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宁波日报》伴我做好新宁波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9 15:2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我与宁波日报”征文

《宁波日报》伴我做好新宁波人

  作者:吕育浩

  我老家绍兴,调来宁波工作已四十多年,在高校主要从事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我一直订阅《宁波日报》,与《宁波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宁波日报》助力我成为新宁波人。

  首先,《宁波日报》是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资源。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员,必须经常认真学习党报的丰富内容。《宁波日报》一到,我从一版开始认真阅读。重要文件、社论、评论等大块文章,信息和报导,几乎都不放过。阅读《宁波日报》已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虽然已经第二次退休(退休后发挥余热再干了十余年、二度退休),我还是坚持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戴上眼镜,认真学习《宁波日报》。去年,我在认真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献基础上,写成《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构建和道路自信实践的体会》一文,并应银龄学堂的邀请、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党员作了半天的讲演,受到大家的欢迎。

  《宁波日报》是我了解和熟悉宁波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我曾有幸在魯迅先生绍兴宿舍的床上睡过一个晚上,一个为鲁迅先生服务过的老工人、退休前也为我服务过。我熟悉鲁迅,熟悉绍兴,对宁波开始并不十分了解,却存有敬畏之心。我认定服务宁波一定要身心都走进宁波,而《宁波日报》呈现的宁波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丰硕内容,就很自然成为我融入宁波、涉猎宁波的的第一步。我关心学习《宁波日报》刊登的王阳明为代表的浙东文化。不少宁波重要决策和文件、宁波市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每年的水资源公报等等,我都精心保存,尽量熟烂于心。我还收集丰富的宁波习俗,以宁波节日文化为中心整理出来,逐渐融入做新宁波人;同时,通过科普讲座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们宣传介绍。

  服务宁波、我也撰写过一些文章,投稿《宁波日报》。我的第一篇短文是《闲话我国国歌的历史》,发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宁波日报》上。《谈谈小康》、《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两篇文章,刊登于《宁波日报》1985年8月12日和1985年9月16日。我也在《宁波日报》上解答过读者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2011年参加宁波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后,我的发言也摘登在《宁波日报》上。我对宁波水情和水资源利用、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横向联合与发展、引进台资、教育培训等专题,作过深入的科研调查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宁波日报》大量信息的助力作用也是必需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岁月与时光的积累,我与《宁波日报》的情感越来越深。我已进入高龄,视力渐减,阅读《宁波日报》却依然是舍之不去的“一日三餐”。拿起报纸,就闻到油墨味转化而来的清香;翻开页面,小字的模糊也迅速被一次次加深的老花镜给自然化解了;正能量材料的披露,大大增加老同志们发挥余力的动力;老朋友点滴信息传来,带来同窗们长寿的喜悦、也隐含挚友离去的悲哀;宁波大跨越的许多喜讯,则让老家伙们闯出家门、共同雀跃欢庆。近期,《宁波日报》等还报道了《退休教授发挥余热、社区讲座大受欢迎》、《吕育浩:科普讲座受众超7000人次》等文稿,鼓励我更好发挥余热服务人民。祝《宁波日报》越办越好!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宁波日报》伴我做好新宁波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9 15:25:00

《宁波日报》伴我做好新宁波人

  作者:吕育浩

  我老家绍兴,调来宁波工作已四十多年,在高校主要从事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我一直订阅《宁波日报》,与《宁波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宁波日报》助力我成为新宁波人。

  首先,《宁波日报》是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资源。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员,必须经常认真学习党报的丰富内容。《宁波日报》一到,我从一版开始认真阅读。重要文件、社论、评论等大块文章,信息和报导,几乎都不放过。阅读《宁波日报》已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虽然已经第二次退休(退休后发挥余热再干了十余年、二度退休),我还是坚持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戴上眼镜,认真学习《宁波日报》。去年,我在认真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献基础上,写成《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构建和道路自信实践的体会》一文,并应银龄学堂的邀请、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党员作了半天的讲演,受到大家的欢迎。

  《宁波日报》是我了解和熟悉宁波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我曾有幸在魯迅先生绍兴宿舍的床上睡过一个晚上,一个为鲁迅先生服务过的老工人、退休前也为我服务过。我熟悉鲁迅,熟悉绍兴,对宁波开始并不十分了解,却存有敬畏之心。我认定服务宁波一定要身心都走进宁波,而《宁波日报》呈现的宁波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丰硕内容,就很自然成为我融入宁波、涉猎宁波的的第一步。我关心学习《宁波日报》刊登的王阳明为代表的浙东文化。不少宁波重要决策和文件、宁波市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每年的水资源公报等等,我都精心保存,尽量熟烂于心。我还收集丰富的宁波习俗,以宁波节日文化为中心整理出来,逐渐融入做新宁波人;同时,通过科普讲座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们宣传介绍。

  服务宁波、我也撰写过一些文章,投稿《宁波日报》。我的第一篇短文是《闲话我国国歌的历史》,发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宁波日报》上。《谈谈小康》、《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两篇文章,刊登于《宁波日报》1985年8月12日和1985年9月16日。我也在《宁波日报》上解答过读者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2011年参加宁波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后,我的发言也摘登在《宁波日报》上。我对宁波水情和水资源利用、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横向联合与发展、引进台资、教育培训等专题,作过深入的科研调查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宁波日报》大量信息的助力作用也是必需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岁月与时光的积累,我与《宁波日报》的情感越来越深。我已进入高龄,视力渐减,阅读《宁波日报》却依然是舍之不去的“一日三餐”。拿起报纸,就闻到油墨味转化而来的清香;翻开页面,小字的模糊也迅速被一次次加深的老花镜给自然化解了;正能量材料的披露,大大增加老同志们发挥余力的动力;老朋友点滴信息传来,带来同窗们长寿的喜悦、也隐含挚友离去的悲哀;宁波大跨越的许多喜讯,则让老家伙们闯出家门、共同雀跃欢庆。近期,《宁波日报》等还报道了《退休教授发挥余热、社区讲座大受欢迎》、《吕育浩:科普讲座受众超7000人次》等文稿,鼓励我更好发挥余热服务人民。祝《宁波日报》越办越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