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代表委员:企业尽量不减员裁员求职者也要合理调整就业目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6 10:1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聚焦2020宁波两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宁波市将把稳就业作为首位工作和重大政治责任,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根据计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呢?在两会开始前,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学生:

  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先就业再择业

  在等待就业的人群中,有一支庞大的队伍,那就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科研部部长余丹了解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874万人,较去年增加40万,就业形势本来就比较严峻,受疫情影响更是遭遇“倒春寒”。

  “万里学院对毕业生进行的调查问卷表明,目前已落实单位的学生约30%,近6成学生认为今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稳就业促经济,余丹提出了好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利用宏观政策做好分流。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的计划,研究生扩招达到18.9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

  因此,各个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政策,做好考研学生的调剂、辅导工作,提高研究生升学率。对于毕业研究生,鼓励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同学担任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按照去年出台的系列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新政,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可以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引导学生理性就业创业,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把眼光放到军队、基层、西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与祖国共克时艰、共同成长。

  开启“互联网+”模式,“云”指导就业。余丹说,万里学院就提出了“云就业四联单”,即“云摸排”“云指导”“云联动”“云招聘”,在学生实习暂缓、事业单位招录推迟的阶段,通过线上摸排毕业生就业意向,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推出多门线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制作并发布各地就业政策汇编,组织网上简历投递、招聘面试、网上签约等。

  与此同时,宁波14所高校已经开展了7场“云聘会”,1.6万名毕业生参与了“云”上招聘。

  再如,进一步加强校政企协同。虽然疫情导致很多企业面临困难,但也催生了一些新业态新岗位,毕业生迫切需要对接这方面的用人需求,提高线上招聘的成功率。

  此外,余丹还表示,对于学生就业协议,目前省内只有杭州、宁波两地可以实现网上鉴定。“希望更多的地区能打破数据壁垒,为学校、学生提供便利。”

  企业:多给予员工培训学习的机会

  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曹云长期关注甬商发展,对于此次疫情中甬商的表现,曹云给出了高分。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着减员的压力。但是宁波的企业都在想办法,尽量不减员。”正因为如此,现阶段有些员工只能领到最低的保障工资。曹云估计,熬过二季度以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会好一点。

  “我最近在微信号上开了个小栏目,叫讲甬商故事。”曹云说,宁波是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孕育出了宁波帮和甬商的精神。“我就是想让广大的企业家了解甬商的传统故事,能够用甬商的故事来激励自身,渡过这个难关。”

  为此,曹云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多给予员工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当前产量产能不足的时期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员工能够与企业共患难,一起共同成长。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不将员工推向社会企业,尽量不减员裁员。“这样,一旦疫情过去,也便于企业第一时间能够复苏,以最快的速度复工复产。”

  同时,曹云还建议企业员工更要加强学习,修炼内功,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不会被企业所淘汰,才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大计。

  而求职者在此次疫情期间,要适当降低薪资期望。现在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家一起熬过去,才能更好地涨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曹云还提出,政府要客观地把当前的形势告诉给市民,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作为市民,则需要在今年疫情形势下,有共渡难关的意识。

  政府部门:提振消费促进企业生产

  从今年3月中下旬开始,市人大代表、浙江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备训发现,到他们公司求职的人数不断增加,有些还是挽亲戚托朋友,通过关系要求上岗。杨备训还从市物业协会、市家政行业协会中了解到,这种情形并非个案。

  “由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餐饮、旅游、娱乐行业受影响也比较严重,这也加重了一些困难群体的就业难度。”杨备训这样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还认为,尤其是部分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

  杨备训也注意到,我市这几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实施了就业优惠政策,疫情期间又出台了许多稳就业的政策措施。

  为此,他建议,这些优惠政策不应该设定时间限制,而且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保洁、保绿、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和安置就业。

  此外,杨备训认为,要重视劳动者合法利益诉求与企业良性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企业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劳动者爱岗敬业,要有长远的眼光。

  作为一名资深律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盛宁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永清也认识到,未来一段时间,有关劳动关系的纠纷和官司可能会增多。为此,他也建议企业员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而不能冲动行事。

  “当然,法律也要为合法守信的企业保驾护航,政府更是要通过提振消费的手段来稳定、促进企业生产。”赵永清认为,只有企业生产稳定了,就业岗位才能稳定。

  政府也已经拿出了提振经济的办法。“前几天,我就抢到了一张宁波市政府派发的消费券,当天晚上,我就使用掉了。”但赵永清认为,消费券政策带动的是刚性需求居多,是即时的消费。

  “因此,我们更要想办法延长和深化消费券政策带来的红利。”例如,可以建立消费数据实时共享平台,数据分析后一方面可供决策部门评估调整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中小企业,让他们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宁波晚报记者林伟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代表委员:企业尽量不减员裁员求职者也要合理调整就业目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6 10:19: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宁波市将把稳就业作为首位工作和重大政治责任,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根据计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呢?在两会开始前,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学生:

  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先就业再择业

  在等待就业的人群中,有一支庞大的队伍,那就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科研部部长余丹了解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874万人,较去年增加40万,就业形势本来就比较严峻,受疫情影响更是遭遇“倒春寒”。

  “万里学院对毕业生进行的调查问卷表明,目前已落实单位的学生约30%,近6成学生认为今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稳就业促经济,余丹提出了好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利用宏观政策做好分流。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的计划,研究生扩招达到18.9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

  因此,各个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政策,做好考研学生的调剂、辅导工作,提高研究生升学率。对于毕业研究生,鼓励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同学担任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按照去年出台的系列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新政,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可以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引导学生理性就业创业,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把眼光放到军队、基层、西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与祖国共克时艰、共同成长。

  开启“互联网+”模式,“云”指导就业。余丹说,万里学院就提出了“云就业四联单”,即“云摸排”“云指导”“云联动”“云招聘”,在学生实习暂缓、事业单位招录推迟的阶段,通过线上摸排毕业生就业意向,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推出多门线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制作并发布各地就业政策汇编,组织网上简历投递、招聘面试、网上签约等。

  与此同时,宁波14所高校已经开展了7场“云聘会”,1.6万名毕业生参与了“云”上招聘。

  再如,进一步加强校政企协同。虽然疫情导致很多企业面临困难,但也催生了一些新业态新岗位,毕业生迫切需要对接这方面的用人需求,提高线上招聘的成功率。

  此外,余丹还表示,对于学生就业协议,目前省内只有杭州、宁波两地可以实现网上鉴定。“希望更多的地区能打破数据壁垒,为学校、学生提供便利。”

  企业:多给予员工培训学习的机会

  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曹云长期关注甬商发展,对于此次疫情中甬商的表现,曹云给出了高分。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着减员的压力。但是宁波的企业都在想办法,尽量不减员。”正因为如此,现阶段有些员工只能领到最低的保障工资。曹云估计,熬过二季度以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会好一点。

  “我最近在微信号上开了个小栏目,叫讲甬商故事。”曹云说,宁波是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孕育出了宁波帮和甬商的精神。“我就是想让广大的企业家了解甬商的传统故事,能够用甬商的故事来激励自身,渡过这个难关。”

  为此,曹云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多给予员工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当前产量产能不足的时期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员工能够与企业共患难,一起共同成长。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不将员工推向社会企业,尽量不减员裁员。“这样,一旦疫情过去,也便于企业第一时间能够复苏,以最快的速度复工复产。”

  同时,曹云还建议企业员工更要加强学习,修炼内功,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不会被企业所淘汰,才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大计。

  而求职者在此次疫情期间,要适当降低薪资期望。现在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家一起熬过去,才能更好地涨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曹云还提出,政府要客观地把当前的形势告诉给市民,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作为市民,则需要在今年疫情形势下,有共渡难关的意识。

  政府部门:提振消费促进企业生产

  从今年3月中下旬开始,市人大代表、浙江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备训发现,到他们公司求职的人数不断增加,有些还是挽亲戚托朋友,通过关系要求上岗。杨备训还从市物业协会、市家政行业协会中了解到,这种情形并非个案。

  “由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餐饮、旅游、娱乐行业受影响也比较严重,这也加重了一些困难群体的就业难度。”杨备训这样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还认为,尤其是部分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

  杨备训也注意到,我市这几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实施了就业优惠政策,疫情期间又出台了许多稳就业的政策措施。

  为此,他建议,这些优惠政策不应该设定时间限制,而且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保洁、保绿、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和安置就业。

  此外,杨备训认为,要重视劳动者合法利益诉求与企业良性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企业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劳动者爱岗敬业,要有长远的眼光。

  作为一名资深律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盛宁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永清也认识到,未来一段时间,有关劳动关系的纠纷和官司可能会增多。为此,他也建议企业员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而不能冲动行事。

  “当然,法律也要为合法守信的企业保驾护航,政府更是要通过提振消费的手段来稳定、促进企业生产。”赵永清认为,只有企业生产稳定了,就业岗位才能稳定。

  政府也已经拿出了提振经济的办法。“前几天,我就抢到了一张宁波市政府派发的消费券,当天晚上,我就使用掉了。”但赵永清认为,消费券政策带动的是刚性需求居多,是即时的消费。

  “因此,我们更要想办法延长和深化消费券政策带来的红利。”例如,可以建立消费数据实时共享平台,数据分析后一方面可供决策部门评估调整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中小企业,让他们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宁波晚报记者林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