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丨 难忘“宁报因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1 15:4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我与宁波日报”征文

  难忘“宁报因缘”

  作者:陈依元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记得《宁波日报》复刊30周年时,我曾写了《千里文缘来相会》一文。如今又逢复刊40周年盛典,不亦乐乎!仍乐意以“缘”为题回顾与她的难忘联系。

  1992年初,我作为人才引进调来宁波。我在《宁波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题为《“围城”与双向思维》的时评,在永寿街宁波日报老报社大楼见到了时任评论部主任的张登贵先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作为“帮宁波”分子,我在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上发表的涉及宁波发展的各类文章(包括论文、时评、书评等)就有百多篇,还有数十篇评报稿。其中不但有建言献策、针砭时弊或颂扬英雄模范人物的时评,也有关于宁波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宁波商帮文化、创新型城市、城市精神文明、东方文明之都、城市形象、文物保护、旅游文化等题材的文章。其中有关宁波国际性港城文化形象建设、“沪甬一体化发展”、开展宁波“水文化”旅游、建设宁波国际性港城文化形象、文化大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打扮宁波的文化“面孔”、宁波文化主形象(“三味文化”)的定位、反思宁波老话“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等观点,关于社情民生如交通枢纽、老小区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内容的时评等,都引起社会关注。

  去年,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首次用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这四个“知”来描绘宁波人群像。我应宁波日报约稿撰写《“四知”精神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一文加以阐释;后来,他又在“四知”基础上提出应“四行”,完善、深化了对宁波帮精神的理解,为此我及时撰写了《“四知”之后应“四行”》一文。只要这些拙作对宁波建设实践有些许参考、启迪价值,报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及时刊登。

  作为老评报员,我也关注宁报的每一点进步。这些,一方面提升了我参与研究宁波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促进宁波发展做出了微薄贡献。我要感谢《宁波日报》为我这个“帮宁波”分子提供了关注“第二故乡”建设、出谋献策的宝贵阵地。由这一小角度也可看出,《宁波日报》在复刊40周年的难忘历程中是如何发挥舆论先行积极作用的。

  1992年至今,我年年获宁波日报社优秀(积极)通讯员称号,这是对我的激励。《“自我感觉”良好析》获宁波日报征文优秀作品奖,《高速公路效应》获宁波日报专栏优秀作品奖,多篇时评获季度优秀作品奖。《宁波日报》成就了我的人生,也圆了我的“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

  此外,报社编辑们乐于为他人作“嫁衣衫”,付出了辛勤劳动,尤其是张登贵先生、易其洋主任的前瞻意识、开放心态以及乐为作者服务的作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难忘“宁报因缘”。“五百年前擦肩过”,今生与《宁波日报》千里有缘来相会!预祝百尺竿头更著新花!歌曰:勇立潮头传佳音,党报影响出海滨。复刊之路四十载,前程似锦时时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丨 难忘“宁报因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1 15:45:00

  难忘“宁报因缘”

  作者:陈依元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记得《宁波日报》复刊30周年时,我曾写了《千里文缘来相会》一文。如今又逢复刊40周年盛典,不亦乐乎!仍乐意以“缘”为题回顾与她的难忘联系。

  1992年初,我作为人才引进调来宁波。我在《宁波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题为《“围城”与双向思维》的时评,在永寿街宁波日报老报社大楼见到了时任评论部主任的张登贵先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作为“帮宁波”分子,我在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上发表的涉及宁波发展的各类文章(包括论文、时评、书评等)就有百多篇,还有数十篇评报稿。其中不但有建言献策、针砭时弊或颂扬英雄模范人物的时评,也有关于宁波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宁波商帮文化、创新型城市、城市精神文明、东方文明之都、城市形象、文物保护、旅游文化等题材的文章。其中有关宁波国际性港城文化形象建设、“沪甬一体化发展”、开展宁波“水文化”旅游、建设宁波国际性港城文化形象、文化大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打扮宁波的文化“面孔”、宁波文化主形象(“三味文化”)的定位、反思宁波老话“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等观点,关于社情民生如交通枢纽、老小区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内容的时评等,都引起社会关注。

  去年,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首次用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这四个“知”来描绘宁波人群像。我应宁波日报约稿撰写《“四知”精神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一文加以阐释;后来,他又在“四知”基础上提出应“四行”,完善、深化了对宁波帮精神的理解,为此我及时撰写了《“四知”之后应“四行”》一文。只要这些拙作对宁波建设实践有些许参考、启迪价值,报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及时刊登。

  作为老评报员,我也关注宁报的每一点进步。这些,一方面提升了我参与研究宁波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促进宁波发展做出了微薄贡献。我要感谢《宁波日报》为我这个“帮宁波”分子提供了关注“第二故乡”建设、出谋献策的宝贵阵地。由这一小角度也可看出,《宁波日报》在复刊40周年的难忘历程中是如何发挥舆论先行积极作用的。

  1992年至今,我年年获宁波日报社优秀(积极)通讯员称号,这是对我的激励。《“自我感觉”良好析》获宁波日报征文优秀作品奖,《高速公路效应》获宁波日报专栏优秀作品奖,多篇时评获季度优秀作品奖。《宁波日报》成就了我的人生,也圆了我的“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

  此外,报社编辑们乐于为他人作“嫁衣衫”,付出了辛勤劳动,尤其是张登贵先生、易其洋主任的前瞻意识、开放心态以及乐为作者服务的作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难忘“宁报因缘”。“五百年前擦肩过”,今生与《宁波日报》千里有缘来相会!预祝百尺竿头更著新花!歌曰:勇立潮头传佳音,党报影响出海滨。复刊之路四十载,前程似锦时时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