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房子、老物件都是宝,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改造。”
“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村民,现在都能帮别的村设计改造了。”
宁海县葛家村村民葛万永坐在晴隆县政府会议室的台上,一脸自豪。
8月1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和宁海县葛家村村民登台演讲,分享艺术改造乡村的成功经验和感悟。
晴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部门干部们现场聆听,晴隆的各乡镇(街道)、村社还开设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当地的镇、村干部一同收看。
“以往在新农村建设中,往往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情况,村民有等靠要的思想。”丛志强说,“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就是要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让村民脱贫后,真正走上富裕道路。
去年4月,丛志强带领研究生在葛家村试水“艺术振兴乡村”之路,通过引导,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村民们动手扮靓村庄,葛家村也因此成为“网红”村,不久前,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宁海“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经验,让在场的干部信心满满。“艺术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它完全可以融入到村民中去。”晴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汝斌说,晴隆的柑橘产业,可以通过“艺术”改造,创意式设计包装,把文化内涵注入产品形象,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中产生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寓意联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丛志强教授和葛家村村民的“授课”,也打动了远在23公里外者布村村民的心。
者布村是2018年度晴隆县四个出列村之一,脱贫后村庄该走什么道路,如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干事创业主观能动性,都是者布村干部们思考的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村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梦想和美好向往,自觉承担村庄发展的责任。”者布村党支部书记岑正洪表示,宁海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下一步村庄将做好规划,抓好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让群众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晴隆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钢说,“‘艺术振兴乡村’的模式不仅让我看到了晴隆脱贫的希望,也让我找到了一条用艺术振兴乡村的捷径。未来,这种模式有望在晴隆生根发芽。”
记者 梅子满 傅婷婷 通讯员 徐铭怿 曹维燕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