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丛志强带队来到东钱湖城杨村 “未来,这里会比丽江更美”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30 23:42:00报料热线:81850000

  7月29日18:30分,宁波东钱湖镇城杨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村民们听得认真,眼里闪着光。  

  “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面对面与村民交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这个网红教授打造了一个宁海葛家村,现在他将目光转向城杨村。  

  11人的艺术团队驻村第一天,村里就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未来他们将共同见证城杨村的蝶变。

  城杨村风貌

  “我们不是骗子,是来帮你们的!”北京来的教授面对面与村民交流

  这是一场接地气的讲座。没有客套话,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语言。

  “在座的父老乡亲们,艺术家来村里,可能很容易被误解。但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帮你们在家门口赚钱。”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这次讲座,他想和村民聊一个话题——他们为何而来,他们要做什么?  

  “艺术振兴乡村,是想尽量去满足你们更多的需求,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到处都想搞旅游,哪有这么好做?”有村民在底下窃窃私语。

  丛志强笑了,他讲了一个宁海葛家村的案例。当地村民新建了一个农家乐,光7月份,收入就突破3万元。“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自然就好了,但在一年前,他和你们一样,压根儿不相信我说的这一套。”

  讲座持续了1个多小时,整个文化礼堂座无虚席。北京来的教授来村里讲课,这是头一次,村民的眼睛里闪着亮光。  

  丛志强接受记者采访

  艺术家团队入驻城杨村村里组建60人的“艺工队”         

  “教授,我们家能怎么改?你帮我出出主意?”  

  “教授,我们村以后是不是要大变样了?”  

  这是丛志强来城杨村的第三天,这次他带来了11人的艺术家团队驻村。村里没有太多怀疑的声音,他从村民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炽热,一种期待。

  对宁波人来说,丛志强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去年,他的团队走进宁海葛家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网红村”,并涌现出上百名乡建艺术家。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钱湖的城杨村。  

  该村处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与大梅山旅游板块的交接点,地理位置优越。走在村里,四面环山,两条小溪穿村而过,白墙黑瓦、草木葱茏,有一种原生态的烟火气。  

  “7月中旬,我第一次走进城杨村,这里的自然禀赋太好了,生态环境好,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说起城杨村的第一印象,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东峰不吝赞美之词。  

  他们入驻乡村,就是希望把这里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我们的艺术振兴,是通过选址和项目策划,引导村民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引入来完成改造和提升,其实就是给乡村赋能,让村民动起来。”  

  村民的行动力比他们想象得更快。他们驻村的第一天,城杨村就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  

  “这60人都是我们村里的能工巧匠,有的是木匠,有的泥匠,人人都有一门好手艺。这次村里来了艺术家,我们当然要自己动起来!”今年68岁的杨汉忠是“艺工队”的小组长,这几天他和队员们正在做土地平整工作。      

  丛志强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打造建国际知名旅游村“未来,这里会比丽江更美”  

  “和葛家村的发展路径不同,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城杨模式’,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旅游村。”丛志强告诉记者,目前,团队11人分成6组,都开始了前期工作,村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景。  

  在亭溪边,丛志强向记者描绘未来的蓝图。“这里以前是几间猪棚,以后我们要打造成一个休闲消费区,要建酒吧和咖啡屋,对面的老房子要打造成商铺,可以展示村民的竹制品……”  

  根据规划,城杨村第一期主要沿村里的亭溪布点,将古树、古寺和桥等资源用起来,建设一个具有研学和疗休养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做乡村旅游不能着急,需要循序渐进,3年以后,这里会是一个全新的城杨村。”  

  在艺术家驻村前, 160余个村民分批去葛家村考察,他们想看看这些教授们能变出什么样的魔法?

  村民杨志芬是最早去的一批,看了一圈葛家村,她对家乡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我们的地理位置比葛家村好,而且我们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我们肯定能建设得更好。” 

  “玻璃房、咖啡屋、休闲街,教授们说,未来我们这里会变得比丽江更美!”电话里,杨汉忠正在给女儿打电话,讲述这几天村里的变化。女儿则在电话里叮嘱父亲,“这个教授很有名的,你们一定要跟着他们干,我们城杨村就有希望了!”  

  “11”+“60”,这两个数字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谁都说不准,但属于城杨村的蝶变已经开始了。  

  记者 薛曹盛 文/摄 通讯员 杨磊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丛志强带队来到东钱湖城杨村 “未来,这里会比丽江更美”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30 23:42:00

  7月29日18:30分,宁波东钱湖镇城杨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村民们听得认真,眼里闪着光。  

  “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面对面与村民交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这个网红教授打造了一个宁海葛家村,现在他将目光转向城杨村。  

  11人的艺术团队驻村第一天,村里就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未来他们将共同见证城杨村的蝶变。

  城杨村风貌

  “我们不是骗子,是来帮你们的!”北京来的教授面对面与村民交流

  这是一场接地气的讲座。没有客套话,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语言。

  “在座的父老乡亲们,艺术家来村里,可能很容易被误解。但我们不是骗子,我们是来帮你们的,帮你们在家门口赚钱。”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这次讲座,他想和村民聊一个话题——他们为何而来,他们要做什么?  

  “艺术振兴乡村,是想尽量去满足你们更多的需求,让乡村更美,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到处都想搞旅游,哪有这么好做?”有村民在底下窃窃私语。

  丛志强笑了,他讲了一个宁海葛家村的案例。当地村民新建了一个农家乐,光7月份,收入就突破3万元。“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自然就好了,但在一年前,他和你们一样,压根儿不相信我说的这一套。”

  讲座持续了1个多小时,整个文化礼堂座无虚席。北京来的教授来村里讲课,这是头一次,村民的眼睛里闪着亮光。  

  丛志强接受记者采访

  艺术家团队入驻城杨村村里组建60人的“艺工队”         

  “教授,我们家能怎么改?你帮我出出主意?”  

  “教授,我们村以后是不是要大变样了?”  

  这是丛志强来城杨村的第三天,这次他带来了11人的艺术家团队驻村。村里没有太多怀疑的声音,他从村民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炽热,一种期待。

  对宁波人来说,丛志强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去年,他的团队走进宁海葛家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网红村”,并涌现出上百名乡建艺术家。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钱湖的城杨村。  

  该村处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与大梅山旅游板块的交接点,地理位置优越。走在村里,四面环山,两条小溪穿村而过,白墙黑瓦、草木葱茏,有一种原生态的烟火气。  

  “7月中旬,我第一次走进城杨村,这里的自然禀赋太好了,生态环境好,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说起城杨村的第一印象,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东峰不吝赞美之词。  

  他们入驻乡村,就是希望把这里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我们的艺术振兴,是通过选址和项目策划,引导村民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引入来完成改造和提升,其实就是给乡村赋能,让村民动起来。”  

  村民的行动力比他们想象得更快。他们驻村的第一天,城杨村就组建了一支60人的“艺工队”。  

  “这60人都是我们村里的能工巧匠,有的是木匠,有的泥匠,人人都有一门好手艺。这次村里来了艺术家,我们当然要自己动起来!”今年68岁的杨汉忠是“艺工队”的小组长,这几天他和队员们正在做土地平整工作。      

  丛志强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打造建国际知名旅游村“未来,这里会比丽江更美”  

  “和葛家村的发展路径不同,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城杨模式’,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旅游村。”丛志强告诉记者,目前,团队11人分成6组,都开始了前期工作,村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景。  

  在亭溪边,丛志强向记者描绘未来的蓝图。“这里以前是几间猪棚,以后我们要打造成一个休闲消费区,要建酒吧和咖啡屋,对面的老房子要打造成商铺,可以展示村民的竹制品……”  

  根据规划,城杨村第一期主要沿村里的亭溪布点,将古树、古寺和桥等资源用起来,建设一个具有研学和疗休养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做乡村旅游不能着急,需要循序渐进,3年以后,这里会是一个全新的城杨村。”  

  在艺术家驻村前, 160余个村民分批去葛家村考察,他们想看看这些教授们能变出什么样的魔法?

  村民杨志芬是最早去的一批,看了一圈葛家村,她对家乡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我们的地理位置比葛家村好,而且我们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我们肯定能建设得更好。” 

  “玻璃房、咖啡屋、休闲街,教授们说,未来我们这里会变得比丽江更美!”电话里,杨汉忠正在给女儿打电话,讲述这几天村里的变化。女儿则在电话里叮嘱父亲,“这个教授很有名的,你们一定要跟着他们干,我们城杨村就有希望了!”  

  “11”+“60”,这两个数字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谁都说不准,但属于城杨村的蝶变已经开始了。  

  记者 薛曹盛 文/摄 通讯员 杨磊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