乘风破浪的崭新征程。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