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垃圾分类美环境 “甬”立潮头智慧赢
稿源: 浙江日报   2020-06-11 10:36:29报料热线:81850000

  初夏来到宁波,风从海上来,繁花开遍,奉化江、姚江和甬江会合,滔滔不绝,田野翠绿一片,锦绣如画。

  如今宁波初步形成了“村庄风景化,风景全域化”的优美农村人居环境,这里变得更美丽,源于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行动。

  近年来,宁波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围绕“三化”目标,强化制度设计、示范带动和绩效评估,加大宣传推广和管理机制创建力度,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着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益最大化,积累了垃圾分类的宁波智慧和宁波经验。

  科技+管理

  垃圾分类更“聪明”

  在慈溪市观海卫镇,村道上几乎没有发现果皮纸屑等垃圾,也寻不到垃圾桶的“踪迹”。“我们撤掉了所有户外公共垃圾桶,给每一户家庭分发了装有芯片的智能小桶,在每天固定时间段有专人上门检查并收取,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运,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形成村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闭环’。”王叶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村民们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从70%提升到95%。

  王叶村的村级生活垃圾分类“闭环”模式是慈溪农村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慈溪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聚焦分类收运、回收利用和终端处置三个方面,规范集运与处置体系,着力提升分类质量与处理效率,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而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这里通过“物联网+”,实现垃圾分类一体化运营。

  以“物联网”技术为媒介,实现云端监控。大佳何镇对全镇每户家庭发放带有智能芯片的分类垃圾桶,收集员每天扫描芯片记录该户家庭每日垃圾的“分类质量”和“重量”,同时也记录收集员工工作动态和路径,政府和第三方公司可在云端直接对用户垃圾相关数据、收集员相关数据进行查看。大佳何镇政府根据云平台大数据每月重点对村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和垃圾减量率进行分析研判,直接在农户分类准确率识别、保洁考核等问题上提供数据支持,监管的精准度持续提高。并且利用数据共享特性,将垃圾“智分类”体系与村民e点通、“智慧城管”等“无缝对接”,高效协同地推进清洁家园建设。

  在北仑,当地高水平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可用资源回收利用。

  连片联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站点规划建设,根据村庄规模、用地现状优选终端处置方案,如在村庄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村选择机器快速成肥模式,集中快速处置为有机质肥,经济高效。目前已建成10个资源化站点,基本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利用站点区内全覆盖;同时加快可回收体系搭建,将农村区域的回收网点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搭把手”智能回收箱建设,全区已经落地运行智能回收箱284个,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73家,打造起城乡一体的“人工+智能、固定+流动、定时+预约”回收服务网络体系,打通农村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实现应收尽收。

  机制+创新

  垃圾分类更长效

  要让垃圾分类实现长效,机制创新必不可少。宁波市各区县(市)依据各自实际,多点开花,建立了各有特色的长效机制。

  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是垃圾分类的“明星村”,这里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志愿者组成的4个监督组,晚上入户抽查。如连续3次被敲“蓝章”,则该户村民一段时期内的垃圾分类将被认定为“不合格”,无法享受村里的相关福利待遇。同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选好村里的保洁员,新保洁员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制,表现不好便下岗。实行季度轮岗制度,开展岗位竞争,并设立3000元年终奖金,年底经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其工作情况打分后,给予全额奖励或酌情扣除。

  建立奖惩机制的,还有海曙区。专门开展“撤桶并点百日攻坚”行动,各乡镇(街道)充分探索“四分类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全区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制定出台为契机,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共立案83起,处罚金额达60452元,让“垃圾要分类、违法要处罚”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象山,这里逐步启动12个镇乡厨余垃圾处置终端升级改造项目,同时着眼长效,加强运维管护。

  深入开展太阳能阳光房运维管理调研,制定下发《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站长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阳光房人员及作业工具配置,明确阳光房作业流程及设施维护要求,从制度上完善后期运维管护要求。

  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宁波环境美了,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减,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形成联动,相关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从源头分类、收集、运输到末端处理,带动了一批环保产业发展,形成一条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链;村民素养提升,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分”转变为热情高涨的“我要分”,村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甬”立潮头再出发。2020年,宁波将新增省级项目村30个、高标准示范村20个,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指导各地开展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创新,并及时总结试点推广。让垃圾分类更高效,不断续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数读

  ● 30个省资源化站点项目村、20个省高标准示范村、44个市级示范村和年度任务分类村,全部完成创建,并逐步完善巩固分类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85%,回收利用率51.27%,资源化利用率94%,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市838个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消纳,日处理能力830吨,日转化生物有机质肥260余吨,垃圾终端减量达70%。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垃圾分类美环境 “甬”立潮头智慧赢

稿源: 浙江日报 2020-06-11 10:36:29

  初夏来到宁波,风从海上来,繁花开遍,奉化江、姚江和甬江会合,滔滔不绝,田野翠绿一片,锦绣如画。

  如今宁波初步形成了“村庄风景化,风景全域化”的优美农村人居环境,这里变得更美丽,源于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行动。

  近年来,宁波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围绕“三化”目标,强化制度设计、示范带动和绩效评估,加大宣传推广和管理机制创建力度,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着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益最大化,积累了垃圾分类的宁波智慧和宁波经验。

  科技+管理

  垃圾分类更“聪明”

  在慈溪市观海卫镇,村道上几乎没有发现果皮纸屑等垃圾,也寻不到垃圾桶的“踪迹”。“我们撤掉了所有户外公共垃圾桶,给每一户家庭分发了装有芯片的智能小桶,在每天固定时间段有专人上门检查并收取,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运,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形成村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闭环’。”王叶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村民们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从70%提升到95%。

  王叶村的村级生活垃圾分类“闭环”模式是慈溪农村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慈溪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聚焦分类收运、回收利用和终端处置三个方面,规范集运与处置体系,着力提升分类质量与处理效率,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而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这里通过“物联网+”,实现垃圾分类一体化运营。

  以“物联网”技术为媒介,实现云端监控。大佳何镇对全镇每户家庭发放带有智能芯片的分类垃圾桶,收集员每天扫描芯片记录该户家庭每日垃圾的“分类质量”和“重量”,同时也记录收集员工工作动态和路径,政府和第三方公司可在云端直接对用户垃圾相关数据、收集员相关数据进行查看。大佳何镇政府根据云平台大数据每月重点对村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和垃圾减量率进行分析研判,直接在农户分类准确率识别、保洁考核等问题上提供数据支持,监管的精准度持续提高。并且利用数据共享特性,将垃圾“智分类”体系与村民e点通、“智慧城管”等“无缝对接”,高效协同地推进清洁家园建设。

  在北仑,当地高水平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可用资源回收利用。

  连片联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站点规划建设,根据村庄规模、用地现状优选终端处置方案,如在村庄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村选择机器快速成肥模式,集中快速处置为有机质肥,经济高效。目前已建成10个资源化站点,基本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利用站点区内全覆盖;同时加快可回收体系搭建,将农村区域的回收网点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搭把手”智能回收箱建设,全区已经落地运行智能回收箱284个,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73家,打造起城乡一体的“人工+智能、固定+流动、定时+预约”回收服务网络体系,打通农村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实现应收尽收。

  机制+创新

  垃圾分类更长效

  要让垃圾分类实现长效,机制创新必不可少。宁波市各区县(市)依据各自实际,多点开花,建立了各有特色的长效机制。

  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是垃圾分类的“明星村”,这里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志愿者组成的4个监督组,晚上入户抽查。如连续3次被敲“蓝章”,则该户村民一段时期内的垃圾分类将被认定为“不合格”,无法享受村里的相关福利待遇。同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选好村里的保洁员,新保洁员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制,表现不好便下岗。实行季度轮岗制度,开展岗位竞争,并设立3000元年终奖金,年底经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其工作情况打分后,给予全额奖励或酌情扣除。

  建立奖惩机制的,还有海曙区。专门开展“撤桶并点百日攻坚”行动,各乡镇(街道)充分探索“四分类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全区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制定出台为契机,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共立案83起,处罚金额达60452元,让“垃圾要分类、违法要处罚”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象山,这里逐步启动12个镇乡厨余垃圾处置终端升级改造项目,同时着眼长效,加强运维管护。

  深入开展太阳能阳光房运维管理调研,制定下发《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站长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阳光房人员及作业工具配置,明确阳光房作业流程及设施维护要求,从制度上完善后期运维管护要求。

  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宁波环境美了,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减,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形成联动,相关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从源头分类、收集、运输到末端处理,带动了一批环保产业发展,形成一条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链;村民素养提升,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分”转变为热情高涨的“我要分”,村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甬”立潮头再出发。2020年,宁波将新增省级项目村30个、高标准示范村20个,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指导各地开展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创新,并及时总结试点推广。让垃圾分类更高效,不断续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数读

  ● 30个省资源化站点项目村、20个省高标准示范村、44个市级示范村和年度任务分类村,全部完成创建,并逐步完善巩固分类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85%,回收利用率51.27%,资源化利用率94%,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市838个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消纳,日处理能力830吨,日转化生物有机质肥260余吨,垃圾终端减量达70%。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