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 | 我和《宁波日报》的因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2 17:15:2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我与宁波日报”征文

我和《宁波日报》的因缘

  作者:冯秋玲

  近四十年前,宁波只有一种报纸,那就是《宁波日报》。

  当时年轻气盛的我,自诩为文艺青年,喜欢读读写写,有时候也在《宁波日报》上发几则简讯,或是小诗。我们有一群朋友,都很“迷”《宁波日报》。不仅每天看,还隔三差五投稿。

  1984年春天,《宁波日报》公开招聘,需持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我怦然心动,但是,我所在单位不肯开报考介绍信,终成遗憾。但我有几个朋友拿到了介绍信,幸运地考上了,让我羡慕万分。从此,报纸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名字,《宁波日报》对我来说,更亲切了。

  我与《宁波日报》更深的因缘,始于在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做志愿者。

  2003年,我担任《今日信息报》驻浙江记者站的特约通讯员。采访中,认识了时任81890主任的胡道林。感动于胡主任的人格魅力,欣然听从他的提议,加入了81890志愿者团队。

  81890的光明俱乐部和常青藤俱乐部,分别服务于盲人和癌症病人,这两类都是非常需要帮助和抚慰的弱势群体。我和伙伴们很投入地做志愿服务,81890每年给我的奖励就是一份《宁波日报》。这样,我就不用自己订报了。从此,读《宁波日报》,更觉暖心、鼓舞。

  意外的惊喜来了。2016年8月16日,距81890成立15周年前几天,《宁波日报》资深记者,也是我一直敬佩而从未谋面的唐慧卿老师来到我家,对我进行采访。她要我谈谈81890,因为,我是最早的一批志愿者,而且一直坚持着。那天,我太激动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大记者,真人版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说话都没有条理了,只是傻乎乎地笑着。8月18日,在那个特殊的纪念日,唐老师的采访稿登在《宁波日报》头版,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幸福代码》。我觉得志愿者精神要弘扬,所以采访必须配合,但我怕羞,让唐老师用了一个化名“秋林”。这是我第一次由读者变成了被采访者,上了《宁波日报》头版。

  后来,2018年10月14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报道中,记者王佳、续大治对我的采访稿《自此里巷多暖春》也登上了头版。这次,我用了真名,因为听从了胡道林主任的建议,做志愿者,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给我的孩子乃至未来的一代做一个榜样,同时,也给几十年后的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

  偶尔,我也向《宁波日报》投稿。

  2015年春天,我先生因骑电瓶车被人刮倒,锁骨骨折,住院治疗。陪护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的敬业和忙碌,心有所动,写了《骨科八天见与思》,呼吁全社会理解尊重医护人员,创造和谐的医患环境,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文章登在2015年4月27日《宁波日报》上,还得了“宁波榜样,时代回声”征文比赛三等奖。

  今年4月21日,我的《住院记》登在《宁波日报》“四明笔谭”版面。这是写我去年年底股骨颈严重摔伤后的住院经历。第二医院骨科团队的医护人员,特别是王斌医师对我进行了救治。在新冠疫情突发的特殊时期,家属不能探视。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不能动弹的我,让我感到温暖、踏实,让我心生希望最后治愈。因为这段经历,我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医患关系应该是信任和救护的关系,尊重医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我又一次为和谐的医患关系鼓与呼。《宁波日报》一直是传递正能量的平台,我就把稿子投去,很快被采用。

  从青涩年华到年届花甲,从读者到被采访的主角,从默默关注到主动参与鼓与呼,这美好的因缘,一直延续着。我见证了日报心系国计民生不断砥砺前行的历程,也见证了我们城市的发展。《宁波日报》,人生因你而美好!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 | 我和《宁波日报》的因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2 17:15:20

我和《宁波日报》的因缘

  作者:冯秋玲

  近四十年前,宁波只有一种报纸,那就是《宁波日报》。

  当时年轻气盛的我,自诩为文艺青年,喜欢读读写写,有时候也在《宁波日报》上发几则简讯,或是小诗。我们有一群朋友,都很“迷”《宁波日报》。不仅每天看,还隔三差五投稿。

  1984年春天,《宁波日报》公开招聘,需持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我怦然心动,但是,我所在单位不肯开报考介绍信,终成遗憾。但我有几个朋友拿到了介绍信,幸运地考上了,让我羡慕万分。从此,报纸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名字,《宁波日报》对我来说,更亲切了。

  我与《宁波日报》更深的因缘,始于在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做志愿者。

  2003年,我担任《今日信息报》驻浙江记者站的特约通讯员。采访中,认识了时任81890主任的胡道林。感动于胡主任的人格魅力,欣然听从他的提议,加入了81890志愿者团队。

  81890的光明俱乐部和常青藤俱乐部,分别服务于盲人和癌症病人,这两类都是非常需要帮助和抚慰的弱势群体。我和伙伴们很投入地做志愿服务,81890每年给我的奖励就是一份《宁波日报》。这样,我就不用自己订报了。从此,读《宁波日报》,更觉暖心、鼓舞。

  意外的惊喜来了。2016年8月16日,距81890成立15周年前几天,《宁波日报》资深记者,也是我一直敬佩而从未谋面的唐慧卿老师来到我家,对我进行采访。她要我谈谈81890,因为,我是最早的一批志愿者,而且一直坚持着。那天,我太激动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大记者,真人版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说话都没有条理了,只是傻乎乎地笑着。8月18日,在那个特殊的纪念日,唐老师的采访稿登在《宁波日报》头版,文章的题目是《城市的幸福代码》。我觉得志愿者精神要弘扬,所以采访必须配合,但我怕羞,让唐老师用了一个化名“秋林”。这是我第一次由读者变成了被采访者,上了《宁波日报》头版。

  后来,2018年10月14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报道中,记者王佳、续大治对我的采访稿《自此里巷多暖春》也登上了头版。这次,我用了真名,因为听从了胡道林主任的建议,做志愿者,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给我的孩子乃至未来的一代做一个榜样,同时,也给几十年后的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

  偶尔,我也向《宁波日报》投稿。

  2015年春天,我先生因骑电瓶车被人刮倒,锁骨骨折,住院治疗。陪护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的敬业和忙碌,心有所动,写了《骨科八天见与思》,呼吁全社会理解尊重医护人员,创造和谐的医患环境,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文章登在2015年4月27日《宁波日报》上,还得了“宁波榜样,时代回声”征文比赛三等奖。

  今年4月21日,我的《住院记》登在《宁波日报》“四明笔谭”版面。这是写我去年年底股骨颈严重摔伤后的住院经历。第二医院骨科团队的医护人员,特别是王斌医师对我进行了救治。在新冠疫情突发的特殊时期,家属不能探视。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不能动弹的我,让我感到温暖、踏实,让我心生希望最后治愈。因为这段经历,我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医患关系应该是信任和救护的关系,尊重医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我又一次为和谐的医患关系鼓与呼。《宁波日报》一直是传递正能量的平台,我就把稿子投去,很快被采用。

  从青涩年华到年届花甲,从读者到被采访的主角,从默默关注到主动参与鼓与呼,这美好的因缘,一直延续着。我见证了日报心系国计民生不断砥砺前行的历程,也见证了我们城市的发展。《宁波日报》,人生因你而美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