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北仑特辑
北仑加速描摹“幸福河湖”治水远景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1 08:50:00

  《美丽城湾》 (郑凯侠摄)

  《万人沙滩》 (朱省海摄)

  《中河如镜》 (朱省海摄)

  文/徐展新谢隽董沙沙

  图/北仑区五水共治办

  2019年,11个区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入海河流功能区达标率90%,第五次荣获“大禹鼎”并第二次升格为“大禹银鼎”……

  一个个耀眼的数据,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北仑去年五水共治工作的最好肯定,也佐证了北仑近年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以“河道水质提标”为目标,不断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精准施策,为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的点滴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流淌在北仑城乡的一条条清澈河流,灌溉了树木花朵,滋润着河岸土地,营造出“景美人欢”的好氛围。这张四通八达、洁净流畅的水系网络,也终将反哺保护它的人们,为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城市形象优化和竞争力提升注入澎湃动力。

  日积月累的一笔一画,北仑从“美丽河湖”到“幸福河湖”的治水远景图逐渐清晰起来。2020年是全区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的收官决胜年,北仑计划完成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所有河道基本达到Ⅳ类水及以上标准,真正做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攻坚克难迈过“水质关”

  五水共治工作的“塔基”,就是水质提升。越是“硬核”的数据指标,越需要全盘统筹、全力投入、攻坚克难。

  早在2017年,北仑就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累计投资6.2亿元,逐步搭建起完整的污水处理网络。2018年北仑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区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方案》,更是将水质提标工作列为区委中心工作之一,再次吹响了水质提标的“进军号”。

  这道“水质关”怎么迈?北仑的解题方式是“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

  首先,要加大投入创建“美丽河湖”。针对不同区域河流的具体情况实施“一河一策”,强化控源截污、排口整治,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和水系沟通。针对乡村水系的复杂情况,推进“清水绕百村”工程,陆续完成村庄水环境治理项目82个,成功创建了10条区级美丽河湖,打造小浃江、中河、梅山大河三条省级美丽河湖。今年,芦江大河和明月湖也被列入美丽河湖建设计划。“仅小浃江整治一项工作,我们就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这笔投资,会在不远的未来换得丰厚的回报。”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后,要高标准开展水质提标立功竞赛,形成对标争先的火热氛围。据了解,北仑制定出台了区《河道水质提标立功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编制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改造、商圈整治、河道清淤、水系沟通、村庄水环境治理、入河排污(水)口等七大类项目工程清单,重点提升河道122条。同时建立了竞赛活动督查考核通报机制,按照任务分解和时间节点,实行红、黄、绿项目进度三色提醒警示,每月对标进展督查公示,每季召集会议研判分析,年度开展评先评优、表扬表彰。

  而“高起点”,则凝聚在有着满满江南特色的河埠头上。去年9月起,北仑通过全域排查现状、实地走访调研、多方征集意见后,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水源条件、管网设施建设基础及居民洗涤习惯等因素,秉持实用、经济、生态三大原则,启动河埠头综合整治工作,开创全市先河。

  于是,传统的河埠头成为了高质量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一座“试验田”——当前,北仑已编制完成《区河埠头整治工作指导性意见》和《河埠头及环保洗衣台设计方案选编》,因地制宜建设河道引水型、池塘取水型、水库引水型、溪坑自流型等四个类型的生态河埠头,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49个,计划今年建成180个,全力提升河道水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攻坚决胜之年,水质提标“三策”已见成效。目前,区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和黑臭河,今年上半年,11个区控以上考核断面100%达到功能区Ⅲ类水标准,全区535条河道90%以上达到Ⅳ类水标准。“我们会咬紧牙关不放松,把这场攻坚战打好、打赢!”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共治共享收获“金口碑”

  从庄口庙桥出发,流至下三山大闸,长达8.1公里的中河横穿了大碶和新碶两个街道,养育了无数土生土长的人们。如今,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这条河流恢复了曾经的美丽娇颜,成功上榜2019年度省级美丽河湖名单。

  在“美丽河湖”荣誉的背后,完善的治水管理体系“熠熠生辉”。记者了解到,中河建立了以区级河长主持的水情常态化联席会商机制,成立“治水功能型党支部”、工作群、应急小组等,引导河段长和志愿者根据自身职责主动绘制“水情图”。耳濡目染之下,河流沿岸居民爱河护河意识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了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这是中河的实践,也是北仑全区的探索。

  为了提升治水管理的范围和效果,北仑正全力推动河湖管护“全民化”,在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职责延伸管理范围,在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在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还聘请全区354名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128个村(社)党组织负责人也以“共约治水”签名的形式认领了179段“问题河道”。“河(湖)小二”“护河联盟”等百余支社会志愿服务团队也陆续成立,定期开展治水宣传、巡河护水等大型志愿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

  另一边,专业河道管理机构的成立、保洁养护专项资金的注入,让河湖管护体系更加“无缝可击”。八年前,北仑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县级河道专业管理机构,10个街道全部设立河道管理所,每年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聘请第三方专业保洁队伍对全区所有河面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

  从各级“长官”到党员干部代表、志愿者、第三方保洁队伍,众志成城,才能破难见效。

  这支数量庞大、组成复杂的“治水队伍”,如何打好配合,实现“1+1>2”的效果?北仑创新“四无二查报”制度,明确河面长(即河道保洁员)的职责范围和上报渠道。一旦出现无法解决的涉水问题,就交由河长统筹协调、专业机构确定方案、多部门联合处置,通过部门联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有效处置河道污染源。区河道管理处、街道河道管理所等专职机构则肩负起考核主体的责任,采取日巡查、月通报、年考核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等涉河事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保洁养护资金相挂钩。

  既能发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又做到了分工分责,这一共治共享的治水管理体系,赢得了老百姓的“金口碑”。去年,北仑“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总得分达89.07分,较2018年提升19位,增幅列全市首位。这也是北仑开展治水工作以来,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的最高点。“老百姓的肯定,是我们继续优化管理模式、推进治水工作的最重要的信心来源。”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治水展现“创新力”

  “区行政中心南门附近有个管道的出水口水量减少了,可能是管道堵塞,怎么办?”今年3月,收到物业反馈后,管道检测人员带上“黑科技”设备迅速出动。施工现场,管道检测工作人员摇控指挥“内窥CCTV管道机器人”进入下水井,对管道指定部位进行详细探查,并将管道内部全貌高清影像传输到电脑。据此,工作人员作出判断:“管道变形造成堵塞,尽快着手修复。”

  这位可以深入管道内部的“机器人”也称“管道医生”,它能通过自身携带的高清摄像头,第一时间将管道内实际情况准确直观的反馈给地面检测设备,并定位准确的数据,大大提高管道检测作业精度、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项管网检测,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贡献力量。

  得益于这样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北仑的治水工作愈发“智慧”。

  除了“管道医生”,北仑还逐步完善无人船巡河机制,实现全区重点81家涉水企业在智慧环保平台的全面巡检,实现岩河流域试点雨(污)水井内多参数的物联网移动监测,同时制定科学的疏浚方案、清淤周期,针对北仑易沉降地质特性应用科学建设和修复技术。

  接下来,北仑还会加大力度落实应用一批新技术。

  一方面,强化非开挖管道修复新技术应用,提高管网排查修复效率。在管网检测与修复过程中鼓励使用管道机器人,开展排查与修复工作。进一步探索非开挖修复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建立管网检测修复数据库和电子影像档案。

  另一方面,在城中村、商圈餐饮集聚区和精细截污纳管暂时无法配套到位区域探索实施微纳米曝气、活性菌种撒播等多种高新技术项目,在部分景观、河道上开展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式放养,实施洁水渔业工程,培育水生动植物、贝类、有益菌,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质和透明度,并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实施清淤污泥的生态处置。

  与此同时,一张智慧环保治水监管网络也铺设开来。记者了解到,北仑正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测和监管,精准掌握污染物排放及总量。2019年底,全区区控以上断面已设置水质监测自动站,实现了全天候实时采样监测,及时掌握水域交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研判水质变化趋势。按计划,今年将实现全区街道区控以上重点断面布控,并完成在线监测联网。

  长期以来,北仑都是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在全市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全区推行“两整两提”专项攻坚行动的大环境下,北仑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为纵深开展“智慧治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北仑加速描摹“幸福河湖”治水远景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1 08:50:00

  《美丽城湾》 (郑凯侠摄)

  《万人沙滩》 (朱省海摄)

  《中河如镜》 (朱省海摄)

  文/徐展新谢隽董沙沙

  图/北仑区五水共治办

  2019年,11个区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入海河流功能区达标率90%,第五次荣获“大禹鼎”并第二次升格为“大禹银鼎”……

  一个个耀眼的数据,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北仑去年五水共治工作的最好肯定,也佐证了北仑近年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以“河道水质提标”为目标,不断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精准施策,为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的点滴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流淌在北仑城乡的一条条清澈河流,灌溉了树木花朵,滋润着河岸土地,营造出“景美人欢”的好氛围。这张四通八达、洁净流畅的水系网络,也终将反哺保护它的人们,为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城市形象优化和竞争力提升注入澎湃动力。

  日积月累的一笔一画,北仑从“美丽河湖”到“幸福河湖”的治水远景图逐渐清晰起来。2020年是全区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的收官决胜年,北仑计划完成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所有河道基本达到Ⅳ类水及以上标准,真正做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攻坚克难迈过“水质关”

  五水共治工作的“塔基”,就是水质提升。越是“硬核”的数据指标,越需要全盘统筹、全力投入、攻坚克难。

  早在2017年,北仑就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累计投资6.2亿元,逐步搭建起完整的污水处理网络。2018年北仑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区河道水质提标专项攻坚行动方案》,更是将水质提标工作列为区委中心工作之一,再次吹响了水质提标的“进军号”。

  这道“水质关”怎么迈?北仑的解题方式是“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

  首先,要加大投入创建“美丽河湖”。针对不同区域河流的具体情况实施“一河一策”,强化控源截污、排口整治,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和水系沟通。针对乡村水系的复杂情况,推进“清水绕百村”工程,陆续完成村庄水环境治理项目82个,成功创建了10条区级美丽河湖,打造小浃江、中河、梅山大河三条省级美丽河湖。今年,芦江大河和明月湖也被列入美丽河湖建设计划。“仅小浃江整治一项工作,我们就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这笔投资,会在不远的未来换得丰厚的回报。”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后,要高标准开展水质提标立功竞赛,形成对标争先的火热氛围。据了解,北仑制定出台了区《河道水质提标立功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编制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改造、商圈整治、河道清淤、水系沟通、村庄水环境治理、入河排污(水)口等七大类项目工程清单,重点提升河道122条。同时建立了竞赛活动督查考核通报机制,按照任务分解和时间节点,实行红、黄、绿项目进度三色提醒警示,每月对标进展督查公示,每季召集会议研判分析,年度开展评先评优、表扬表彰。

  而“高起点”,则凝聚在有着满满江南特色的河埠头上。去年9月起,北仑通过全域排查现状、实地走访调研、多方征集意见后,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水源条件、管网设施建设基础及居民洗涤习惯等因素,秉持实用、经济、生态三大原则,启动河埠头综合整治工作,开创全市先河。

  于是,传统的河埠头成为了高质量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一座“试验田”——当前,北仑已编制完成《区河埠头整治工作指导性意见》和《河埠头及环保洗衣台设计方案选编》,因地制宜建设河道引水型、池塘取水型、水库引水型、溪坑自流型等四个类型的生态河埠头,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49个,计划今年建成180个,全力提升河道水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攻坚决胜之年,水质提标“三策”已见成效。目前,区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和黑臭河,今年上半年,11个区控以上考核断面100%达到功能区Ⅲ类水标准,全区535条河道90%以上达到Ⅳ类水标准。“我们会咬紧牙关不放松,把这场攻坚战打好、打赢!”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共治共享收获“金口碑”

  从庄口庙桥出发,流至下三山大闸,长达8.1公里的中河横穿了大碶和新碶两个街道,养育了无数土生土长的人们。如今,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这条河流恢复了曾经的美丽娇颜,成功上榜2019年度省级美丽河湖名单。

  在“美丽河湖”荣誉的背后,完善的治水管理体系“熠熠生辉”。记者了解到,中河建立了以区级河长主持的水情常态化联席会商机制,成立“治水功能型党支部”、工作群、应急小组等,引导河段长和志愿者根据自身职责主动绘制“水情图”。耳濡目染之下,河流沿岸居民爱河护河意识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了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这是中河的实践,也是北仑全区的探索。

  为了提升治水管理的范围和效果,北仑正全力推动河湖管护“全民化”,在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职责延伸管理范围,在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在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还聘请全区354名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128个村(社)党组织负责人也以“共约治水”签名的形式认领了179段“问题河道”。“河(湖)小二”“护河联盟”等百余支社会志愿服务团队也陆续成立,定期开展治水宣传、巡河护水等大型志愿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

  另一边,专业河道管理机构的成立、保洁养护专项资金的注入,让河湖管护体系更加“无缝可击”。八年前,北仑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县级河道专业管理机构,10个街道全部设立河道管理所,每年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聘请第三方专业保洁队伍对全区所有河面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

  从各级“长官”到党员干部代表、志愿者、第三方保洁队伍,众志成城,才能破难见效。

  这支数量庞大、组成复杂的“治水队伍”,如何打好配合,实现“1+1>2”的效果?北仑创新“四无二查报”制度,明确河面长(即河道保洁员)的职责范围和上报渠道。一旦出现无法解决的涉水问题,就交由河长统筹协调、专业机构确定方案、多部门联合处置,通过部门联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有效处置河道污染源。区河道管理处、街道河道管理所等专职机构则肩负起考核主体的责任,采取日巡查、月通报、年考核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等涉河事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保洁养护资金相挂钩。

  既能发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又做到了分工分责,这一共治共享的治水管理体系,赢得了老百姓的“金口碑”。去年,北仑“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总得分达89.07分,较2018年提升19位,增幅列全市首位。这也是北仑开展治水工作以来,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的最高点。“老百姓的肯定,是我们继续优化管理模式、推进治水工作的最重要的信心来源。”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治水展现“创新力”

  “区行政中心南门附近有个管道的出水口水量减少了,可能是管道堵塞,怎么办?”今年3月,收到物业反馈后,管道检测人员带上“黑科技”设备迅速出动。施工现场,管道检测工作人员摇控指挥“内窥CCTV管道机器人”进入下水井,对管道指定部位进行详细探查,并将管道内部全貌高清影像传输到电脑。据此,工作人员作出判断:“管道变形造成堵塞,尽快着手修复。”

  这位可以深入管道内部的“机器人”也称“管道医生”,它能通过自身携带的高清摄像头,第一时间将管道内实际情况准确直观的反馈给地面检测设备,并定位准确的数据,大大提高管道检测作业精度、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项管网检测,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贡献力量。

  得益于这样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北仑的治水工作愈发“智慧”。

  除了“管道医生”,北仑还逐步完善无人船巡河机制,实现全区重点81家涉水企业在智慧环保平台的全面巡检,实现岩河流域试点雨(污)水井内多参数的物联网移动监测,同时制定科学的疏浚方案、清淤周期,针对北仑易沉降地质特性应用科学建设和修复技术。

  接下来,北仑还会加大力度落实应用一批新技术。

  一方面,强化非开挖管道修复新技术应用,提高管网排查修复效率。在管网检测与修复过程中鼓励使用管道机器人,开展排查与修复工作。进一步探索非开挖修复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建立管网检测修复数据库和电子影像档案。

  另一方面,在城中村、商圈餐饮集聚区和精细截污纳管暂时无法配套到位区域探索实施微纳米曝气、活性菌种撒播等多种高新技术项目,在部分景观、河道上开展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式放养,实施洁水渔业工程,培育水生动植物、贝类、有益菌,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质和透明度,并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实施清淤污泥的生态处置。

  与此同时,一张智慧环保治水监管网络也铺设开来。记者了解到,北仑正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测和监管,精准掌握污染物排放及总量。2019年底,全区区控以上断面已设置水质监测自动站,实现了全天候实时采样监测,及时掌握水域交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研判水质变化趋势。按计划,今年将实现全区街道区控以上重点断面布控,并完成在线监测联网。

  长期以来,北仑都是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在全市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全区推行“两整两提”专项攻坚行动的大环境下,北仑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为纵深开展“智慧治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